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年前潤泰集團大動作帶著媒體、法人,接連到中國參訪大潤發,不斷傳達大潤發即將與法商歐尚包裹上市的消息,帶動潤泰新、潤泰全股價扶搖直上。
弔詭的是,當整個上市案終於開花結果,兩大量販店合併以「高鑫零售」為名在香港掛牌前夕,潤泰集團卻異常低調,與過去高調作風大相逕庭。尤其,兩家量販在中國規模懸殊,大潤發不論在店數、獲利能力都遠高於歐尚,合併後竟無法取得高鑫的主要控股權,更令外界質疑聲浪不斷。
為此本刊於本月十五日原訂高鑫上市日的前幾天,實際走訪中國上海,探訪多位零售通路業者與法人,大家都認為這種結果的確不尋常,「可能已有事前交易」、「為說服歐尚上市的妥協結果」、「尹衍樑極有可能賣掉」等市場耳語不斷。
忽然喊停的上市
延遲理由離譜 市場議論紛紛
本刊並實際走訪大潤發與歐尚量販店位於上海的據點,並在兩家公司安排下進入攝影。巧合的是,這兩個據點正是大潤發與歐尚,各自在中國的第一家店,門市人員也傳達相同訊息,「雖然合併上市,但各做各的,除了已聯合採購外,營運系統完全獨立」。
接著本刊趕往香港準備出席十五日的上市活動,下飛機後竟接到法人告知「高鑫將延遲上市」。明明當天早上,才在高鑫零售新上任董事會執行祕書李婷的安排下進入歐尚拍照,怎麼會完全沒有告知延遲上市的消息?顯然一切來得非常突然。
更離譜的是,高鑫延遲上市的理由,竟是重組後的股數計算錯誤。多位業內人士指出,招股書至少會被審視超過一百遍,可能出現這麼嚴重錯誤的機率極低,直到上市前一天才發現的案例,在記憶中更是史無前例;不僅讓這些承辦的大投行臉上無光,或許也凸顯了一個最根本的問題,這樁上市案顯然進行地非常倉卒。
外界預期這與潤泰集團急著需要資金入主南山人壽,有直接關係。香港法人更直言,如果潤泰不是急著要用錢,現在其實是很不好的上市時機;或許也因此,可以稍稍解答高鑫股權結構組成的不合理。
質疑1:
潤泰沒有主控權?
一九九七年大潤發與歐尚同時進入中國市場,當時中國還未開放零售業由外資持多數股權,大潤發已經透過各種變形迅速展店;到二○一一年時,中國大潤發已經有一五五家據點,歐尚卻只有四十一家,大潤發不論在店數或店質都大幅超越歐尚許多。二○○○年時中國大潤發與歐尚交叉持股,相互持有對方約三成股權,再共同成立採購平台,從此注定雙方綁在一起的命運。
二○○五年中國加入WTO(世界貿易組織)、開放零售業由外資經營,大潤發開始整理股權、推動上市。不過,上市之路卻一直停在只聞樓梯響的程度;因為歐尚即使是歐洲第二大的零售集團,卻作風保守不肯上市;彼此雖曾想分道揚鑣,又因價格談不攏而作罷,就這樣一拖又過了二、三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