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萬長微笑地說他絕不再參選。微笑老蕭以俐落身影淡出權力暴風圈,也代表一個曾經對台灣發展影響重大的財經官僚世代的結束。
蕭萬長很喜歡日本小說並改編為電視劇的「官僚之夏」,這是描寫日本戰後通產省的技術官僚們,如何打造日本戰後經濟奇蹟的故事。其中有政治鬥爭,更多地是展現這群文官強烈的使命感,讓他們可盡心全力投入經濟建設工作。
戰後日本通產省文官的精神,也部分反映在二十世紀後半葉台灣財經官僚身上--從尹仲容、俞國華、李國鼎、孫運璿、汪彝定到蕭萬長。微笑老蕭可以算是此一財經官僚類型的最後一個代表性人物,也是職位攀升至最高的一位。
台灣戰後財經官僚中,蕭萬長的特殊性在於他是一九七○年代到八○年代「經貿外交」的代表性人物,經貿力量讓台灣在八○年代末、九○年代初在國際開始可展現出實質主權。蕭萬長並非首位本省籍財經高級官僚,但因為七○年代後台灣外貿發展主力是本土中小企業,蕭萬長必須與這群本土中小企業一起拓展貿易,這讓他與台灣本土經濟社會的連結比之前財經官僚更強烈。
隨著台灣對外經貿的發展,也讓台灣在一九八○年代「廣場協訂」之後,必須經歷自由化、國際化與全球化的轉型之痛。蕭萬長是銜接國家中心發展路線到市場資本主義主導路線的代表人物。相對應於台灣社會政治的發展,他則經歷了從威權國家轉型到民主政體的劇變。
上個世紀台灣的「官僚之夏」也不能被過度神話。這群財經官僚在經濟濟建設中有所發揮,是因為威權國家領導中心對他們的支持與信賴--蔣經國、李登輝都是這樣的領導人。弔詭的是,蕭萬長為台灣規畫自由化、國際化之路,這條路也註定要終結國家中心發展路線,弱化了財經官僚在經濟領域中的影響力。
蕭萬長以「經濟發展總設計師」尊榮被馬英九延攬為副手。三年多來,他貢獻不少「老兵」智慧。不過大結構改變,財經官僚影響力下降了;而馬英九也不具備蔣經國、李登輝的強人特質,更動輒觀瞻、瞻前顧後,很難給總設計師十足支援。而急著想更上一層樓的吳敦義,當然也不大想讓「總設計師」插手太多財經事務。
前一陣子馬英九終於瞭解到數位傳播科技迅速發展,而台灣相關政策進度遠落後於日、韓,甚至中國,這對台灣科技、文創與傳播通訊產業影響甚鉅。馬英九要蕭萬長在財經諮詢小組研擬台灣數位電視發展政策,諮詢小組提出了方案,行政院卻以各種理由推託,馬英九也無力解決──台灣民眾祇得再忍受低畫質、低品質的電視內容,繼續讓有線電視業者吃到飽。
「官僚之夏」的黃金歲月不復返。政經結構改變是客觀事實,但十幾年來台灣也未創造出符合新結構的合理決策機制;主觀上,領導人也喪失追求國家長遠發展的企圖心──為了選舉,短期民調至上。「長期而言,我們都死了」,凱因斯的名言已被選舉時代的政客捧為圭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