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肉精標準將於7月訂出,面對屆時台灣可能必須開放的情況,專家學者除呼籲要有配套措施外,也希望負責把關的農委會與衛生署能善盡職責,避免瘦肉精帶給國人的危害。
你吃得安全嗎?這是每個人每天都要面對的問題,或許很多民眾認為,有政府相關單位替我們把關,因此可以毫無後顧之憂,但是,關於是否應該開放含「瘦肉精」肉品的問題,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7月將召開會議,屆時若對瘦肉精訂出最低殘留使用標準,台灣也可能必須開放,只是,如果到時候負責把關的農委會、衛生署等相關單位因經驗不足,無法執行檢驗瘦肉精是否超標,倒楣的是所有民眾。
《《台灣愛吃內臟 危險高過歐美》》
俗稱「受體素」的瘦肉精,學名是「腎上腺乙型接受體作用劑」,種類甚多,又名培林、克倫特羅、鹽酸克倫特羅、鹽酸雙氯醇胺、克喘素、氨哮素、氨必妥、氨雙氯喘通、氨雙氯醇胺,是一種類交感神經興奮劑,原本用於治療人類氣喘,後來被發現加在飼料裡供豬長期食用,可促進蛋白質的合成,加速脂肪轉化與分解,讓豬隻體型健美,多長瘦肉少長脂肪。
瘦肉精是在豬的成長期後段,也就是豬隻在上市屠宰前期使用,飼養成的豬隻,體形健美,利潤比較高。但人吃下瘦肉精會引起心悸、噁心、嘔吐、心律不整、神經系統受損、血壓升高等,尤其是對心肺疾病患者危害最大,另外,也會導致胎兒畸形、肌肉腫瘤。
或許有人認為,連美國、加拿大都開放使用瘦肉精,台灣何須懼怕?但別忘了,由於瘦肉精經代謝易蓄積殘留於動物內臟,對於飲食習慣、頻繁食用豬內臟的台灣來說,潛藏對國人健康危害遠高過美加等國。而歐盟也曾有餐廳顧客因食用含有瘦肉精的肉品後,集體心悸掛急診的案例,現包括歐盟、中國等都禁用。
針對CODEX若訂出瘦肉精標準,台灣就必須解禁、開放瘦肉精肉品進口一事,農委會主委陳武雄日前出席立法院司法及法制、經濟委員會聯席會議時,坦承CODEX是國際食品衛生檢驗最高機關,如果訂定出瘦肉精標準,「我們必須遵守國際規範,如果不遵守決議,我們也必須提出科學證據」。
他進一步指出,對瘦肉精開放問題,台灣專家學者各有不同看法,如果CODEX在7月會議後,做出瘦肉精最低殘留標準決議,要看看CODEX的論述,政府會請專家學者團隊召開科學評估會議,看看有無道理。
《《檢驗標準不同 台美貿易障礙》》
由於今年1月美國進口牛肉驗出瘦肉精遭到下架,引發台美貿易爭端,原本預定今年1月底在台北舉行的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會議也遭無限期延後,美方也經常藉此議題抨擊台灣。
經濟部長施顏祥4月底出席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主辦的「ECFA與東亞經濟整合」國際學術研討會時,也提及台灣與美國對瘦肉精檢驗標準不同,使得台美之間貿易接觸有障礙。他說,「台灣跟美國最近就是因為台灣對牛肉有些標準上跟美國不一致,我們跟美國很多貿易的接觸就受到一些障礙,這是我們必須要克服的問題,也是我們必須要去學習的一些方向。」
施顏祥說,假設CODEX 7月有結論,對瘦肉精檢出訂定檢驗標準的話,「對我們解決台美之間的牛肉糾紛是有幫助的」,將據以與反彈大的畜牧業者溝通;另日本一國兩制做法(本土不能用瘦肉精,進口則用CODEX的標準檢驗)也在討論之列。
到時若與台灣畜牧業者溝通不成而不開放,美國會否向世貿組織(WTO)提告?他則說,「沒辦法預估。」
《《農委會與衛生署 管控出現缺失》》
其實在2006年10月農委會就公告禁用瘦肉精,但由於相關單位的把關不足,近年來陸續傳出肉品中含有瘦肉精,最近的一次發生在不久前,而且,出問題的居然還是擁有政府認證標章的CAS豬肉!
今年4月,新北市政府抽驗製作中小學中央餐廚的肉品,33件肉品中,有5家廠商與1所學校廚房提供的肉品,被驗出含瘦肉精,以及作為治療細菌感染的動物用藥-脫氧羥四環黴素,預估受影響的學生超過1萬名。
對於學童團膳的CAS豬肉含有瘦肉精問題,農委會解釋,目前台灣肉品瘦肉精合格率是94%,擁有CAS標章的肉品合格率更是100%,不過,當然會有漏網之魚,有些團膳業者有漏洞,農委會會跟教育部溝通改善。
對於政府管控瘦肉精出現漏洞,陸續傳出豬肉、鵝肉、進口牛肉檢出瘦肉精,監察院日前也提案糾正主管機關農委會、衛生署。監委程仁宏、楊美鈴調查發現,衛生署對進口美國牛肉執行「三管五卡」措施,但今年以前進口的美牛,從未檢驗瘦肉精,食品安全把關有闕漏,且進口與國產食品兩套標準。
程仁宏說,瘦肉精對人體有害,可能造成心跳加快、心悸、血壓上升、噁心、盜汗等毒性不一反應。監察院調查發現,主管機關沒有善盡管控職責,農委會稽查及藥物殘留抽驗頻率過低,也對瘦肉精原料來源流向掌握不清。
程仁宏指出,調查過程也發現1件瘦肉精裁罰個案,農委會為配合檢調機關偵辦保密要求,沒有配套兼顧消費者食品安全權益,從採樣送檢到裁罰耗時3個月,這段執法空窗期讓不肖養豬戶脫售豬隻逾萬頭,危害國民健康,顯有疏失。
程仁宏說,衛生署對進口美國牛肉「三管五卡」查驗措施信誓旦旦,但監委調查後發現,今年以前,進口美國牛肉竟然都沒有抽驗瘦肉精,食品安全把關機制顯然有闕漏,國產與進口食品檢驗方式兩套標準。像是今年1月1日起食管局收回自行辦理瘦肉精檢驗業務,單是1月從市售進口牛肉抽驗77件,就檢出12件含瘦肉精(產地為美國11件、加拿大1件),足見進口牛肉違規比率高達15.6%,凸顯進口牛肉通關時源頭管制環節失守。
《《應該明確標示 減少民眾疑慮》》
外界近來對瘦肉精維持不得檢出、或者允許安全量,有不同意見。程仁宏呼籲,「不能因為某些國家壓力,就犧牲國人健康。」尤其國人衛生飲食習慣與歐美不一樣,國人愛吃內臟,這部分殘留瘦肉精毒性最高,呼籲主管機關慎重以國人健康及飲食習慣通盤考量,對相關措施要審慎評估,避免瘦肉精帶來的危害。
另外,專家學者則認為,台灣若要鬆綁瘦肉精,則應訂出一套依循的標準,才不會讓民眾無所適從。5月2日在台灣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的「食品風險資訊傳遞-瘦肉精健康風險座談會」中,包括消基會、農委會、學者等代表一同針對瘦肉精議題討論,希望透過座談會讓民眾認識瘦肉精,了解哪些種類會造成中毒,以減少民眾的疑慮及恐慌。
台灣大學獸醫系名譽教授賴秀穗表示,瘦肉精可讓豬隻的瘦肉較多、排泄物少,且國內有能力檢驗出瘦肉精,因此,只要政府訂出含量標準,其實可以開放使用。她表示,瘦肉精種類多,培林和其他種類比起來,毒性低,與其沒有規範,業者亂用,不如開放使用,只要落實檢驗。
台北榮總臨床毒物科醫師楊振昌分析,培林是所有瘦肉精毒性最低的,像是克倫特羅瘦肉精,毒性則是培林的250倍。他舉例,世界衛生組織(WHO)規範每天每人每公斤體重的培林安全攝取量為1微克,60公斤體重即為60微克,而2007年衛生署曾對坐月子婦女,及一般民眾進行調查,結果發現,即使是坐月子時吃較多的腰子等殘留量較多的內臟,60公斤的婦女,1天攝取量為27微克,而一般成人是13微克,低於WHO目前標準。
不過,消基會食品委員會召集人陳明汝表示,在瘦肉精還沒有絕對安全的研究證實前,及現階段消費者對瘦肉精不夠了解,目前不知要吃多少才是安全,在風險尚未確認的情況下,資訊透明化前,不贊成開放。
另外,董氏基金會營養組長許惠玉表示,即使在面臨外交壓力下,必須要開放讓有瘦肉精的肉品進口,政府也應先研擬,例如產品標示有無含瘦肉精或產地,讓民眾選擇。
「重點並非是否開放,而是人民能否得到正確資訊。」台灣大學獸醫專業學院教授周晉澄則認為,政府要公開登錄資料,讓民眾有「知」的權利。
更多內容請訂閱玉山周報
http://www.formosamedia.com.tw/weekl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