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外移、人口少子化和高齡化後,家庭用電量將逐年下降,預期最慢二○二○年,台灣的總用電量將會翻轉,由正成長轉為負成長。
又到了夏季用電高峰,猶記得十幾年前常常看到新聞報導,台灣夏日某天的尖峰用電量又創下新高,台電公司呼籲民眾多加節約用電,否則就要限電,但近十年來就很少聽到了。
過去台灣發電量不足,發生過分區輪流限電的狀況,但這種現象已經很久沒出現了,不過電力公司常跟民眾宣導,核四如果不蓋,台灣就會面臨電力不足的危機!到底台灣缺不缺電呢?中央大學資管系教授薛義誠拿出一九九八至二○一○年台灣的用電量統計表示,台灣過去十幾年的用電量確實每年都有成長,「但最近幾年已經趨緩了!」。
《《蓋核電廠是一種浪費》》
從一九九七到二○○六這十年間,台電公司售電量 ( 包括家用與工業用電) 的成長率,以一九九七至一九九八的百分之八點三最高,二○○○到二○○一的百分之零點九最低,每年都是正成長,但二○○八到二○○九年卻連續兩年出現負成長(百分之零點一與百分之四點一),到了二○一○年才出現百分之七點九的正成長。
薛義誠解釋,二○○八與二○○九年遭逢全球金融海嘯,應是造成用電量下降的主因,但自從二○○六年以後,台灣的產業結構已經改變,高耗能、高污染的產業慢慢外移,加上人口結構改變,少子化、高齡化後,家庭用電量預期也將逐年下降,這兩個因素相結合,他預期最慢二○二○年,台灣的總用電量將會翻轉,由正成長轉為負成長。
「所以現在再蓋發電廠,是一種浪費,用電量不會再增加了。」薛義誠進一步指出,台中與興達火力發電廠,這幾年陸續增加新的發電機組,而桃園的大潭火力發電廠,最高可以發電四百七十萬千瓦,相較於核四運轉後的發電量二百四十萬千瓦,高出二百卅萬千瓦,幾乎是核四廠的兩倍。光一個大潭火力電廠,就可以取代核一、核二,與部分的核三廠發電量!
大潭火力電廠,在桃園劉邦友縣長時期,土地徵收遲遲無法完成,每次都遭到居民抗議,當呂秀蓮擔任縣長時,只花了半年的時間電廠就順利開工。使用火力發電或許比核能發電較不環保,但薛義誠認為,核能電廠有潛在的危機,萬一發生事故,後果不堪想像,民眾要思考的是,寧願產生多一點的二氧化碳,或是面臨核災的威脅,兩者你要選哪一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