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四 一點小事,就哭個沒完
小齊是班上的愛哭鬼,只要一點小事,絕對可以聽到他震耳欲聾的哭聲,蠟筆不小心掉到地上也哭、水杯打翻了也哭,就連老師只說了一句「碗裡的青菜不可以不吃喔!」也馬上眼淚氾濫成災。
這樣的小皇帝、小公主,其實跟現代人孩子生得少,被寵溺、保護太過有絕大的關係。這些孩子的爸媽有共同的特性,就是閩南語常說的「別人孩子死不了」,只要自己的孩子好就好。這種不理性的家長,太過於將孩子捧在手掌心,造成孩子不能承受責罵,只要一念就開始哭的嬌弱性格。
對於這樣的小孩,建議「加重對孩子的要求」,當小孩又想大哭時,盡量分散小孩的注意力,也建議應該盡早讓這樣的孩子進入團體,在團體裡學習,老師們也可在一邊加重小孩要求的同時,一邊有機會就鼓勵小孩,相信孩子會有長足的進步。
------------------------------
先天特質較敏感的小孩,如果發現用哭的方式得到的協助比較多,就會用哭來達到自己想要的目的,對於一點點難過的情緒,就會產生非常強大的反應。當孩子出現這樣的情形,父母親必須要思考,孩子可能是太常被稱讚,因此不能被責罵,一被罵就受挫(耐挫力低);或是察覺到他的情緒可以影響別人的,哭只是一種策略(之前哭就得到好結果)。不管如何,這樣的特質一定會造成跟環境間的困擾,要隨著年紀來成長,一定要修正。
別讓孩子太順遂、滿足
事實上,李靜宜一直都認為,該被教育的是家長,父母的身教很重要,許多孩子的表現,都是來自大人們的想法與原則。
適度讓孩子學習受挫
「溺愛是包著糖衣的毒藥;教養則是苦口的良藥。」孩子必須要學會受挫折,在挫折中找到自己的方式來面對社會,因此家長們要適度放手,了解讓孩子受傷並不是件壞事,給他們一定的空間,一來可以鍛煉他們的應變能力,二來也可以讓他們懂得生活的甘苦,之後孩子才會更懂得珍惜與感恩。
此外,李靜宜表示,不要事事都把孩子的意見排除在外,聽聽孩子怎麼說。就像她曾聽過有的幼稚園要演話劇,每個小女生都爭著演公主的角色,因為那是爸媽的期望。但她教學經驗裡卻極少碰到這樣的狀況,因為她總是建議家長讓孩子自己選擇角色,孩子們也對自己的角色相當滿意。
她期待家長不要把世故的原則想法加諸孩子身上,聽孩子的意見,讓孩子找到自我定位與自信。
時時檢視對孩子的期待
鍾佳蓉指出,其實要完全杜絕小皇帝、小公主性格有點難,但她建議爸媽,一定要在教養過程中不斷檢視自己的期待與教養行為,希望孩子變成什麼特質,現在的方法有沒有達成?不同年齡層要保持對教養期待的檢查,若一直體貼孩子順著孩子,孩子沒有機會學習,反而會陷入自我中心。
若學校要求會讓孩子產生些許壓力,爸媽也要盡量堅持這些壓力,一旦不配合不堅持,孩子自然就挑輕鬆的方式來做,無法在合理壓力下有所成長,如此絕對會造成教養上的困擾。
而家長在檢視自己之外,要給孩子練習的機會,從小培養能力,真正自己動手做過,才會有信心。此外,要做溫和且適當地堅持原則,給自己跟孩子培養好習慣,不要把標準訂得跟成人一樣,要更細緻化地看待孩子的努力。
鍾佳蓉說,雖然父母親愛孩子,但給予的愛是只幫助現在?還是對未來有益?因此爸媽要留意自己的教養期待目標跟行為是否有對等的位置,適當拒絕跟堅持,不要總是答應孩子提出來的要求。認真針對孩子提出來的事一起討論,長時間對小孩絕對是好的。
避免過多物質享樂
此外,避免給予孩子過多玩樂與物質上的享受。不斷給予孩子滿足與享樂,他們對享受的標準只會愈來愈高,這對孩子的身心發展真的會好嗎?各方面都滿足的孩子,就容易缺少較高的成就動機,當孩子知道自己有很好的後盾,就不會多做努力。未來的人生長路,反而會走得比其他孩子辛苦。
生得少,應該教養得更好!爸媽們不妨從今天起,聽從兩位專家的建議,跟學校老師多配合,把無法無天的小皇帝、小公主,變成人人喜愛的小乖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