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起,全球從「歐豬五國」的希臘、義大利,到「老大哥」美國,幾乎同步發生債信危機。一時間,包括台灣在內,各國央行聞「債」色變,紛紛急著計算,若歐洲、甚至美國國債違約、降評,會對國內金融業、經濟成長產生多少衝擊。
經濟學家甚至出言示警,「第二次金融危機恐怕不遠,規模只會比上次更大。」
正當全球股、債、匯市同步陷入緊張情緒,大幅震盪時,上週四,歐盟峰會決議,對瀕臨破產的希臘,擴大進行規模高達一五九○億歐元的第二波援助,同時增加歐洲金融穩定基金(EFSF)的權限。必要時可在債券交易市場,購買已被信評公司打入垃圾級的希臘、葡萄牙、愛爾蘭國債。
而美國延宕多時的舉債上限,儘管截至七月二十四日仍未達成共識,各界仍預期會在八月二日最後期限前,驚險過關。
加上不久之前,同樣陷入違約危機的義大利,成功發行高達六十八億歐元的新國債,解決了「跳票」的燃眉之急。看起來,籠罩全球的債信危機,似乎暫告一段落。上週末的歐美股市,甚至上演一波反彈逾百點的「慶祝行情」。
但是,危機真的解除了嗎?
先從二十二兆這個數字談起。
二十二兆新台幣有多大?約等於十四個最新出爐的全球首富、墨西哥財閥卡洛斯.斯利姆,而且可以買下全台灣所有的上市公司。
二十二兆美元呢?依目前的匯率計算,等於四百個全球首富,二十九個台灣股市總市值。或者,等於三十七.五個破產時的雷曼兄弟總債務。
天文數字國債 全球共擔
這個天文數字,正是近來在全球債信市場聲名狼藉的「歐豬五國」和全球「老大哥」美國,至今的債務總額(見表)。
這個堪稱有史以來最大的債務,早已「大到不能倒」,卻仍持續膨脹,已成為全球經濟最大的未爆彈。
當然,已經紛紛逼近或成為垃圾債券的「歐豬五國」共八兆多美元國債,和連續九十餘年來,都被評等機構和各國銀行視為最安全資產、如今已達十四兆的美國國債(其中近十兆對外發行),不能一概而論。但美債一旦出狀況,哪怕僅是被信評機構降評,對全球的衝擊,卻較歐債有過之而無不及。
「即使短期內提高舉債上限,美債違約和被降評的風險,仍將持續存在。一旦被全面降評,將引發全球一連串連鎖效應,」匯豐銀行美國首席經濟學家凱文羅根(Kevin Logan)在七月底最新的研究報告中示警。
他指出,全球各大金融機構,尤其保險業,資產中往往都有大量的美國債券,美債被降評,也等於他們同時遭到降評。他們要維持信用,勢必要減持手中的美債,買進其他資產或轉為現金。如果全球金融業拋出美債,將進一步壓低美債價值,提高美國政府舉債成本,形成惡性循環。最後,甚至連持有最多美國國債的各國央行,都會受到衝擊。
債務爆衝 台灣啟示
以台灣為例,央行日前公布全體金融業對「歐豬五國」的曝險餘額,約兩千億元新台幣。如果歐豬五國全部破產,等於台灣將重演一次○六年時的雙卡風暴。
但若美債遭到全球拋售,台灣以央行為主,持有美國公債全球第六高,共一千五百多億美元,這是全國人民的外匯存底,衝擊將會更全面。
一位國內金融業高階主管語氣急促地說,「央行不能光要求我們算曝險餘額,現在它自己也要算算美國國債的風險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