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新月異,網路無遠弗屆,職場的工作內容不斷地推陳出新,工作型態多樣化。加上政治、經濟、法律的變遷,年輕族群對於職場的認知亦起了變化,員工對組織的忠誠度逐漸在流失,企業永續經營的基石逐漸鬆動,如何留住企業發展所需之人才、厚植組織的人力資本,是當今企業組織的重要課題。
多元制度整合累積人力資本
筆者試圖從「易經」的基本概念探討組織如何為人才打造職涯發展地圖,以創造雙贏的局面。易經是一部「至大無所不及至小無所不言」的書,它所說之理萬世不易「生生不息萬古常新」,不但是自然的哲學也是解決人類問題的哲學。主要的內涵是陰陽,所謂「一陰一陽之謂道」,因此易經裡頭所說的、都是體現宇宙變化的法則。
陰陽理論的第一律是「相對而統一」。這個就是我們常常在管理上探討的「綜合效應」(Synergy)。出現綜合效應便等是說:「一加一大於二!」易經的結構思維強調事物皆「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陽極轉陰,陰極轉陽。」組織所辛苦建立的健全制度與標準作業程序,往往成為組織發展的障礙與降低組織的彈性。
美國哈佛商學院教授唐納.薩爾(Donald N.Sull)在所著《成功不墜》(Revival of the Fittest)一書中提到,抱持過去企業成功的方程式,忽視瞬息萬變的經營環境,終將使組織落入「行動慣性陷阱」的管理情境,使企業的「策略架構變成眼罩」、「流程變成例行作業」、「關係變成桎梏」、「價值變成僵化教條」。例如:韓國現代集團、英國西敏銀行及迪吉多電腦等公司,由於感染組織行動慣性症候,均曾使他們在經營上遭到挫敗的結果。
著名的哈佛大學教授羅柏特.科普朗(Robert S.Kaplan)及大衛.諾頓(David Norton)於1992年提出平衡記分卡,曾經轟動一時,其主要精神也來自易經。
我們試圖將其精神展開如圖一,企業經營的最後結果是財務成果,此財務成果是建立在良好的顧客服務與流程改善基礎上,良好的顧客服務與流程改善卻需仰賴優秀的「人力資本」。
任一個組織的人力資本是一群優秀的主管與員工結合人力資源制度(HR支持)產生的綜效(Synergy)。能成為人力資本的員工,是指有足夠量(capacity)且有能力(competency)、有忠誠度(commitment)的一群員工;能建立人力資本的主管,必須是善長領導(leadership)、管理(management),同時具良好的風範(style);要建構出良好的人力資源制度支持,除了要有足夠專業的人力資源工作者以外,文化環境(software)與制度程序(hardware)的整合是不可或缺的。
在組織中發展累積「人力資本」,必須有多元的制度整合。打造人才,使人才在組織中看得到「職涯發展」的路徑與方向,也是發展人力資本的主要方法之一。
組織發展與人力資本發展是一種動態(dynamic)的遞回累積(Recursive Accumulate)過程,「職涯發展」路徑與方向提供的是硬性的制度程序(陽),還必須配合軟性的文化環境(陰)。因此,在考量建立職涯發展地圖前,必須先檢視一下組織的文化環境,不同的文化環境所建立之職涯發展制度顯然不會是一樣的,唯有「陰陽調合」方能確保制度能有效運作。
所謂的文化環境通常包括外在的環境、內在的組織文化、既有的制度及人員的成熟度,其中人員的成熟度是指現職人員的能耐水準(Capability level)的分布狀況。一般而言,如果生手人數比例超過一半以上,代表員工在現職仍有許多成長空間;如果是高手比例超過一半以上,代表組織具有很強的競爭力,也代表員工的職涯可能產生瓶頸。
建立職涯發展制度的流程
組織中建立職涯發展地圖是否必要?答案顯然是因組織而異。要建立職涯發展地圖,必須配合「組織發展」,如果組織不能發展,則職涯發展必然受阻,進而容易產生人員流動。而「組織發展」的可能性,又受現職人員的能耐水準的分布狀況所牽制。
因此定時進行人力盤點,了解現職人員能耐水準的分布是頗為重要的工作。通常一位員工在職位上工作,除非完全打混,否則隨著經驗的累積,對該職位所需之專業職能(Professional Competency)可以從生手到熟手進而變為高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