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提要
■歷史書上說,1911年,挪威探險家阿蒙森打敗了英國的史考特,搶先抵達南極點。較不為人知的是,史考特此行具有宏大的科學野心,大部份也實現了。
■雖然面對阿蒙森的競爭,史考特的團隊仍堅持原定行程:尋找化石及科學證據。
■史考特最重要的發現是古老植物「舌羊齒」化石,是支持達爾文演化論的重要證據。
100年前,在1911年6月,史考特(Robert Falcon Scott)與32名探險家(大部份是英國科學家、海軍軍官或船員)在黑暗中瑟縮在一起,時值南極冬季,地平線那端看不見太陽升起,厚達240公分的冰封住了四周的大海。在史考特船隊所能到達的最南端:羅斯島(Ross Island),冬天的氣溫可以暴跌到-45℃,暴風雪說來就來。這群探險家沒有無線通訊,與外界完全失聯,不過他們正等待白晝較長、氣溫較暖的春天來臨,10月一到,當中的一些人即將出發,橫越近1440公里長的冰棚、高山及極地高原,往南極點挺進,那裡除了是地球最南端之外,沒有其他吸引人之處。
之前已經有兩支英國探險隊試圖前往南極,1901~1904年間,史考特親自率領了其中一隊,而夏克頓(Ernest Shackleton)則在1907~1909年帶領另一支探險隊前往,結果都功敗垂成。不過,這一次史考特有十足的信心,他借鏡先前的經驗,按部就班籌劃這次遠征大計,不只要成為第一個到達南極點的探險隊,同時也規劃了野心勃勃的科學計畫。他安排了幾個小組,分頭穿越羅斯海盆(Ross Sea basin),一路蒐集化石、資料等具科學意義的東西。他自己的小組則計畫用整個春天慢慢南進,到了南極圈的夏初,就能把英國國旗豎立在南極點,然後帶著征服極地及豐富的科學發現光榮返回。
四個月前,也就是被冬天困住不久前,史考特做了一個重大決定,不過漫長的冬季讓他有足夠的時間重新斟酌。1911年2月,史考特的一小群隊友試圖前往羅斯冰棚東側鮮為人知的「愛德華七世之地」,遇見了另一支探險隊,他們駐紮在冰棚靠海的另一側,大約距離560公里遠。這九名男子來自挪威,領隊是阿蒙森(Roald Amundsen),他是極地滑雪及趕雪橇犬的專家,曾在1905年率先穿越加拿大北方的西北航道。阿蒙森原本要前往遠在1萬9200公里外的北極,但他偷偷改變了目標,轉向南極。對史考特來說,這種行為似乎是想要出其不意趕在英國探險家之前達陣成功。阿蒙森的團隊輕裝上陣,他們並沒有科學方面的企圖,打算運用雪橇犬及滑雪板,從基地直奔南極點,而他們與南極點的距離,比史考特在羅斯島上的基地短了96公里。史考特原本規劃周延的行程,現在突然成了一場競賽。
這個消息在史考特的營地裡引起了些許危機意識,有些成員建議放棄科學任務,專注於競賽。他們說,如果必須在科學與比賽之間選擇,最好還是衝往南極奮力一搏。但史考特有不同的想法,他在首次遠征南極時,已取得豐富的地質與生物標本、氣象與地磁資料,以及海洋與冰河方面的新發現,他把科學看成這次遠征的重頭戲。
由於沒想到會有競爭對手,史考特不得不做一個抉擇:要把所有賭注壓在南極點上,還是要堅持原訂計畫?他決定堅持原計畫,他在日記上如此描述阿蒙森的挑戰:「對我們來說,比較妥適而且明智的處理方法,是繼續執行原訂計畫,當做沒有這回事。」他懷疑阿蒙森的雪橇犬到底有沒有辦法在這片未知的土地上衝刺數百公里,但如果他們做到了,史考特也沒有指望能擊敗他們。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我們應該感謝他沒有為了南極點而放棄研究,因為此行的發現對科學極具貢獻。但這種對科學的忠誠,卻讓史考特的團隊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為科學繞道
科學是英國皇家海軍的一項傳統,而史考特畢竟是名軍官。英國在1900年代初期派出的三支南極探險隊,都有物理學家、地質學家與生物學家同行。由於演化論是當時的核心問題之一,科學家一直密切注意著一個關鍵的化石證據:舌羊齒(Glossopteris)的古生代植物群。這種獨特的闊葉植物在非洲、澳洲與南美洲都有化石記錄,由於它的出現不連貫,批評達爾文演化論的人據此來捍衛創造論對生命的解釋。為了回應這個問題,達爾文假設有一個南極大陸存在,而且曾與其他南半球的大陸互相連接,而舌羊齒便在那裡演化。史考特在第一次遠征時已經發現煤層,證明植物在南極曾經盛極一時,而夏克頓的探險隊則發現了植物化石,但沒有找到舌羊齒。史考特希望能解決這個問題。
史考特的極地計畫需要好幾個支援小組,分階段向南極點前進,最後由一小隊人馬徒步拖著一架雪橇前往極點。史考特認為,這種做法能保證一定程度的安全,且才有機會沿途進行研究及測繪。在停留南極的這段時間,他派出了好幾組探險家,唯一的任務就是蒐集科學證據。雖然史考特大可要求這些團隊放棄艱鉅的科學任務,專心於極點競賽,他卻不這麼做。在這次的極地之行中,軍官與科學家將輪流留守主基地,持續記錄氣象學與磁力數據,而史考特船上的水手及科學家則在南大洋進行海洋研究,這些計畫沒有因為阿蒙森而發生任何改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