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FA 已開始實施,但是以切身的薪資變化、失業率及消費者物價指數來觀察,馬政府之前信誓旦旦的ECFA 效益估計,顯然廣大民眾並未感受到。
兩岸在簽署ECFA 的過程中,台灣內部的爭議不斷,如今已開始實施,各方對ECFA 成效的看法亦不盡相同,由於實施至今時間尚短,很難論斷其成效。本文僅就實際數字加以解析,供各界參考。唯經濟的長遠發展比短期效益更重要。
《《具體內容 尚無最後結論》》
2010 年6 月29 日,兩岸第5 次江陳會談在重慶洽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並於2010 年9月12 日正式生效。在兩岸簽署ECFA 的過程中,中國以減稅、讓利、拓展國際經貿事務等利多因素誘導;而馬政府告訴國人是為因應2010 年「東協加一」生效、多國都已與中國簽署FTA,或準備與中國簽FTA,台灣要避免被邊緣化,是以必須急切與中國洽簽ECFA,俾利透過ECFA 進入中國及東協市場。
ECFA 內容包括:貨品貿易、服務貿易市場開放、原產地規劃、早期收穫計畫、爭端解決、投資和經濟合作等。而負責後續談判之「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簡稱經合會),已於2011 年1 月6 日成立,在2011 年2月22 日,舉行第一次例會,雙方完成3 項結論:第一是於經合會下設立貨品貿易、服務業貿易、投資、爭端解決、產業合作、海關合作等6 個工作小組,第二是檢討ECFA 早期收穫清單,第三是啟動貨品、服務業貿易、爭端解決等3 項協商。唯至目前似乎尚未有進一步結論,根據報載,今年9 月經合會將進行第二次例會,能否達成具體內容,有待持續觀察之。ECFA 對兩岸經濟的影響,主要繫於雙方後續的談判成果;但是,ECFA已為兩岸經貿發展確立新的架構與方向,這將對台灣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早收清單 初有利後未必》》
ECFA 是屬架構協議,目前要看其對台灣的影響,只能從2011 年1 月1 日起開始生效之早期收穫產品清單來觀察。到目前為止,ECFA 主要表現在關稅降低,促進台灣對中國出口,尤其是列入早期收穫清單者。
「早期收穫計畫」是貨品貿易協定的要項,是兩岸先行實施之降稅貨品項目及降稅時程,列入早收清單的產品,將分3 年達到零關稅的目標,以今年為例,原本關稅稅率5%的商品,今年可適用零稅率;稅率介於5 到15%的商品則降為5%;稅率高於15%的商品,關稅則降到10%。列入早收清單的產業都將會受惠,從而影響其日後的發展。
中國同意對台灣降稅之早期收穫產品清單有:農產品18 項,包括其他活魚、其他生鮮魚、其他冷藏冷凍魚、生鮮甲魚蛋、鮮蘭花、金針菇、香蕉、柳橙、檸檬、哈密瓜、火龍果及茶葉等。石化產品88 項;機械產品107 項;紡織產品136 項;運輸工具50 項;其他產品140 項,共539 項。以2009 年大陸自台灣進口金額計算,計138.4 億美元,占大陸自台灣進口金額16.1%。
台灣同意對中國降稅之早期收穫產品清單有:石化產品42 項,包括石化基本原料、塑膠原料、橡膠原料、人造纖維原料與石油化學品;機械產品69 項,包括工具機、產業用機械、機械零組件;紡織產品22 項,包括紗與線、織布、工業用紡織品、其他紡織品;運輸工具17 項;其他產品117 項,共267 項。以2009 年台灣自大陸進口金額計算,計28.6 億美元,占台灣自大陸進口金額10.5%。
台灣同意對中國降稅之早期收穫產品清單有:包括紗與線、織布等22 項紡織品。 (攝影/林敬原)
但是,兩岸早期收穫產品清單對中國及台灣之利弊得失,不是用項數或貿易規模比例就可以認定,而是要看這些早期收穫清單項目中,有多少是台灣具有競爭力,有多少是面對高關稅的產品,才能透過ECFA 降稅提升出口競爭力,未來兩岸還要透過經濟合作委員會之談判,來調整早收清單的內容。唯一般而言,只要列入大陸早收清單的產業,具有優勢的產業,由於關稅下降,將有利於台灣該產業在大陸市場的開拓;相對地,只要列入台灣早收清單的產業,也因關稅下降,台灣將面對該大陸產品在我國內市場的競爭,對該產業未來的發展影響甚大,ECFA 初期對台灣產業影響可能利大於弊,但必須考量其後續可能產生的政經環境之衝擊。
此外,由於兩岸均已為WTO 資訊科技協定(ITA)簽署國,相關電子產品之關稅極低,中國平均稅率為0.58%,台灣為0.71%,故洽簽ECFA 對電子產業影響有限。
出口中國 因品項有增減台灣是以出口為導向的海島型經濟,歷年的對外貿易對台灣經濟發展有關鍵性的地位。2011 年第一季,台灣出口大陸總額301.9 億美元, 較去年同期成長14.3%,其中屬於ECFA 早收清單貨品項目合計出口金額為49.3 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1.6%。但因為台灣對中國出口成長率增幅下降,所以中國占台灣出口比重從去年第一季的42.8%下降到今年第一季的40.9%。
這雖然符合分散貿易風險的原則,但這顯然不符馬政府簽署ECFA 的初衷。
又今年1 至5 月,我國對東協出口增加29.9%,對美國出口增加28.3%,對歐州增加17.3%,但對中國及香港只增11.1%,增幅相對較低,由於部分產品因享有ECFA 關稅優惠,帶動相關產品出口的大幅成長,例如出口到大陸的農產品金額達6,220 萬美元,比去年同期成長2 倍多,以工具機為主的機械產品也成長5 成,化學品的年增率近3 成。
《《出口台灣 中國快速成長》》
中國充分利用ECFA 早收清單出口到台灣,267 項早收清單商品占整體進口率,自2010 年2 月以來大致呈上升的趨勢。2011 年1 月進口占有率達28.5%,上升的幅度加速,明顯突出,2 月份的進口占有率亦有23.48%。
另依據我國海關統計,2011 年1 月至2 月我方自中國大陸進口總額為61.78 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31.81%;其中我方給予陸方早期收穫清單內貨品之進口額為7.1 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45.2%。顯示中國充分利用ECFA 早收清單出口到台灣。
《《中外資跌停 台資赴中加碼》》
馬政府也告訴國人,ECFA 有助於外資來台及台商根留台灣,但是近2 年內自2009 年6 月政府開放陸資來台至今年4 月底,累計核准來台投資件數為133 件,核准投資金額為1.46 億美元(約新台幣46.65 億元),投資業別集中在資訊軟體、批發及零售服務業與電腦及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在133 件核准投資案中,有81件、投資金額逾1 億美元是來台新設公司,20 件、金額約3 千萬美元是來台投資現有公司,有32 件是來台設立分公司,金額逾1 千萬美元;其中,陸資增資案有7 件,顯示陸資來台有獲利,才會有增資行為。核准的133 件,有87 家完成公司登記,到位率達65.4%。
ECFA 的簽訂真的有助於中資來台嗎?這兩年中資來台本來就不多,再根據政府統計,2011 年第一季進入台灣的中資為1,383 萬美元,不但沒出現中資對台投資增加的趨勢,反而減少56%。而同期台灣對中國投資金額仍持續快速增長65.4%,高達37.1 億美元。
ECFA 的簽訂有助於外商來台投資嗎?過去3 年,外商來台投資平均每年為56.2 億美元,但是,2011 年第1 季只有10.6 億美元,減少幅度高達34.1%。ECFA 簽訂後,不但沒出現外商對台灣投資增加的趨勢,反而快速持續衰退。馬政府對ECFA 的效應過度誇大樂觀,忽視對國內投資環境的基本改善,致令2011 年第1 季陸資、僑外投資大幅衰退。
《《ECFA 效益 廣大民眾無感》》
「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在2011 年2 月在台北舉行第一次例會,大陸海協會長陳雲林也出席。 (攝影/林敬原)
馬政府也告訴國人,兩岸簽訂ECFA 以後,台灣的國內生產毛額可以提高,並可節省關稅,同時可增加就業人數,亦即兩岸簽訂ECFA 並正式生效以後,對部分具有早收清單的業者,不論在產值或在就業上,均明顯地要比未簽訂ECFA 前為佳。
但是,庶民大眾對ECFA 的效益有感受到嗎?這可以從今年以來,切身的薪資變化、失業率及消費者物價指數來觀察。根據政府統計,2011 年1 月台灣失業率為4.64%,2 月略升為4.69%,3 月、4 月分別下降為4.48%、4.29%,顯示國人就業機會在增加。再就今年以來工業及服務業的薪資變化來看,與去年同期相比,似乎看不出受薪大眾的正面感受,詳表1。進而以同期消費者物價指數來看,則承受物價上漲壓力,例如國內市場魚價大漲,詳表2。雖然這不全然是因為ECFA 的因素使然,但是,截至目前,馬政府之前信誓旦旦的ECFA 效益估計,顯然廣大民眾並未感受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