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齡+階段分析 
 
 
 新生兒兩眼茫茫,5~6歲視力才能達0.7~1.0
 
 
 
 
 
 
 
 
 
 剛出生的寶寶由於視網膜黃斑部發育還未完成,所以視力很不好,只能夠感覺到明暗,而且也只能看到很貼近眼前的事物,要等到黃斑部發育完成,視力才會建立起來。
 
 
 
 
 
 1歲的寶寶,視力大概只有0.2,3歲時也只達到0.5~0.8。視力發展主要和腦部的視神經發育有關,眼球只不過是接收光線以及呈像的工具罷了,也因此,視力的發展要發育完成,必須等大腦的視覺中樞發育成熟,寶寶大約在出生六個月時,眼球的大小為成人的2/3。5、6歲時就大致定型,視力才能達到0.8~1.0的目標。
 
 
 
 
 
 嬰幼兒遠視,7歲恢復正常
 
 
 
 此外,新生兒因為眼軸較短,所以有會有不同程度的遠視,這是很正常的現象,一般很少超過3~4個屈光度,這是因為新生兒的水晶體接近球形,同時角膜的曲度較大,睫狀肌力量也較強,所以屈光能力比成人強。父母不需特別擔心,隨著寶寶眼球的不斷發育,遠視自然會逐漸減少,通常到七歲左右,度數就會接近正視眼,也就是沒有近視或遠視。
 
 
 
 
 
 各階段寶寶視力發展狀況
 
 
 
 小寶寶沒辦法自我表達出視力好與壞,所以視力的評估其實可靠性並不高,醫師建議三歲以下的嬰幼兒,父母最好在每個階段以客觀的觀察,初步判斷寶寶的反應是否有異常或延遲的現象。從0~6歲,寶寶視力發育會有以下的表現:
 
 
 
 
 
 出生0~1個月寶寶
 
 
 
 *剛出生的寶寶視力很差,只有光感,也只能聚焦在眼前20~30公分的東西,周遭的事物對他而言是一片朦朧。
 
 
 
 *眼球呈不協調而無目的的運動。
 
 
 
 *此階段對顏色還未有感覺
 
 
 
 *對光線、形象簡單、黑白分明、會動的東西有一些反應;對強光會有閉眼反應,用光刺激,會有直接及間接的瞳孔反應,不過反應比較慢。
 
 
 
 
 
 出生滿2個月寶寶
 
 
 
 *寶寶眼睛已可以隨著移動的物體而運動,並開始學習協調眼球運動。
 
 
 
 *容易引起會聚反射,也就是將東西拿近,引起兩眼向內聚。
 
 
 
 *開始有立體感,兩眼一起看的時候,會有遠近和深度的感覺。
 
 
 
 *出現保護性的眨眼反射。
 
 
 
 
 
 出生滿4個月寶寶
 
 
 
 *視網膜黃斑部中心凹的發育大致完成,眼睛已能夠分辨眼前物體的形狀以及鮮艷的顏色。
 
 
 
 *眼手協調開始,能看自己的手,有時候也會用手觸摸所看見的物體。
 
 
 
 *能穩定的注視目標,眼睛可隨著小玩具移動,頭也會隨之移動。
 
 
 
 *媽咪可以拿著顏色鮮艷的玩具,左右慢慢移動,讓寶寶眼睛也跟著移轉。
 
 
 
 注意!
 
 
 
 如果視力發展有障礙,不能穩定地注視,會出現眼球震顫。
 
 
 
 
 
 出生滿6個月寶寶
 
 
 
 *眼外肌開始出現協同作用,能正確的控制眼球運動;兩眼可以比較長時間的注視一個物體。
 
 
 
 *能夠在較遠距離看到較小的目標。
 
 
 
 *眼睛有調節作用,物體靠近眼睛時會有眼球內聚及縮瞳反應。
 
 
 
 *眼手協調也更加熟練,可以靠近及抓住物品,或將東西放入口中。
 
 
 
 *眼睛與身體開始協調,開始學習控制身體在空間的運動。
 
 
 
 注意!
 
 
 
 六個月以上寶寶如果有斜視問題,必須及早矯正,並定期追蹤檢查,以免影響雙眼視覺的發育。
 
 
 
 
 
 出生滿8個月寶寶
 
 
 
 *已經能夠伸手拿取自己想要的東西,有穩定的固視。
 
 
 
 *開始學爬,眼和身體的協調有進一步發展;並且會判斷距離,設定目標後,會移動去拿取。
 
 
 
 *已經明瞭自己與其他東西的位置,也知道大小、形狀和位置的不同。
 
 
 
 
 
 出生滿1歲寶寶
 
 
 
 *兩眼可同時對準目標,也能調整自己的姿勢,以便看清楚想看的東西;手眼協調也較順利。
 
 
 
 *眼、手、身體的協調可以讓寶寶正確的接和丟東西;視力與微細運動能夠協調,可以處理更小的物品,也會用手指餵食。
 
 
 
 *開始走路時,可用眼睛去指揮協調身體的肌肉群,指揮整個身體的運動。
 
 
 
 
 
 出生滿2歲寶寶
 
 
 
 *走路時可以躲開障礙物。
 
 
 
 *已經有深度的知覺,能區分遠處與近處的東西。
 
 
 
 *視線跟得上快速移動的東西。
 
 
 
 
 
 出生滿3歲寶寶
 
 
 
 *視覺比較敏銳,喜歡觀察。
 
 
 
 *會藉由眼睛來引導手的動作,眼手協調更好。
 
 
 
 
 
 出生滿4歲寶寶
 
 
 
 *喜歡翻閱圖畫書,能學習辨別圖案的方向。
 
 
 
 注意!
 
 
 
 寶寶3~4歲時,應該開始接受視力檢查,才能早期發現視力異常,並及時治療。
 
 
 
 
 
 出生滿6歲寶寶
 
 
 
 視力約為1.0,為正常成人的視力。
 
 
 
 注意!
 
 
 
 孩子在6歲以前,是弱視矯正的關鍵時機。
 
 
 
 
 
 寶寶3歲開始接受視力檢查
 
 
 
 視力發展異常必須及早篩檢,若等到上小學才發現,往往會錯過矯正的黃金期,醫師建議寶寶3歲時,父母應該帶到眼科接受第一次的視力檢查,如果檢查結果正常,後續可以每半年到一年做1次檢查,若發現有異常,必須積極進行矯正治療。
 
 
 
 
 
 現在小朋友不像以前有頻繁的戶外活動和較大的空間,現代家庭空間小,父母時間有限,所以看電視、玩電腦,幾乎成為小朋友重要的一項娛樂,所以近視比例逐年升高,年紀也不斷降低,甚至還未上學就已成四眼田雞。
 
 
 
 
 
 父母要特別注意,當3歲孩童的最佳矯正視力(非裸視)小於0.5、4歲孩童的最佳矯正視力(非裸視)小於0.6、5歲孩童的最佳矯正視力(非裸視)小於0.7或6歲孩童的最佳矯正視力(非裸視)小於0.8時,應注意可能有弱視的問題。
 
 
 
 
 
 護眼必須從出生開始
 
 
 
 家長除了定期讓孩子接受視力檢查之外,更要重視視力的保健以預防近視提早發生,孩子的視力保健要從出生後就開始,以下幾個原則可以給父母們參考:
 
 
 
 
 
 1.多從事戶外活動,接近大自然。
 
 
 
 
 
 2.飲食要均衡,嬰幼兒主要從母乳或牛奶獲得營養,開始吃副食品時,必須讓寶寶有均衡的營養攝取,多吃不同顏色的蔬菜、水果,以得到足夠的護眼營養素,並且有充分的休息、適當的運動,達到保健的目的,不需特別額外補充葉黃素或魚油。
 
 
 
 
 
 3.只要戴得住眼鏡,其實小小孩最好也能配戴太陽眼鏡,並且避免在紫外線最強的中午外出,以免眼睛受紫外線傷害。
 
 
 
 
 
 4.對於弱視的小朋友須配合醫囑配戴眼鏡或遮眼治療、弱視訓練。
 
 
 
 
 
 視力發展會影響寶寶的專注力與學習力,家長不可輕忽,多注意、多觀察,並建立良好飲食與生活習慣,避免長時間閱讀、看電視、電腦,多帶孩子從事戶外活動,才能呵護寶寶的靈魂之窗,以免錯過黃金時期,無法矯治。
 
 
 
 
 
 Check-看書姿勢&光線:
 
 
 
 ‧ 離書本很近,或者趴著看書,會造成睫狀肌處於緊繃狀態(看近的東西時睫狀肌會讓水晶體變厚,如此才可對焦),時間久了就容易失去調節功能,也就產生了近視,也容易造成頭痛。
 
 
 
 ‧ 躺著看書時,光線很容易不足,眼睛會不自主地用力閱讀,也就容易造成近視。
 
 
 
 ‧ 桌椅的高度方面,如果與孩子身形比例相差太多時,也會引起孩子閱讀距離過近的問題。最好從小就要養成離書本35公分的閱讀距離,如果是看電腦則需離得更遠一些。
 
 
 
 ‧ 書本文字字體要夠大,印刷也需清晰。光線方面不要只開一盞燈,上方的大燈也需打開喔!
 
 
 
 
 
 
 
 顏敏芳
 
 現職:尹書田醫療財團法人書田泌尿科眼科診所眼科主任醫師
 
 學歷:高雄醫學院醫學系畢業
 
 經歷:前台北榮民總醫院眼科部主治醫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