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debyHand
跟著GQ一路走來的你,也發現了?MadebyHand這股風潮,安靜匯流成國際風潮。真正的能嗅出變化的趨勢客,重新檢視少量、樸拙、同時懷舊又摩登的手工製作精神。鍋碗瓢盆椅凳布衣?這些日常用品的手作職人再度被重視;手作與手感變成所有大品牌趨之若鶩的商品標簽,貼得大家都不知信還不信。因應如此風潮,我們企劃手作專題,請到詹偉雄與許舜英對談手作與手感現象,媲美社會學討論;此外,也透過工房、改造、採集、民藝復興等等關鍵概念,再更深入討論為何整體趨勢循環,就是要MadeByHand。這種手作風潮,就連工業化、量產化、精緻化的美國,都無法避開,出現大批大批的手作職人,還有那些重回在地物產再利用、再利用的傳統思維。這樣很老舊?不,手作是新的摩登製造,手感是新的商業思維。或許我們還可以看看,從佛羅倫斯帶回來的頂級手工訂製鞋報導發現,其實,手工從工業革命之後,一直都沒有消失,只是我們被大量製造與統一化,填充到失去了對微小事物的感觸能力。這一回,GQ只是提醒大家,手作是一種溫度,值得回溫出一個全新的美好時代。
左:詹偉雄 右:許舜英
許舜英:手作跟手感是兩件事。我有興趣的是在生活美學中的質感,以及手感。當然它可能跟手工有很大的關係,因為用手作,所以一定跟緩慢有關,也一定有很多生活的想法在裡面。不管是手工或是手感,背後有很多價值觀,不管對生活或者對美學的,我會從這裡面去談我看到的一些消費現象,或者喜歡的一些生活概念。這幾年,我對國際精品大牌的感觸很深,看到他們無所不用其極地在討好中國市場。LV和Gucci和其他幾個大牌,在這幾季都不約而同強調他們的職人、Craftsmanship這類東西。很多人說,這些奢侈品已經失去它身為奢侈品的內涵。這些品牌或許也害怕失去他們做為精品的內涵和差異,所以做了這樣的行銷手法,我覺得這跟生活方式上很微妙的變化,不能混為一談。
詹偉雄:我自己則是覺得西方的手作傳統跟19世紀經過的浪漫主義運動有很大關係。工業革命跟工業生產進入到城市的市民階級,社會就發展出對立的浪漫主義運動,浪漫主義包含了生活態度。手作在亞洲並不是對於工業標準化的反動。我們對物質的感受是比較空的。台灣在這五年或多或少出現這種手感復興的消費現象,是因為工業化的產品,難以透過物質來展現與眾不同的社會區隔。消費者才會去尋找一種獨特及稀有的商品。
台灣的社會是在大眾商品中尋找稀有性;西方社會則是在工業化的商品之中尋找人性,這是要談手作時,必須指出來的差異點。在西方世界裡,手作工業發展出不小的產業鏈,譬如哈雷機車,大部分的生產過程都是手工程序,發展出一個完整的企業體系,代表它有很多上下游的供應鏈,這個是很成熟成長一百年以上的次工業化基礎,這種系統我們台灣沒有。你可以看到有地方賣手作產品,可是你很難去找到它的上游下游,像是孤零零的一個在那裡。台灣之後也會慢慢建立這樣的小型的供應鏈系統,因為台灣社會也逐漸從集體化的世代,轉變成靠個體化的動能去推動經濟產能的社會。雖然目前的消費行為還是以買家驅動的模式為主,不過三五十年之內,大概也可以看到手作產業變成經濟行為裡有意義的一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