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兆以20 年做總結算,外資在台的操盤年平均獲利雖僅是本金的0.43%,但與哀鴻遍野的台股股市散戶慘狀相比,能維持正數,確實難能可貴,所以用「高招」來讚美也不為過。
7 月4 日是美國的獨立紀念日,是日此間報紙報導:「自我國1991 年開放外資投資台灣股市以來,截至今年上半年獲利已達700 億美元,相當於兩兆新台幣,這個驚人數字可以蓋超過4 條高鐵,或是近35 棟台北101 大樓。今年台股預估配發1 兆元現金股利,若以外資持股比重3 成計算,3 千億元將可以輕鬆入袋,台灣企業辛苦打拚的成果卻讓外資坐享其成」。
外資至今年5 月底總累積匯入投入我國股市金額達1,707 億美元,即4 兆9,503 億台幣(以匯率29 兌1美元粗算),約23 兆台灣股市總市值之21.5%,接近四分之一,儼然是一個超級大戶。由於外資絕大部分是機構投資者且由少數大戶所控管,其呼風喚雨之程度頗令國人側目。
《《政府盲目 恐會引狼入室》》
外資在台灣股市開始並不多,1991 年開放至2000年,累積金額也不過313 億美元,此一數目在淺碟體質的台灣股市尚稱適當。但自2003 年後,「積極開放」(對中國投資)政策下,資本快速流入中國,股市失血,政府為此每逢股市暴落時,就以引進國外機構投資者做為挽救之措施。至2007 年外資急增至1,376 億美元,增加了1,063 億美元,2008 年,馬政府上任,採全面開放(對中投資),同樣急需外資來填補其缺口,對外資之管理亦在自由化要求下,節節鬆綁,營造出外資利用股、匯、期3 市同步套利的美好操作環境。
完全自由化的市場機制,在幅員廣大的美、中大國或根本無須在意生產事業的芝麻小國、城市國家,或許是一個好機制。但土地36,000 多萬平方公里,人口2,300百萬人的台灣,不是很大,但也不是小到只要觀光、金融就可以養活的都市國家,先天上就具很難適應完全自由化的經濟特質,尤其又與語言相同的龐大市場中國接鄰,易受其磁吸,這是台灣經濟的特質。若決策者不明此台灣特質的弱點,盲目聽信美英的放任、自由化理論,即立即會產生引狼入室,被其擺布的結局。
《《獲利不多 操盤仍屬高招》》
「20 年撈2 兆,相當35 棟101 大樓」,乍看之下,確實顯眼。但若我們稍微檢視一下,就會發現,外資20 年的投資績效只是不過爾爾。所謂的撈2 兆,並不是去年1 年,而是20 年的總結算,是以各年的累計淨額績數來還原其獲利率,即其平均的獲利率為5.28%(即累計獲利/ 累計淨額績數),不算低,但也不算高,若再扣除歷年配領的現金股利(註:從我國股市近10年平均殖利率4.86%推估),外資在台的操盤年平均獲利僅僅是本金的0.43%。
市場操盤所得的獲利率0.43%是高明或笨拙?因外資支付給員工及核發的績效獎金往往驚人,而很難認定。
但不管如何,若從外資進入我國股市的1997 年(累計匯入淨額達百億美金大關)至2010 年的14 年間,我國股市表現平平,指數反而由1997 年的8,384 點跌落至2010 年之7,930 點這一事實來判斷,扣除支付員工薪水、獎金及日常開銷之後,仍能維持正數,確實難能可貴,與哀鴻遍野的台股股市散戶慘狀相比,以「高招」來讚美亦不為過。
《《外資招數 營造套利環境》》
營造新台幣升值的市場環境,推銷「升值能推升股市」、「升值不可避免」、「升值有利物價隱定」等等「升值利台論」是近10 年來外資提高其獲利率的高招之一。他們巧妙利用了此間「崇洋」心理,動用了業界及學術界營造出新台幣必然升值的社會認知。2002 年以來(時台幣匯率34.58) 台幣之節節升高與此有關,並由此獲得了5,970 億新台幣的匯差利益,對其獲利率之提高有不少之貢獻。
利用MSCI( 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美林、高盛等國際性投資、信評機構,調升或調降台股權重、或對個股之目標價等等來影響行情從中獲取「資訊落差」紅利,即是他們「高招」之二。由於這些國際性公司控制在美方之手,難免有「近水樓台先得月」之利。
尤其對於個股目標價之調整忽上忽下,吃定了台方,投資大眾常常為此損失不貲。
期貨、衍生性商品市場之引進一直是外資、外商所關心,也是他們鍥而不捨要求政府自由化的一項。這些琳瑯滿目的金融商品,說實在話,都是他們所創造,適合於他們的思維方法,應用起來自然比起東方人得心應手。他們最忌政府對此商品做有效之管理,所以經常將「自由化」掛在嘴巴,並也因此營造出幾無節制的股、匯、期3 市同步套利操作環境,把單純的一般投資人殺得血流成河。
《《經濟信號 股市撈錢靠山》》
要在資本市場撈錢,最後還是要靠經濟。若經濟大好,企業各個盈餘大增必推升股市,投資者(包括外資在內)亦必水漲船高。近年台灣股市投資者之哀鴻遍野,外資憑其「高招」與優勢,14 年來平均獲利亦不過區區5.25%的主要原因,在於台灣的經濟在近10 年廠商過度投資中國,掏空了台灣之產業。外資所激起的升值利台、自由化的無限上綱等等政策認知,更加速了這一趨勢。如何在全球化的國際經濟長河裡,認清台灣的特殊環境與條件,糾正過去似是而非的利已論述,協助政府帶領台灣駛離中國經濟的磁場,恢復20 年前台灣經濟自主的全球化路線,可能是提升外資在台獲利率的唯一途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