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文章

美國有虎媽,那台灣呢?(上)

採訪撰文/彭紹怡;諮詢/知名作家與音樂工作者 劉軒;演出/漂亮媽咪:黃秀蘭;可愛寶寶:黃大衛;攝影/皮可米;梳化/姿瑩;參考資料/The Wall Street Journal-〈Why Chinese Mothers Are Superio    


中西教養PK戰

中西教養觀 戰火延燒





從年初華爾街日報登出《虎媽的戰歌》書摘至今,在華爾街日報的官網上已經累積近9千則讀者回應。不過,這篇書摘似乎只挑了幾段最富爭議的橋段,也成功造成話題。劉軒起先也是注意到她所引發的爭議,其中也包括了華爾街日報中那篇斷章取義的書摘。他當初在閱讀這本書前,也準備用紅筆將所有該批評的地方一一圈出來。

劉軒在整本看完後,反而掙扎了一段很長的時間才動筆寫出〈從《虎媽的戰歌》看華人父母的兩難〉一文,因為他覺得,虎媽──蔡美兒嚴厲的教養方式乍看之下似乎有很多該批評的地方,但同時也有很多地方讓為人父母者感同深受。此時再回頭看網路上對虎媽的謾罵與批評時,劉軒才發現,很多人所看到的可能只是一些面向,而沒有看到完整面向。他也笑言,相信虎媽和虎媽的戰歌編輯之間一定有個默契,雖然虎媽要寫的是回憶錄,而且寫到最後也承認她的方法不是最好的;但本書編輯的手法卻是很聰明地在一開始的時候就把很聳動的話題先拋出來。


「中國媽媽」 概念非統稱

半數的人覺得虎媽很可怕,另一半的人卻懷疑,美國人教育孩子的方式是不是太放縱了?劉軒分享道,其實很多美國的父母親並不會很放縱孩子,例如他搬到長島時,發現猶太人的教育觀其實跟華人非常像,在紐約甚至有句話特別用來形容猶太媽媽──善於以心計教養孩子的媽媽。虎媽蔡美兒自己在書中就開宗明義提到,她所說的「中國媽媽」是個很籠統的概念與名詞,並不能夠代表所有的中國父母,也並非在說「中國人以外」的父母就不是這個樣子。


中西文化面真有那麼不同?現在看來,中國人「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觀念,越來越四海通用。《摩托車修理店的未來工作哲學》一書中,擁有技師與芝加哥大學政治哲學博士身份的作者馬修.柯勞佛提到,藍領和白領階級高低之分與手工業和製造業被混為一談有關。1985年後,美國的教育期刊也開始強力放送「讓孩子為高科技和全球財富做準備。」對移民美國的家庭來說,似乎更是為著此般理想磨拳擦掌。


在劉軒整理出頭緒後,發現所有虎媽所做的事情,都像是一位很強勢的、很堅定的「教練」會要求選手所做的事情。當他和美國朋友談論虎媽的教養方式時,只要他一講出「coach(教練)」,大家就馬上懂了。因為當美國人講到運動教練時,會假定教練對選手所做的訓練應該要非常嚴格(甚至比台灣的還要嚴格),他們也覺得此嚴格訓練是理所當然。所以我們從中看到的是文化上的差別:在不同的領域裡,伴隨不同的要求與期待;在此領域裡的人們也會因而了解自己的能力範圍,以及應當做到的程度在哪邊。


中西教養觀與文化

教養不同拍

很多美國的父母親認為不應該對孩子在學業上有太多過份的要求,在華人文化裡,我們卻會覺得對學業上有所要求是理所當然的,若沒有要求反而是沒有盡好父母責任;移民紐約的台灣媽媽Anna也表示,小孩功課一定要盯,不然美國學校對孩子的要求「實在太鬆了」。同樣的概念,美國教練若對選手沒有要求,同樣地他也會覺得沒有盡到自己的責任。這就是很明顯的差別。


另一方面,很多華人父母親對待孩子是用鼓勵式的、愛的教育,但當他們去「給」孩子東西時,還是使用中國式無條件式的寵愛方法去對待,這就變成只有取其中的一半,這樣加起來時,就變成小孩只會得到利益,而沒有付出;當他沒有被要求的時候,最後那些「對他好」的事情就變成理所當然。這也就是虎媽所指出的重點,也解釋了為什麼她堅持對小孩要有要求。當虎媽的戰歌唱到中國大陸時,書名被翻譯成《我在美國做媽媽》,似乎也可作為這個風潮下的註腳。中國實時報(China real time report)有篇報導並指出,有些中國家長覺得蔡美兒的移民背景並不能代表何謂「中國父母」,同時也提到「傳統式」的教養法在中國已是萬矢之的,因為它會製造出如同機器人般的小孩──社交能力有問題、又沒有創造力。


愛的教育半調子?

劉軒表示,現今美國社會確實不太能接受「體罰」,認為體罰不論如何都是錯的。在台灣社會,現在正處於這個轉捩點,大家嘗試零體罰的同時,很多價值系統還沒有一起被思考,例如現在孩子如果被罰、罰寫,孩子還會回去告狀,認為這樣就是體罰。可是在美國,所謂的體罰是「打」,罰寫並不算體罰;如果在學校不乖,課堂上time out或直接要父母把你接回家,這在美國理所當然,在台灣卻會鬧起來,因為父母覺得老師在推卸責任。文化轉變的過程中很多的衝突是難免得,哪些區塊該取捨,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沉澱出來。


話說回來,愛的教育又是什麼?劉軒說明,台灣現在越來越提倡愛的教育、零體罰,所有東西都用鼓勵的方式;在中國大陸其實也是,尤其是中產階級以上的父母,幾乎都覺得應該效法歐美的方式(因為對孩子的心理發展較好)。少去比較、避免這些會減低孩子自尊心的教養方法。但有趣的是,現在的美國在某種方面也在向中國式的教養法看齊,所以雙方的對話方式便開始呈現;華爾街日報的特派員也曾說:「虎媽會紅,是因為恰好結合了目前美國青壯階層最害怕的兩個元素──中國,和中國人的下一代。」但「盲從」或「盲辨」與否的關鍵就在於,人們有沒有辦法去了解兩邊教養方式裡比較深層的東西。


自由到頭亂了調

美國的父母親有很寬廣的不同的教養模式範圍,有一端是完完全全放手讓孩子自由發展的父母,而且為數不少。劉軒身邊有的朋友在「permissive parenting」,也就是被完全允許自由發展的教養之下,有一部分的人會發展得很好。但就他自己的觀察,絕大部分的人在這樣的教養下,後來的發展也不會很出色,通常只是平平。就像虎媽在書中講的,大多時候我們只會聽到那樣的父母對孩子說「啊我是為你們好、放你們去玩」,而沒聽到他們接著在心裡悄言,「因為我們要去度假了!」口口聲聲說是讓孩子自己玩出一條路,到底是對孩子好,還是對家長比較輕鬆?是真的想讓孩子隨意志發展,還是父母也想在個人主義光環下過「自己的生活」?或許在這點上,蔡美兒講的也沒錯。


在另一端與之相對的是虎媽式的嚴厲教養,而在中間,其實多數的美國父母,是屬於「一部分coach,一部分friend」的教養方式;在這之中,朋友的成份就好比當孩子在學校裡有表演活動時,無論如何都會排除萬難、抽出時間去參加,幫孩子加油與喝采;不管孩子的演出是否完美,父母也都會告訴孩子「你做得很好」。從這件事中,亞洲父母可能只看到這「愛的鼓勵式」的表面意義;不過從另個層面來看,劉軒會覺得,今天既然孩子已經花了心力做一件事,當有成果發表出來的時候,不管怎樣父母都在旁邊表達支持之意,這是一種「team」的氛圍──一種父母和孩子站在同一陣線的團隊氛圍。


責任混淆非協奏

劉軒同時指出,在台灣的文化裡,基本上可以接受孩子過了3、4年級之後,很多功課父母需要陪著做,甚至直接幫忙完成。父母親幫孩子完成一件工作,實際上變成都是家長在上課。劉軒認為這是非常不可取的,至於是誰促成這樣的結果?因為整個體系太過於講究去「比較」,於是幫忙孩子寫功課就成了理所當然,這在美國是沒有辦法被接受的。


劉軒還記得以前做勞作畫圖的時候,自己的爸爸想過來教他怎麼畫,他當下大發雷霆,要爸爸別教他;爸爸點了幾個重點後,劉軒還是自己慢慢摸索,最後完成了一件很不錯的成品。當他帶到學校去時,同學對他說,「這個東西你做得太好了,是不是你爸爸幫你做的?」為了這件事情,劉軒差點和這個同學打起來。「因為在美國這是非常嚴重的指控。但是在台灣,everybody does it!這很糟糕。」他說。


這將導致孩子到後來面對什麼事情都只會說「我不會」,連嘗試的勇氣和動力都沒有。他更表示,如果有一天他不得已非要將自己的孩子送到國外就學的話,原因無他,「大概就是因為當我要求孩子去做,而且她做到自己的極限時,卻還比不上『同學的爸媽』所做出的成品,當我發現這個情況屢次出現時,我就只好把她送到一個可以讓所有小孩都在做自己的工作的地方。」唯有這樣才能公平競爭,個人的努力也才會被肯定,自動自發的「關鍵動力」也才會出現。因為,「知識是要進入孩子的腦袋裡面去的。」他說。


※延伸閱讀:
‧美國有虎媽,那台灣呢?(下)

【更多內容請見2011年5號育兒生活】


文章投票
今日訂購者 今日訪客:4678
   尚未登入
帳號(email) 密碼
文章總覽 首頁 雜誌清單 訂雜誌免費贈品 商品區
流行時尚雜誌最優惠活動! 天下雜誌+任選一刊只要2980元 大量訂購優惠報價

■注意事項

方案為本站優惠活動,贈品選項為雜誌社活動; 在本站訂閱雜誌的讀者可同時享有。

品名 方案 原價 特價 起訂日期 贈品選項  
育兒生活一年12期 (此方案5/26止)以收到款項為準 0 2300


雜誌生活網│ 公司簡介system by Twins
新北市汐止區連峰街7號  電話:02-2642-3366  傳真: 02-8646-2240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