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寫「假的世界」
自1993年開始,他多次往返中國與日本。他坦言,最初是為了尋找幼時在台灣生活的記憶。透過踏上中國的土地,他才開始能夠將童年時所體驗的台灣書寫出來。《國民之歌》正是透過這樣間接的媒介──中國,所創作出來的。爾後,他也將自身所體驗的中國寫成紀行散文《我的中國》。2008年夏天,他旅行至甘肅省天水,在當地因為口渴為求礦泉水,卻喝到「假水」。「假水」這樣的名稱以中文的聲音進到他的腦海,轉成日文的「kasui」再解成日意的「karinomizu」。在這樣語言互換的過程中,李維英雄發覺語言產生了新的意義。在假的世界,任何事物都有可能是假造的這片遼闊大陸上移動後,回到日本當他試圖將這樣的經歷寫成小說《假水》(2008年由日本講談社出版),更使他意識到,自己是使用相對於真實漢字的「假的文字」──平假名與片假名,寫下「假的世界」。
使用日語書寫中國,李維英雄說,在這個時代或許是有其重要意義的。千年前的日本人憑藉著漢字創造了假名,並且承認自己所創造的文字是「假名」,「並非真正的文字」。千年之後的他,藉由這樣的文字,記錄下充斥著非真實的世界。他接著解釋到,對於這樣的行為,或許「以周邊的語言來表達中心」是絕佳的注解。
李維英雄提到,在五、六十次行走於中國大陸的歷程中,他甚至發現於北宋時代移住於河南省開封一帶的猶太人,被賜姓「趙」、「李」的遺跡。「這些屬於歐洲周邊的人民,確實地變成了中國人,且在中國生活了近千年之久,卻仍保有原本宗教的事實,使我大受震撼。」對照起自身的存在,在日本是從來不承認「美裔日本人」或「中裔日本人」這樣的說法的,或許正因如此,迫使李維英雄必須過度地思考所謂「日本人」的意義。但在開封的遺跡中處處可見被翻譯成中文字的以色列、亞伯拉罕或《舊約聖經》等字句,「這樣的行為甚至等同於他們將自己的存在翻譯成中文,並在中國活下來的證據。」這樣的震撼也讓他重新體認到,唯有繼續以日文表達自我、翻譯自我,才是自我認同的方式。
錯位的家國視角
2006年,相隔四十多年的時空他再度踏上台灣,然而卻發現幼時曾生活過的那個台灣已不復存在。對於台灣,李維英雄卻始終抱持著「在不是自己國家的土地上,有自己的家」的情感,並珍視這樣的國土與家的「錯位」。對於有人批評這是否是一種帝國主義或後殖民主義?他只說,身為一個孩子,對於「家」的所在與成員是無法選擇的。然而這樣的「錯位」,國族與家族的層層交錯,也正是使他篇篇小說,貼近實際生活與幽微隱私心境的原點。當我們聊到,大部分的台灣人在海外被問到是否是中國人時,都會強調自己是台灣人,但在外國人身分證件上,卻不以台灣被承認時,李維英雄說,正因如此,他在台灣人身上看到了一種新的自我認同與不安定的新鮮感。
即便行走於中國,李維英雄始終是透過中國的景色看見台灣,也總是不知不覺地對照起自己記憶中的台灣。他甚至說,「若是沒有台灣的經驗,或許我也不會開始以日文創作。台灣已成為我在美國與中國大陸及日本的『中間點』一般的存在了。」
訪問結束,告別了李維英雄的日式庭園與木門。我不禁想,我們所居住的世界本非清晰而絕對的,思想或情緒因文化的相對性而產生的差異、變數、錯位、無法翻譯的字句,本來就存在於我們活生生的日常中。李維英雄的小說,早已使他成為越界文學的先驅者。他已為我們開啟了一道大門,正要引領我們翻越重重國境之路。
(聯合文學六月即將出版李維英雄著、張明敏譯《聽不到星條旗的房間》,為完整收錄日本出版之三部中篇小說《聽不到星條旗的房間》、《國民之歌》、《千千碎片》合集。)
◎受訪作家簡介
李維英雄
李維英雄(英文Ian Hideo Levy),1950年出生於美國加州。日本古典和歌專家。先後任教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史丹佛大學。1982年英譯日本和歌集《萬葉集》獲贈全美國家圖書獎。其後,移居日本,專事日文寫作。1992年發表第一篇日文小說《聽不到星條旗的房間》獲頒野間文藝新人賞,成為第一位以日文寫作獲獎的美國作家。1996年以《天安門》提名角逐日本文學最高榮冠的芥川賞。2005年《千千碎片》獲贈大佛次郎賞。2007年獲日本國際交流基金會贈與國際文化獎,獎勵他多年來對海外介紹日本文學的貢獻。2009年描寫現代中國世相的《假水》得到伊藤整文學賞。現除寫小說、評論、翻譯外,並任法政大學國際文化學部教授。(阮斐娜/文)
本文作者簡介
郭凡嘉
1982年出生於台灣台北。台灣大學畢業,現為東京大學語言學研究所博士生。生活行走於東京。熱愛文學,並熱愛與孩子有關的一切事物。關注於在日外國兒童之教育議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