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中的媽咪時常有苦說不出,由於黃體素增加,使得腸胃蠕動變慢,導致排便困難而造成便秘。到了懷孕中後期,漲大的子宮壓迫大腸,經常使得便秘的情況更為嚴重,原本就有痔瘡的孕婦,除了得面對孕期身體不適之外,還得承受痔瘡情況加重的困擾,實在是有苦說不出呀!
(圖片/媽媽寶寶雜誌提供)
Part1原因篇
大多數的孕婦在整個孕程中,都會有排便不順的情形,進而出現便秘、痔瘡的困擾,為什麼孕媽咪容易「一肚子大便」解不出呢?其實這是懷孕身體變化的結果。
黃體素(賀爾蒙)作祟
從懷孕初期開始,由於黃體素和賀爾蒙大量分泌,亞東紀念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孫序東表示:「為了保護子宮內的嬰兒,所以會分泌黃體素,而黃體素有抑制平滑肌的作用,會抑制腸胃的蠕動,減緩食物通過消化道,使得腸胃活動性減少,避免不必要的子宮收縮。」這樣一來,食物待在消化道的時間愈久,水分就會被吸收的愈多,結果就是造成孕婦排便上的困難,當每次解便都要很費力,量也不多,糞便呈現硬硬、小小的狀態時,那就是便秘了!
痔瘡可分為四級
痔瘡大約可分四個等級,數字愈大表示愈嚴重,孕媽咪們要評估自己的痔瘡狀況,太嚴重時須求助於專業醫師。
第一級:便後出血,未有痔瘡脫出。
第二級:便時痔瘡脫出,便後會自動縮回去。
第三級:便時痔瘡脫出,必須用手推回去。
第四級:無論是否排便,痔瘡都脫出肛門口,無法用手推回去。
子宮壓迫腸道
隨著胎兒的體重愈來愈重,媽咪的子宮也一週週漲大,到了懷孕的中後期,就會壓迫到大腸,這時候排便會更不順暢!若是加上好幾個月便秘下來的結果,孕婦的直腸受力容易產生靜脈曲張,因此,大部分孕媽咪這時都有痔瘡的困擾。孫序東醫師表示,痔瘡是由於肛門內外的血管腫脹(靜脈曲張),如果發生在肛門口稱為外痔,發生在腸內壁則稱為內痔,如果內外痔同時都有,稱為混合痔。雖說便秘的人不一定就有痔瘡,不過,便秘是形成痔瘡的一大主因,如果孕期長時間出現便秘,就很可能引發痔瘡問題。此外,孕婦也可能因為子宮增大,壓迫靜脈循環,使得痔瘡發生的機率提高。
(圖片/媽媽寶寶雜誌提供)
Part2治療篇
發生孕期痔瘡怎麼辦?又痛又癢,總是讓孕媽咪坐立難安,其實這是懷孕期間很常見的問題,只要好好治療,情況都可以迅速得到控制。
產後可恢復孕前情況
孫序東醫師提到:「孕期痔瘡的症狀並不明顯,若是輕微的話只有搔癢、或是擦屁股時肛門會破皮等,所以很多孕婦都沒有察覺,以臨床的經驗來看,十個孕婦有九個在生產前都罹患痔瘡,發生的比率很高。」不過醫師也提醒準媽咪們不用擔心,痔瘡若是因為懷孕而產生的,通常在產後就會恢復原狀。
痔瘡免緊張
媽咪懷孕時,應該以讓自己舒服健康迎接寶寶來臨,視為最重要的事,因此輕微痔瘡對媽咪的日常生活若沒有影響,就不必特別在意,但若強烈不適造成睡眠飲食的障礙,甚至出現大出血的情形,就必須積極治療,尤其大出血有造成血栓、敗血症的可能,孕媽咪們要特別留意。
外用藥膏、軟便劑治療
通常懷孕前就有便秘或痔瘡的媽咪,在懷孕期間會變得更嚴重,孫序東醫師表示,平常洗澡時可使用溫水坐浴的方式來改善,若有痔瘡出血,或是硬便很難解出來的情形,婦產科醫師通常會給媽媽局部藥膏或軟便劑的用藥,孫序東醫師說:「很多媽媽聽到擦藥、吃藥就很排斥,其實這些藥物都不會影響到胎兒,如果因為大便太硬而太用力排便,反而對胎兒有不良影響,這樣就得不償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