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演進與人口增加及產業轉型的需求,水資源逐漸不敷使用,我們不能重蹈水庫淤積的覆轍,必須思考如何興建永續水庫並維持現有水庫之永續利用,本文提出具體的建議。
水資源何其珍貴;地表雖有70%的面積為水所覆蓋,但97%為海水,僅3%為淡水;淡水的部分75%以冰山或冰河方式存在,22%為地下水,僅3%為湖泊、河流、土壤、大氣層及生物組織中的水,真正可以供人類使用的水不到1%。人類文明暨城鄉發展與水資源之豐貧息息相關。
現代人舒適的生活及工商的發展更是依賴穩定的水源。然而,隨著時代演進與人口增加及產業轉型的需求,水資源逐漸不敷使用。2004 年艾利颱風後,桃園缺水問題浮上檯面,凸顯台灣地區水資源管理的缺失。其問題包括:(1)集水區保育成果不彰,(2)水資源調配不當,(3)水價偏低以致無法有效推行節約用水。
《《缺水 台灣全球排名第18》》
今年5 月初乾旱時,某部長級首長接受TVBS 專訪時特別強調水庫淤積問題嚴重及節約用水的重要性,同時也說明台灣將不再興建水庫。節約用水自然能廣被接受,但不再興建水庫茲事體大,個人期期以為不可。因為開源與節流是同等重要的事情而不可有所偏廢。
台灣年平均降雨量達2,510 公厘,換算成水量約905億立方公尺,是世界平均值的2.6 倍。但因受到降雨時間與空間上的限制,可利用的水量不及總降雨量的15 %,再加上人口密度高,使得每人每年平均所能分配之降雨量僅約4,500 立方公尺,只有世界平均值的六分之一左右,致使我國成為全球排名第18 位的缺水國家。
台灣地區山稜高聳,地形陡峭,河川流短,不容易留下雨水,我們只能建庫將水儲蓄起來,以供不時之需。
目前雖然有一些水庫出現嚴重的淤積問題,但仍有另一些水庫沒有明顯的淤積現象。例如:蓄水已分別達78年及82 年的日月潭水庫及烏山頭水庫就沒有什麼淤積問題;啟用已達166 年的台灣第一座水庫—虎頭埤水庫也仍然完好。
《《水庫 須選址正確管理完善》》
究其原因,這一些水庫並非建造在河流主槽上,而是所謂的「離槽水庫」,故淤積情形仍然甚微。建在主槽上的水庫若能事前謹慎選址及蓄水後良好的管理,也可以避免嚴重淤積現象發生。興建在泥沙含量甚微之新店溪上游北勢溪之翡翠水庫,因為選址得當加以管理完善,故亦無嚴重淤積情形。所以,水庫並不是不能開發的,所需的是正確的選址及完善的水庫管理。若能加上排沙設施,在洪水時排沙,則更可能可以達成永續利用之目標。
提高水價的想法,雖然看似可以鼓勵發展新的水資源產業如海水淡化及節約用水技術等,但是違法抽取地下水的問題勢必更加嚴重。除非能夠先對違法水井做有效管理,否則現有的地層下陷及海水入侵的災害也必定會更加嚴重。
有效管理違法水井的前提則是政府必須能供應足夠的地面水。台北盆地在興建翡翠水庫前亦有許多違法水井超抽地下水導致嚴重的地層下陷問題,水庫蓄水後問題迎刃而解。目前台灣中西部、西南部及高屏地區仍有大量的違法水井存在,這一些地區的地面水源未能解決,違法水井的問題永遠也解決不了。水價再提高,全國各地違法水井都會越來越多。
《《永續 確實執行管理與除沙》》
台灣中西部、西南部及高屏地區,仍有大量的違法超抽地下水導致嚴重的地層下陷問題。
既然地面水源需先解決,則興建水庫蓄水就不能免。但是,我們不能重蹈水庫淤積的覆轍,而必須思考如何興建永續水庫並維持現有水庫之永續利用,茲建議如下:
◆慎選壩址並以離槽水庫為優先考慮慎選壩址是成功的水壩建設的起點。水庫地點以設在保育良好之支流或設在集水範圍不大的盆地為佳。這一些地點沖刷量小而無淤積的問題,同時洪峰量小而不致有洪水溢頂的威脅。離槽水庫淤積問題小,具備永續水庫的基本條件。
◆在槽水庫以能在洪峰過程能充分排砂為設計重點河川的泥砂輸送主要是在洪水時發生,故若能在這時將水閘門全數拉開,則可將一條河川的泥砂輸送問題減至最小。目前水閘門的設計及建造以可達高度40 公尺以上。水壩設計時若能善用較高的水閘門設計,使上游泥砂能通過水壩而大部分往下游輸送,則此項環境問題當可減至最小。水壩腰部以下設置排砂道,在洪水時排除泥砂也可以改善水庫淤積情形,但排砂量及排砂道的維護均無法與全開的開閘式水門排砂相比擬。永續水庫仍以閘式水門排砂為主要考量。
◆現有水庫應有永續經營的策略並確實執行現有水庫的永續經營應以集水區管理及水庫淤積清除兩方面同時進行。國內的水庫集水區管理,目前僅翡翠水庫訂有《水源特定區管理辦法》,並設水庫管理局專責執行,故能管理得甚為完善。其它設在主槽的大型水庫,包括:石門、曾文、德基等應比照辦理,否則泥沙問題永遠也沒辦法解決。除管理外,現有水庫排砂設施的增建或改善也是一個可以考慮的重點;清淤雖是目前水利主管單位的主要手段,但因量小,於事幾乎無補。讓淤積嚴重的老舊水庫除役,新建永續水庫才是治本之道。
【當期更多內容請見《玉山周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