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給予中國最惠國待遇、歐盟是中國最大貿易夥伴,在經濟利益之下,使得美歐在處理中國人權上有所軟化;使得中國將繼續有恃無恐地高壓統治,漠視人權下去。
政治民主化與人權議題是中國的阿基里斯肌腱炎,是中國的罩門所在,也是美國與歐盟檢驗中國是否和平、良善崛起的道德標準。但事實上,美國與歐盟經常將此二議題與經濟利益交互應用,用來增加與中國談判的籌碼。
《《中國評等 不自由的國家》》
民主改革與改善人權是一體兩面,民主化是人權保障的重要條件。中國也很難將這兩個問題切割處理,但是在所謂的「中國模式」論述中, 由政治、社會和經濟三個層面構成整個系統,分別是「核心列寧主義」的權力架構、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控制系統、和政府管制的市場經濟。更有人主張「中國式民主」的特色乃是在民主的理念上,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結合中國傳統的優良政治思想,並在民主制度的構架上,讓黨的領導領導、人民作主與依法治國三位一體,以達到中國共產黨的「有效執政」與人民的「有效參與」的統一。在這架構下談的民主改革和人權保障,絕對與美國與歐盟的認知和標準相當不同。
美國兩位中國問題專家白禮博(Richard Bernstein)和孟儒(Ross H. Munro)曾說:美國人在處理其他國家的人權問題時,態度就像在進行一些可做可不做的手術;只要沒有太大的危險,就放手去做。中國當然也不是省油的燈,特別在全世界都覬覦其經濟市場而稱頌中國崛起時,中國對國際指責的回應越來越強硬,越來越義無反顧,認定那些批評和攻擊都是西方資本主義世界對中國發展的打壓。
在美國「自由之家」的全球評比中,中國在近兩年的兩項主要指標中,「政治權利」都被評為最差的第7 級,「公民自由」是次差的第6 級,整體評比再度被列為「不自由的國家」。「自由之家」也特別指責中國儘管經濟和軍事實力不斷壯大,但是對異議人士、民主運動人士和人權律師的打壓和鉗制也更加嚴厲,並大幅逮捕「08憲章」的簽署人。該組織去年12 月起也推出中國媒體動態報導周刊,對中國的廣播電視以及平面媒體的新聞自由度進行審閱,同時關注中國新媒體科技的發展。
《《中國人權 螺旋負面發展》》
美國國務院於今年4 月8 日發表第35 年度的國別人權報告,表面上包含全世界190 多個國家和地區,但大家最矚目的還是關於中國的部分。在這本長達7 千多頁的報告裡,批評中國在人身、言論、宗教、網路等自由上呈現出螺旋負面發展趨勢;並指責中國當局加強打壓公民社會,限制言論自由,控制媒體。
美國報告特別批評中國政府正在進行的強置西藏牧民政策;即「為了因應城市計畫經濟的增長,基礎設施的迅速發展,越來越多的非藏族人口,不斷擴大的旅遊業,農牧民被迫重新安置,削弱中學以上的藏文教育,引進更多的現代文化,持續破壞西藏的傳統生活方式和習俗,邊緣化當地藏民。」報告也指出美國對2010 年3 種不斷增長的趨勢特別感到不安,首先是普遍蔓延的對公民社會活動人士的鎮壓,其次是剝奪網路社群網站自由,侵犯基本的言論、集會和結社自由,以及對易受傷害的少數群體的鎮壓,這些少數群體既包括種族、宗教上的少數派,也包括同性戀、雙性戀和變性人。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公開表示美國對中國從今年2 月以來逮捕了維權律師、作家、藝術家等數10 人,感到極為關注。呼籲中國釋放所有因為行使言論自由而被拘押的人、尊重所有中國公民的基本自由和人權。
《《美給中國 永久性最惠國》》
在1989 年六四事件之後,美國建立「中美人權對話」。這20 多年來,曾在2004 年由於美方執意在聯合國第60 屆人權會議上提交反中提案,「中美人權對話」被中斷,直到2008 年5 月,雙方第14 次人權對話才在北京恢復舉行。2010 年的人權對話,也曾因美中的貿易摩擦、美對台軍售、達賴走訪各國等問題被擱置。這些對話的成效如何見仁見智,但是大家公認對中國人權發展最重要的事件,乃是1994 年美國柯林頓總統將中國的人權議題與最惠國待遇脫鉤,柯林頓力排眾議,強力主張唯有協助中國發展經濟,中國領導人才會改善人權狀況,甚至推動政治改革,因此提出了取消每年對中國人權狀況的評議,不再以每年一度的人權評議為標準給與中國一年一度的最惠國待遇,而是給與中國永久性的最惠國待遇。
當時民意調查顯示70%左右的美國人反對這個提案,美國國會也進行了激烈的辯論,有美國媒體形容此爭議是越戰以後美國內部為國際問題最激烈的一場爭論。最後的妥協方案為由國會建立一個「美中經濟與戰略委員會」,負責監督中國的人權狀況。在中國得到永久的最惠國待遇之後,如果人權狀況惡化或者沒有進一步的改善,該委員會可以建議停止執行最惠國待遇。結果中國享受最惠國待遇,但人權狀況仍是問題重重。1996 年的「王丹事件」更加讓中國有恃無恐,當年在為美國國務卿克里斯多福訪問北京鋪路的代表團離開不到幾小時,中國法院就將異議分子王丹判刑11 年。外界都在看美國政府如何反應,結果克里斯多福如期訪問中國。
「王丹事件」讓中國人權問題更加邊緣化,中國深刻體認美國對中國人權絕不是鐵板一塊。
《《貿易夥伴 歐盟制裁軟化》》
美國國務院今年發表的國別人權報告中,對中國政府正在進行的強置西藏牧民政策,也提出強烈的批評。 (翻攝自網路)
在歐盟方面,中國的民主改革和人權發展也是雙方對話的核心議題。歐盟自認對國際上民主人權的推動責無旁貸,所以經常以這兩項發展為對外援助或制裁的標準,同時是經貿政策的重要考量因素。歐盟是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中國則是歐盟第二大出口市場,也是歐盟第二大貿易夥伴。面對中國這個重要貿易夥伴,歐盟大致上則希望以建設性的交往方式來代替制裁模式,並在不違背其經濟利益的原則下,引導中國走向民主體制。
回顧1989 年六四事後,歐盟對中國發動各種政、經制裁,在聯合國人權委員會譴責中國的迫害人權。從1990 年至1996 年(1991 年除外),歐盟及其成員國都提出譴責案,歐盟也通過對中國實施武器禁運制裁。
但是在1997 年後,歐盟就不再提出類似的譴責案,改成對中國民主和人權發展的密切觀察。歐盟執委會聲明自由的市場經濟與文明社會的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因此同意將提供中國在經濟發展、民主人權的改善,以及環境保護三方面必要的開發援助。
2008 年金融風暴,中國自認對歐盟伸出援手度過難關,所以北京奧運並沒有因西方抗議中國人權不佳而遭到杯葛。然而去年諾貝爾和平獎頒給遭到中國政府監禁的劉曉波,有人認為是給中國的一記重拳,今年4 月歐盟駐華使團在北京公布了一份措辭嚴厲的聲明,指出在中國今年有數目龐大的律師、作家、記者、藝術家和網路客遭任意拘捕、失蹤,或以其他方式受到迫害。特別是藝術家艾未未被逮捕事件令人震驚。歐盟呼籲維權人士被任意逮捕或失蹤的現象必須結束,中國當局需要澄清近期以來失蹤的所有人士的情況,國際人權標準和法治原則必須得到遵守,而且所有因行使言論自由權而被逮捕的人都必須立即重獲自由。
歐盟是否解除對中國的武器禁運是最重要的指標,2004 年在法國政府的鼓吹下,歐盟解除武器禁運的呼聲響起,不但歐盟內部有激烈的爭辯,美國也表達嚴重關切的立場。2009 年後,中國非常努力推展雙方高層互訪,胡錦濤更曾高調表態中國政府始終把發展對歐關係置於中國外交的優先方向之一。因此有人稱2010 年是中國與歐盟關係的「大好年」,於是今年年初以來,歐盟解除對中國武器禁運的說法又甚囂塵上。中國也列出分化歐盟內部勢力的策略,極力拉攏東、南歐各國,再以龐大的經濟利益引誘其他國家。美國和日本都對此發展表達關切。此項禁令如果解除,形式意義大於實質意義,中國不但將更有恃無恐地高壓統治,漠視人權,也會對世人宣布,歐美西方強權無法否定中國所堅持的發展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