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德資DHL敦豪快遞公司跟在大陸的合資夥伴中外運空運發展宣布合組的公司:中外運敦豪,將旗下所持有的3家大陸國內快遞公司的全部股權出讓,此舉代表DHL將撤出大陸國內快遞業務。DHL的出走,顯示外資在經營大陸快遞業務水土不服。
此次轉讓的3家國內快遞公司,分別是上海全宜快遞有限公司(俗稱「全一快遞」)、北京中外運速遞有限公司和香港金果快遞有限公司。2009年的收購成本超過3億元 (人民幣;以下同),完成收購後,中外運敦豪於去(2010)年6月啟動了「中外運全一」品牌標識,計畫在兩年時間內新建13個轉運中心,將服務範圍從國內的662個城市擴大到800個城市。
不過一年之後,該品牌未能實現預期,反而因經營虧損,面臨被出售命運。此次打包出售的價格約只有1億元。
根據其財務報表,截至去年末,中外運敦豪下屬的這3家公司累計虧損約9923萬元;而到今(2011)年3月底,累計虧損來到1億3000萬元,中外運敦豪的業務虧損並沒有改善的跡象。中外運敦豪公司本身經營不善,但整個中國大陸快遞行業的紅火程度卻一再攀升。去年大陸快遞業務量達到23.4億件,比2006年翻了一倍;今年5月,快遞業務收入同比增長27.7%。
針對撤出的原因,一般將之歸結為兩方面,其一是,大陸快遞業務競爭過於激烈,外資快遞公司缺少成本上的優勢。另一方面則是,2009年10月1日修訂後的「郵政法」,規定外資快遞和中外合資不得投資經營信件的國內快遞業務,而中外運敦豪國內信件等文件快遞就占其大陸整體業務量的35%。
另外,大陸國內快遞業務尤其不適合國企及國際跨國公司。他們可能在國際快遞業務上更擁有優勢,但民營企業由於先天的體制靈活和成本低廉,在大陸國內快遞市場上具有很強的競爭力。
因為大陸國內快遞市場幾乎沒有門檻,民營企業通常以低成本、低價格取勝,而國企及國際跨國公司需要盡量合規地經營,受到很多制約。與此對比,國企在工作效率、員工的吃苦程度等方面,也被認為遜色於民營企業。
總之,大陸快遞市場現在還處於競爭無序的狀態,小型快遞企業價格優勢明顯,所以在大陸快遞業務上,國際快遞巨頭的競爭優勢全無,這應該是DHL退出大陸國內快遞市場的根本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