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點心廝殺的時刻又到了。這種想吃點心的慾望多少有點可笑,可是當妳衝進廚房,妳不得不承認妳是非常嚴肅地非常正經地想吃。因為妳已經無法集中精神於手邊在做的事,而且所有關於健康飲食的常識都被妳無法控制的衝動淹沒了。妳幾乎可以聽到食神在妳耳邊喊著各式各樣美味可口的食物名字。而且我猜那些美食八九不離十是——甜點!
生活在已開發世界的我們經常攝取過量糖份。英國人每年要消耗掉兩百二十五萬噸糖,而美國心臟協會最近鄭重指出,糖份攝取必須大幅減少百分之七十,才符合健康標準。我們周遭有太多關於健康飲食的資訊,我們也都知道糖吃太多不好。那為什麼我們有時還是非吃含糖食物不可呢?
其實這跟意志力沒有任何關係,而是因為我們已經被鎖進一個大量消耗糖份的惡性週期中,我們的身體不斷試圖平衡血糖值,這個週期也就不斷循環。當我們攝取糖份時,身體迅速將簡單的碳水化合物分解成葡萄糖,並貯存在血液中。葡萄糖雖然是能量的來源,但除非妳立刻去跑馬拉松,否則實在沒有太多立即性的需求。葡萄糖累積的結果,使得胰臟分泌胰島素,告訴細胞要吸收多餘的葡萄糖,將之轉化為脂肪以供未來不時之需。因此葡萄糖被抽離血液,結果使血糖值迅速降低,身體為了重新取得平衡,就會告訴妳要再去攝取葡萄糖。妳的身體知道葡萄糖最方便的來源就是甜食,所以呢,兩個小時後妳就忍不住又想吃高糖份食品啦!
妳如果無法抗拒吃甜食的衝動,那麼整個週期就會一而再再而三地重複。這是一個陷阱。這個自然生理程序被過度激發的結果,是細胞對胰島素的反應越來越遲鈍,使得糖的劑量要下得更強才會有作用。血糖因此一再升高,導致包括疲勞、憂鬱等一系列症狀,有時還可能會出現嚴重的疾病。
糖除了使人體能量一時暴增外,對我們沒有任何好處。儘管具有天使般純潔無瑕的外表,它卻不含任何維他命、礦物質、蛋白質、纖維,沒有任何營養成份。而它對我們的身心所造成的影響著實不可忽視。
除了一再使血糖值有如坐雲霄飛車般上上下下外,它還會跟身體的神經化學作用搗亂,誘發血清素(5-羥色胺 )形成。血清素是一種「好心情」神經遞質,會帶給人滿足、舒緩的感受。二○○五年美國心理學教授巴特‧胡貝爾(Bart Hoebert)進行一項生理與行為研究,發現精製糖在大腦中點燃的興奮感受體,會跟海洛因激發同樣的神經傳導路徑。簡單地說,這兩者對身體產生的興奮作用是類似的。
妳可能以為如果妳神智清楚,知道升糖指數(GI)和體重品質指數(BMI)之間的差別,也知道不可以每天吃垃圾食物,那麼妳就不會有糖份攝取的問題。這妳就錯了!食療大師艾恩‧瑪爾伯(Ian Marber)的新顧客中,百分之七十都有這個麻煩,即使他們自己以為有在遵守健康的飲食習慣。瑪爾伯醫師表示:「他們經常吃一大堆乾果之類的甜食,以為這些東西比一看就知道不健康的食物要好。比如說 Granola 五穀能量條,雖然 Granola 這個字讓人聯想到穀物(grain),表面上看起來好像也很健康,但其實裏面含有大量的蜂蜜和乾果,會讓糖份攝取的惡性循環不斷繼續下去。」
瑪爾伯醫師注意到,他的顧客如果嗜吃甜食,通常會有浮腫、面皰、皮膚發紅等現象,稍為抓一下皮膚就會有灼熱刺痛感。更明顯的症候是精神不振、情緒不穩等。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從高峰忽然降到谷底時,人容易覺得既疲勞又暴躁。醫師說,「我們總是會為自己找理由,說是因為前一天沒睡好啦,或是剛跟媽媽吵了一架之類的。」
南茜‧艾波頓(Nancy Appleton)是美國聖地牙哥一位專門研究糖的專家,著有《把嗜甜的惡習丟掉吧!》(Lick the Sugar Habit,Avery出版社)、《吃糖自殺》(Suicide by Sugar,Square One出版社)等暢銷書。「妳只要想想看糖連身體中最硬的組織——牙齒都可以腐蝕掉,就知道它對腎臟之類的軟組織有多大的殺傷力,」她說。這是她的經驗之談;她自己過去也曾經視糖如命,一坐下來就可以吃掉一整大包巧克力餅乾。「我們一直被教導不能吃油膩的食物,其實糖才是真正的健康殺手。它會攪亂身體的整個化學作用,造成消化不良及免疫系統功能減退。」一旦免疫力降低,心臟病、糖尿病、慢性疲勞,甚至癌症等毛病,就會接踵而至。
皮膚科醫師尼克 ‧洛威(Nick Lowe)可以在人的臉上觀察到糖所造成的影響。洛威在倫敦和洛杉磯都有診所,客人從一般大眾、社會名流到影視明星,可謂無所不包。經過三十多年的診療經驗,他非常清楚糖份攝取過量的症狀:臉部皮膚鬆弛而顯出臘黃色,可能會出現面皰之類的斑點,眼睛也會浮腫。透過糖化作用這種化學反應,精製糖會損壞新生的膠原分子,使肌膚無法獲得應有的蛋白纖維,因而失去緊緻,顯現皺紋。洛威指出,這類情形雖然通常不會在三十五歲以前出現,但他衷心建議所有女性朋友們二十歲就開始改變飲食習慣,減少糖份攝取,這樣才能在三十五歲時還享有少女般的青春。
【完整內容請見《ELLE》2011年5月號;訂閱ELLE電子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