在全球掀起發展生質燃料旋風之際,穀物被拿去做生質燃料,導致穀物價格飆漲,更使得糧食危機惡化的速度將比地球暖化快上許多;但生質燃料可被生物分解及減碳的優點,卻是節能、永續的重點所在。
國際能源組織(IEA)4月21日發表一篇顛覆過去大家觀念的報告,這篇報告說:「生質燃料使用量普遍上升,同時刺激農業投資發展,因此對全球糧食生產而言,反而促成正面效應」。這句話的意思,顯然是有意為生質燃料和糧食短缺問題的爭議,打開一個新戰局。
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發生的原因,大家都歸咎於油價飆高,許多的穀物被挪用作生產生質燃料(工業酒精)所造成,特別是在美國銀行家炒作穀物價格,以致讓穀物價格飆漲一直下不來,導致許多貧窮國家飢民無糧可吃,造成一片「悲慘世界」。
《《生質燃料 刺激穀物生產》》
怎麼才過了3年,穀物被拿去做生質燃料以後,反而變成是好事一樁呢?在當時,我們聽到許多人都抱怨汽油價格越來越貴,其實看看披薩價格,壓力才會更大。當時,麵粉價格大漲逾1倍,使得這些食品在短期之內,上漲了達25%。食品價格全面上揚,根據美國勞工部統計,當時家用食品價格較前1年同期上漲了近6%,創下18年來最大漲幅。而2005年10月,食品價格的年度漲幅僅1.5%。
2008年的時候,大家都怪供需失衡,全球人口增加推升了食品的需求,尤其是新興市場,人們財富增加,對肉品的需求也告提升,繼而大幅推高了飼料的需求。雖然小麥不是飼料的主要來源,但是一旦黃豆與玉米供給短缺,小麥仍得派上用場。
再加上美元疲弱也是因素之一,因為這使得美國的產品對持有強勢貨幣的人而言,變得較為便宜。
此外,大量投機性資金退出如股市,債市或不動產等情況不明的市場,轉進商品市場,更使得價格進一步上揚。供給方面,不佳的天氣影響了主要小麥產區,如澳洲與南美,削減了產量,也降低了庫存。小麥供給減少的另外一項理由,則是許多農民將土地轉作生質能源作物,如製造乙醇的玉米。
美國農業部因此預估,2008年小麥庫存將下降至60年低點,以每人為基準,更將創新紀錄低點。更糟的是,能源價格飆漲又增加了生產成本,及每樣商品的運輸成本。對披薩的饕客而言,還得加上乳酪上漲的價格,因為農民的乳牛數量減少了。
除了影響到消費者的荷包外,食品價格飛漲也使得投資人更擔憂通貨膨脹。因為食品是每天都得要買的商品!
《《富人增多 促成糧食危機》》
另外,重視環保議題的英國首席科學顧問John Beddington教授,在上任後出席一場演講會議時警告,全球人口急速成長,也越來越富裕,糧食供不應求,但現在全球一窩蜂搶著發展生質燃料,將產生更複雜的問題:糧食危機,而其惡化的速度將比地球暖化快上許多。
他還說:「全球氣候的確變化異常,但是眼前還有個更嚴重的危機,一邊種植給生質燃料所須的作物,一邊又要滿足全球富裕人口增加帶來的龐大糧食需求,實在難以想像如何同時達成這樣的目標。」
John Beddington教授還指出,新興市場近幾年的人口漸增,人民生活也逐漸改善,因此,他預估,一些主食如米、玉米、小麥的價格將會持續攀升,但全球氣候異常卻造成了糧食供應面的壓力,許多農地因降雨量減少而導致歉收。
「農田所須的水減少,但產量卻不得不增加1倍。糧食危機惡化的速度,遠比氣候暖化快多了。」John Beddington教授表示,他接任英國首席科學顧問之前任教於重視環境議題的倫敦帝國學院(Imperial CollegeLondon),為研究永續再生能源領域的專家。對於生質燃料業,John Beddington教授認為是對全球糧食價格最主要的衝擊力道。
生質燃料的產量將在未來15年內繼續增加,美國預估在2022年前生產300億加侖的生質燃料,等於玉米生產將須增加3倍。歐盟也計畫在2010年前生質燃料占運輸用油的比例提高到5.75%。但是單就為了種植生質燃料所須作物而砍伐雨林,是一個「極度愚蠢」的行為。
《《人口暴增 惡化糧食危機》》
再者,全球人口不斷增加,英國環境部長班恩(Hilary Benn)在這場演講會議中也表示,50年內全球人口將從目前的62億暴增到95億,「我們怎麼去餵飽每一個人?」特別是,富裕階級的發展和人口增加,將會惡化全球的糧食危機。他舉例,目前全球約有27億人口的平均日薪不到1英鎊。不過一旦日薪從1英鎊提高到5英鎊,人們對於肉類和奶製品的需求將增加,同時也會有額外的糧食需求出現,例如考慮一些加工或罐頭食品,但這又造成更大的能源消耗。
雖然全球人口有漸漸脫離貧窮的趨勢,但也將使糧食供應告急。當時全球糧食儲存僅能維持40天左右。
John Beddington教授雖然已經上任3年多,不過他著手研究糧食危機的解決辦法,他表示,將會協同部門的技術和研究人員繼續努力,盼能提升農田每個單位的產能,有效地增加糧食產量。John Beddington還透露,現在英國政府正在重新測試塞文河口(Severn estuary)的潮汐能量,未來將可以提供全國能源的5%,同時也將擴增基因改造作物(GM crops)的種植。
《《節能減碳 永續發展契機》》
事實上,生質燃料乃由澱粉、糖和油籽作物等製成,今年IEA的報告指出,2050年生質燃料將可取代大量石油燃料,年度減碳排量達21億公噸。
然而批評者認為,用作燃料的農作物數量增加,將令農業糧食資源更加捉襟見肘。其他反對人士稱,生質燃料實際上並不適合發展,因為這將造成開發中國家大幅採伐森林,如此造成環境的二氧化碳量上升,甚至超過使用生質燃料帶來的減碳量。
但IEA的主管Paolo Frankl指出:「我們並未宣稱生質燃料是解決一切的良方,但我們認為落實永續發展的政策,便可改善現況。若政策執行正確,生質燃料可對廣泛環境產生更積極的影響。」2011年2月因農作物歉收,世界糧食價格飆漲至歷史新高點。全球掀起辯論風潮,質疑政府不應補助鼓勵生質燃料發展,部分機構被指責,是引發2007~08年糧食危機的元凶。
而Frankl則表示,這個議題並不是「有糧食就沒燃料」那麼簡單。若投入發展永續形式的生質燃料,如糧食和林業廢棄物資源等等,且令政府優化土地管理應用,那麼將生質燃料產量提高至全球需求量的27%,總共僅須1億公頃農地,約是全球農地總量的5%。
《《生物燃料 解決污染問題》》
當然,雙方的辯論可能不會就此終止,但在現今油價每桶動輒飆漲到100美元以上,確實讓各國的經濟發展產生壓力,尤其是環保議題的被重視,更是全球最必須共同解決的問題。
其實,生質燃料的歷史比石油、天然氣等石化燃料要早得多。
早在發現火以來,人類就開始將「生質燃料」如乾柴等當取暖和煮飯用。然而石化燃料如煤炭、石油、天然氣被大量發現與其應用技術的發展,使得生質燃料在能源、交通運輸等方面的功能被世人所忽略。
當今的生質燃料指的是各類「生物燃料」,是由生物物質組成或萃取的固體、液體或氣體。有人可能會說,那石油也是遠古生物留下的呀?不錯,但現在我們所指的是有機活體或者有機活體新陳代謝的產物,例如牛糞。
不同於石油、煤炭、核能等傳統燃料,這新興的燃料是可再生燃料。生質燃料其中一種定義是「至少80%的體積,由10年內生產的有機活體物質所提煉出的燃料」。而生質燃料其中一個優於大部分燃料的好處便是它可被生物分解,倘若不小心潑灑到自然環境,相較於其他燃料也較不容易造成環境污染。
所以「生質燃料」只是「生物燃料」其中的一種,它的可分解與石油、核能的不可分解性更為不同。尤其是日本311大地震以後核電廠所造成的輻射污染,更增加「生物燃料」的被重視。
另外,替代能源的大量發展,如太陽能電池、LED省電能源的大量被採用,將使污染性大的石油能源遭到挑戰。美國科學家提出的太陽能發電廠計畫包括兩種發電技術:即太陽能光電池與集光型太陽熱能發電(CSP)。太陽能光電池是利用半導體的光電效應直接吸收太陽光發電,CSP是利用集光技術來加熱鍋爐產生蒸汽發電。太陽能光電池可到處鋪設,最為便利,只要有陽光的地方就可利用,包括台灣;CSP則必須有足夠的廉價土地與陽光,例如沙漠,才具開發效益,台灣顯然無法大量開發。
所以,廣泛的使用太陽能發電,對於台灣而言,可能更適合發展「生物燃料」,尤其是台灣的太陽能發展已經是世界首屈一指,因此,這是我們想要做好「節能減碳」的最佳發展方向。
更多內容請訂閱玉山周報
http://www.formosamedia.com.tw/weekl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