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31日,我參加了跨年晚會。當晚光是台北市就有100多萬人參加了大佳河濱公園與101大樓的建國百年擴大煙火秀。全台灣從阿里山巔看日出到屏東海邊,都舉辦了慶典活動。
當晚我從大佳河濱公園疏散時,數萬人規規矩矩地排隊、上接駁車、再搭捷運回家,效率極高,展現出絕高的居民素質。眼尖的我也看到人群中有不少中央部會高官,跟著大家一起排隊,沒什麼特權。在熱鬧之後,看看今天的台灣,其實已經是一個相當現代化、一個生活品質極高的地方。
隔天馬英九總統宣布了建國百年文告,提出許多政策,其中有段與台灣現狀相符的話,令人印象深刻。他說,希望「打造台灣成為一個令人尊重、讓人感動的新國家。」
去年寫人物 今年重團隊
台灣人口只占世界千分之三,土地面積占不到世界萬分之三,面積小、人口少,絕不可能以大國姿勢立足世界,因此唯有發展軟實力,做到「令人感動、讓人尊敬」,才能從世界上冒出來。也就從那時開始,《遠見》啟動企劃《看見台灣 進步100》專刊製作。
其實這已經是《遠見》第二本關於建國百年的專刊。兩本專刊都耗費了大量的人力與物力,精心企畫與製作。
去年《遠見》看到了愈來愈多台灣人,在國際上得到獎項與肯定,從獲得第一屆世界麵包冠軍的吳寶春、第一個打進溫布頓網球八強的亞洲人盧彥勳、受到美國《時代》雜誌讚揚的菜販慈善家陳樹菊、到品牌打進全世界的企業界代表如宏達電周永明等。《遠見》從數千筆名單中,篩選出99個台灣之光(保留第100個讓網友推薦),出版《新台灣之光100》,報導他們站上世界舞台的奮鬥故事,希望從這些人的故事,彰顯此刻台灣人的奮鬥精神,以及探討台灣這個土地到底具備哪些養分,可以孕育出這麼多的新台灣之光?
繼《新台灣之光100》後,這次發表的《看見台灣 進步100》,出發點則是向前看。我們希望站在中華民國百年的基礎上,盤點台灣此刻到底具備哪些傲視全球的軟實力,可做為進入下一個百年的基礎,視野更宏觀、更前瞻。
我們從數千筆資料中,篩選出台灣99個足以媲美世界級的產品、服務、創新、研發、美食、旅遊、生活品質、人才教育等。在過程中我們發現,其實項目遠遠超過99個,但是篇幅限制,我們仍決定只寫99個,第100個故事則發起網路徵文活動(http:// 進步100.台灣),讓網友來分享他們所看到的進步台灣。
去年《遠見》聘請四度入圍葛萊美唱片設計獎的平面設計大師蕭青陽設計《新台灣之光》的小光人,大批人馬到花蓮縣玉里鎮進行稻田彩繪,把光人圖騰從稻田裡創作出來。當蕭青陽再聽到今年的專題規劃時,他的評語十分貼切。他說,去年報導99個人物奮鬥的故事,今年報導了99個項目,像是報導了2300萬人集體奮鬥的故事,更彰顯台灣人集體向上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