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米蘭最大的設計盛宴米蘭家具展今年在4月12至17日在米蘭近郊的Rho會展中心盛大登場。從1961首次舉辦至今,米蘭家具展今年堂堂邁入第五十屆,半個世紀過去,從當年3,300坪的會場、328家廠商吸引來12,000名參觀者到今天六萬坪大的新會展中心、超過2,500廠商展出,而與會的參觀者更接近30萬人次,更別說在整個米蘭市中心數百個展點組織成的會外展,吸引了由來自世界各國的業內人士、相關科系學生甚至許多與產業毫無關係的當地居民也一起共襄盛舉,在米蘭市區中形成了難以估計的人潮。
Stop-1 會內展──設計50才開始!
展場中許多大品牌各據山頭的主展區分為「DESIGN」、「MORDEN」以及「CLASSIC」三區,不過創意與設計豈可如此分類,所以其實品牌風格界線十分模糊。而專為年輕設計師在這場國際盛宴裡開闢的satelite專區今年打出了「50 + 50 – Designing the Future」的口號,呼應著大會的主題「50 YEARS YOUNG」,希望每年都在這個聚會上讓大家找到更多更新的創意。
在satelite區中,此次家具展主策展人Marva Griffin邀請了著名策展人Caterina Tiazzoldi為project leader與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建築與設計搜尋實驗室的24位學生合作,加上互動設計師Mirko Arcese和Luca Biada,搭建了名為Social Cave的裝置。進入以再生保麗龍搭建的Social Cave兩條相互隔絕的通道,兩側的人經過攝影機各自轉化為數位影像投射到另一側的空間中進行互動,將當今人與人之間透過網路交際的互動狀態以實體形式表現出來。
藉由前腳的微幅上揚,Vitra新作Tip Ton椅讓人工作時可以微調姿勢。(攝影/Millais)
全球設計師都愛木!
原木是今年最熱門的材質,這種在人類家具史上已經被廣泛使用或許上千年的材質,設計師們還是可以玩出新把戲。英國設計團隊RAW EDGES為荷蘭品牌ARCO設計的PIVOT木質書桌/梳妝台打破了原本抽屜必須是水平拉出的概念,而RAW EDGES在會外展為Dilmos藝廊設計的格子花桌更是將木工與編織的概念巧妙的融合在一起。
義大利品牌Riva 1920原本就是使用原木材質的高手,這次他們自豪地展出在威尼斯所尋獲、號稱獨一無二的材質「碼頭木樁」。雖然無從得知是不是真的都是從水裡把木樁拔出來然後做成家具,但是可以確認的是這個系列「Le Briccole di Venezia」在設計上營造出來的滄桑感確實是獨一無二的。
另外木質的搖椅也是今年許多設計師的新寵,從Patricia Urquiola為Moroso設計Klara系列中的搖椅、到澳洲設計師Jarrod Lim的搖椅,都是以原木為骨架搭配上不同的材質座墊,看來搖椅這種曾經沉寂一時的家具單品有捲土重來的趨勢。Vitra也與瑞士設計師雙人組Edward Barber和and Jay Osgerby合作推出Tip Ton搖椅,但功能可不是讓人在電視機前昏昏欲睡,而是讓人可以在閱讀或是使用電腦時可以依據搖椅前後九度的傾斜調整自己的姿勢。
大師傾巢而出
義大利大廠Kartell可不吃什麼原木天然材質這套,他們將自己家的場地布置得像是一場塑料家具的嘉年華,將自己家產品分門別類一字排開,搭配上燈泡與霓虹燈的普普風大型廣告招牌,一進入Kartell的地盤就可以感染上一股歡樂氣息,就算找不著Patricia Urquiola為他們所設計的新沙發也無所謂了,光是看到Kartell最受歡迎的Ghost全系列傾巢而出的氣勢就已經值回票價。
KARTELL經典系列一字排開,全球各大專櫃皆有售。(攝影/龔迺傑)
當今炙手可熱的建築師Zaha Hadid怎麼可以缺席這場家具盛宴呢?去年幫Artemide設計了Hadid風格的立燈之後,今年她又為Sawaya & Moroni品牌設計了名為Z-chair的椅子,想當然爾Hadid再次挑戰3D技術與工廠開模的功力,曲線之複雜不可思議讓人覺得這是張椅子還是件雕塑品,想必量產困難全球限量24張。
主展區中除了以桌椅為強項的品牌外,今年參加家具展的燈具品牌也似乎比往年更加活躍,由於節能省碳的概念被重視,Led被大量使用在新開發的燈具上。Panasonic與設計師Ferruccio Laviani一同設計出以感應器,用以感應人的動作並且調節光影的變化的概念裝置,讓冰冷的空間可以因為光影的調節與人的情感增加互動。西班牙VIBIA則展出一系列與不同設計師合作的壁燈,有趣的是每件產品的名稱正恰如其設計,Origami就是摺紙形狀延伸出的壁燈,而Arik Levy設計的FOLD壁燈便是由許多公文夾形狀的外殼所組成的。義大利燈具品牌KARMAN則是試著將古董家具的造型元素再運用到產品上,純白飛天的仿古燈飾帶來了些許鬼魅般的氛圍。
今年的家具展總算是順利落幕,沒有像去年遇到冰島火山爆發影響航班這種天災,去年因為公交系統罷工造成的交通癱瘓的情況今年也在勞資協調下順利避免了。或許因為許多大品牌都將自身主力展覽安排在會外展的部份(會外展場地是自家的、不然就是租的,要怎樣都行),也因為經濟不景氣並未完全復甦,就算打著米蘭家具展五十周年的大招牌,會內展並沒有與往年太大的差別,我們仍然期待米蘭家具展的下個五十年開始給大家帶來更多的創意與設計。
Stop-2 會外展──ZONA LAMBRATE的崛起
眾所皆知的米蘭家具展會外展,近年來在《INTERNI》、《ABITARE》等義大利設計雜誌界龍頭的助力下,有組織地在米蘭市區將任何有可能的空間再利用,無論平日這個空間是藝廊、酒吧或是舊工廠等閒置空間,到了米蘭設計周都可以因創意加持搖身一變成為設計師的展覽空間。這類場地最有名的當屬米蘭南面的ZONA TORTONA,米蘭設計周的周末湧入這一區的人潮簡直可比擬信義區在跨年倒數時街頭上的人群,所有業內業外人士都想來湊個熱鬧;因而這個區域的可用展覽空間的租金也水漲船高,就像是紐約的SOHO區,文藝活動讓這區聲名大噪之後,隨之而來的是更龐大的商業化利用,ZONA TORTONA也是如此,每年到了設計周,在ZONA TORTONA展出的品牌不再只有那些想要嶄露頭角的新銳設計,連帶著進駐了像是POLTRONA FRAU、HTC、TOSHIBA等大型的跨國品牌,雖然ZONA TORTONA仍然是會外展的重點區域,但是另一個新興的展區已經悄悄地崛起──VENTURA LAMBRATE。
在DESIGNERS BLOCK裡雖然不見得叫得出設計師的名字,但總會不時出現一些有趣的作品令人驚豔。(攝影/龔迺傑)
從設計雜誌開始帶頭
位於米蘭東北方的LAMBRATE區以VIA VENTURA為中心,屬於米蘭理工大學的腹地,包括在米蘭所謂的CITA' STUDI(「學術城」)裡,鐵路將此區與市中心區一刀劃開。或許是因為鐵路經過,加上離高速公路出口不遠的原因,這裡出現了很多倉儲廠房與工廠等大型建築物,經過了幾十年的都市發展以及工廠外移,這些建築物逐漸的閒置了下來,這種特殊的空間已經成為設計界人士的最愛,而這點也跟ZONA TORTONA深受喜愛起的原因十分類似。
而最先開始將設計灌注在這塊區域的,當然是辦公室設址在VIA VENTURA的《ABITARE》雜誌,從建築物的外觀看來又是一舊廠房改建的傑作,斗大ABITARE旗幟後的辦公室大廳在每年設計周期間變身為LAMBRATE區的媒體公關中心,關注設計展覽之餘也可一窺這重量級設計雜誌的辦公室是否與眾不同。位於與ABITARE同一個廠區對望的,是線上設計雜誌《DEZEEN》與行動音響裝置品牌JAWBONE合作的展場,JAWBONE將外表如小磚塊一般的攜帶式藍芽音響JAMBOX如樂高一般的組合起來變成一面牆或是一座門,利用藍芽傳輸讓這些聚集在一起的SPEAKER同步演奏其力道不輸給巨型音箱。
荷蘭設計師搶進新展區
ABITARE園區對面的建築物上掛著貌似古董的LUNA字樣鑲著燈泡的招牌,至今也是成了LAMBRATE區的著名地標之一,從這裡連接下去的幾個展場這幾年幾乎都是由荷蘭設計師包辦。荷蘭品牌WELTEVREE推出了一系列名為WORLD WIDE LOCAL的暖爐與戶外浴缸,拋棄了所有當今高科技的包袱回歸到原始狀態,不用插電只消在爐裡丟幾塊乾柴然後點上熊熊烈火,寒冬來襲的室內,眾人可以聚在一起取暖,當戶外天氣晴朗的時候可以一起在陽光下泡澡,回歸蒸汽時代,對於現在人來說用這種方式交流才是新鮮的SOCIAL NETWORK。
The Dutch Standard則是以月亮為靈感設計了一張球形椅MOON CHAIR,以黑檀木與皮革結合出來的質感沒話說,號稱包覆性可以讓坐在裡面的人感受到被擁抱的溫暖,但是有鑑於荷蘭人嚴謹的個性所以貼上了禁止觸碰的標誌,參觀者無緣一嚐那份溫暖。另外同場加演由二十片同樣形狀黑檀木組成名為GICE的球形吊燈,在接縫處露出可變色的冷光,似乎又回到了太空時代的未來設計。via Massimiano 23號的老舊修車廠在未經改建的情況下,簡單的整理後以破舊的原始風貌呈現。Studio Schneemann以回收的橡膠拖鞋在保留部分材料原貌的狀況下,Floris Hovers也使用回收寶特瓶弄出一系列看似十分詭異的玩具船,恰巧都符合了舊場地再利用的概念,修車廠最有趣的部分則是把修車用的壕溝改裝成給參觀者休息的座位。
Werner Aisslinger在「POETRY HAPPENS」裡的綿羊標本還有後面他的大麻纖維椅。(攝影/龔迺傑)
伯樂挖新銳好去處DESIGNERS BLOCK
LAMBRATE區的特色當然是屬於新銳設計師的DESIGNERS BLOCK,這個由同名網站與《DOZEEN》和《ABITARE》合作一起組織的展覽猶如設計師的市集一般,三百位來自世界各地的新銳(未成名?)設計師們在Via Oslavia 8號裡四百坪的空間展出著他們的作品與概念,甚至有些作品仍是原形,還有許多不成熟之處,但是沒有市場與品牌的包袱,他們的創意更可隨處飛揚,只要米蘭設計周裡超過五萬名到此一遊的參觀者中有慧眼獨具的伯樂,誰知道今天在DESIGNERS BLOCK擺攤的小設計師明年是否一飛沖天直接在會內展大放異彩呢?!
而DESIGNERS BLOCK隔壁的展場則掛上了更玄的名稱「POETRY HAPPENS」(詩歌發生),在柏林設計周DMY與CREATE BERLIN的支持下邀請來了十五位知名的設計師以及藝術家,他們以實質技術與工法將設計詩意般的呈現,而每個設計都與一首詩歌有關,其中最有趣的應當屬Werner Aisslinger以大麻纖維造出的椅子,雖然是純天然纖維但經過3D建模的形狀與本身ECO FRIENDLY的形象大異其趣,偏偏設計師又在椅子邊放了隻綿羊令人莞爾。
LAMBRATE區在會外展的份量仍不像其ZONA TORTONA一般舉足輕重,也不像是大牌林立的BRERA區位在市中心最好的地段,但是經過了這幾年的組織,年輕設計師們慢慢的打響VENTURA-LAMBRATE這塊招牌,讓米蘭這個設計都市不斷的有新鮮事新設計發生。 www.venturalambrate.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