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買貴重檢驗儀器,嚴格執行上游管控
塑化劑風暴席捲國內不少知名品牌,也使MIT形象蒙塵,卻擦亮了老牌食品廠義美的金字招牌。憑藉著嚴格的原物料控管,義美安然度過三聚氰胺以及塑毒兩次食品風暴。不過,重視品管和用料,成本勢必增加,不利市場競爭,義美近年經營其實頗為吃力。
二○○五年成立食品安全研究室,購買貴重檢驗儀器進行原物料和成品檢測,是義美落實品管很重要的一環。這個實驗室光建置成本就花了六千萬元,配置十八個人員,每年還要支付高達六、七千萬元的營運成本。
義美食品安全研究室主任廖怡禎博士透露,二○○六年時義美即曾針對食品包材的塑化劑溶出量進行檢測,也因此淘汰了部分包材。當時他們根本沒有想到,竟然會有人把這種東西加入食品。
二○○七年,遠在大陸三聚氰胺事件爆發之前,義美研究室人員就從國外文獻報導得知,有三聚氰胺被添加到黃豆粉,由於義美有些食品有用到黃豆粉,他們便加以檢測,發現到三聚氰胺,雖然很微量,應該是製程副產品,不是人為添加,但他們還是決定更換原料,從來源加以排除。
二萬多種原料,每樣都檢測
但這次義美度過塑毒風暴,沒有產品被要求下架,最關鍵的,並不是靠「檢測」,而是管理。
總統馬英九上周五到義美桃園廠訪視,義美總經理高志明進行簡報時即指出,研究室的主要功能是「嚇阻」,最重要的還是要求原料供應商說明原料的成分和來源;義美也會進行比價,若售價比行情低太多,義美會加以剔除。義美的供應商同時須提供客戶名單,義美也會檢查其出貨明細。
高志明說,義美是從糕餅起家,他父親曾說「做餅是老實人的行業,是良心事業」,義美傳承這項經營理念,創立七十八年來未曾改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