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國教院院長 論十二年國教
「十二年國教」預定民國一○三年上路,能否如期實施,人民心中有問號,政府雖信誓旦旦,也沒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在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蔡英文的十年政綱中,對於十二年國教亦保守主張「八年內全面免試、一次到位」,顯見該政策仍存有不易克服的關卡。
《新新聞》於八月二十六日特別專訪國家教育研究院院長吳清山,他是當年九年國教實施第一屆的受惠者。他表示,當年政府一聲令下,把六年國教延長為九年,學生與家長們都很興奮,因為不必再有升初中的考試壓力。吳清山指出,當年「惡補」的情形很嚴重,政府要遏止這樣的歪風,因此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宣布實施九年國教。
在雲林縣四湖鄉長大的吳清山,所在的沿海四鄉鎮--口湖、四湖、水林、台西等,一直是生活水平與收入較低的鄉村地區;父母親務農的吳清山,從小生活清苦,「如果沒有九年國教,我現在可能是四湖鄉一個種田的農夫。」「我的父母親都不識字,但是他們認為要讀書才能出人頭地,沒有九年國教,以我的家境,應該是無法念初中。」
家境清貧有書可讀 九年國教提供機會
雖然不用參加初中聯招,但當時雲林海線地區祇有一所公立的北港國中及一所私立學校,多數學子都想就讀北港國中,甚至嘉義縣的新港、六腳、溪口等鄉的學生也想就近入學,校舍不敷使用。吳清山記得,國一時是先借用四湖國小的教室上課,開學典禮是借四湖戲院當禮堂,直到一年後,四湖國中飛砂分部教室陸續增建後,才有自己的課堂。
小學六年沒上過音樂課,上國中才接觸一點點課程,顯見吳清山在四湖地區就讀的學校皆堪稱「特偏」。「當時(九年國教)真的很倉卒,學校數不足、教室也不夠,老師更缺乏,沒辦法,祇好找專科畢業的來擔任老師,有些是早先從大陸撤退來台的,還有很濃重的口音,也聽不太懂,就這樣九年國教勉強上路。」
九年國教實施至今四十三年,但是要跨入十二年國教卻總差臨門一腳,癥結出在哪?吳清山說,許多已開發國家也不全然是十二年國教,但實施十二年國教還是有必要的,至於會走得這麼久,「很多環節是必須考慮的,特別是學區畫分、入學方式,以及明星學校未來自我定位等因素」。
十二年國教將以免試入學為主,不計在校成績,各校也不得訂定入學登記門檻或條件。吳清山直言,「十二年國教的實質內涵就是免試入學,現在初步規劃是七五%免試,二五%為特色招生,但特招的比率要逐年降低、各校特招的標準要提高,且優質學校才能申請特色招生。」
拋卻明星學校迷思 十二年國教澤被更廣
但是如果大家都想擠入某個明星高中參加特色招生,吳清山表示,這牽涉到兩個層面,第一個是學區畫分,如果是要跨區參加特色招生,祇能參加報考區的分發,如果沒考上,要回頭參加登記,不見得有優勢;其次是能力問題,這必須仰賴學校強制要求學生在畢業之前接受升學建議與志願輔導,而不是做出超越本身能力的選擇,非要報考特色招生不可。
不過學區怎麼畫分,是否會出現「孟母三遷」的情況?「高中職維持現行十五個招生區,鄰近學校可協商成為共同就學區。」吳清山有感而發的說:「其實我認為現在社區高中的師資都很整齊,資源也與明星高中相差不遠,有的硬體設備甚且更為新穎,家長實在沒有必要遷戶籍或置產於明星校區了。」
吳清山以自己為例表示,他國中小都是讀鄉下學校,高中聯考時分數可以上嘉義中學,但嘉中離家遠,交通費是一個負擔。那時北港高中每學期提供五百元獎學金,吳清山就選擇北港高中,三年後大學聯考,順利考入免學費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系,還以第三名成績畢業。「學校的好壞真的不是很重要,像我畢業於北港高中,教育部長吳清基則是北門中學畢業,我們都考上師範大學。」
異地求學增廣見聞 基層做起功夫紮實
大三時就以全國第二名通過普考,大四時考上政大及高師大的教育研究所,吳清山最後選擇政大以期到北部拓展新視野。不過參加高考卻考了三次,「所以人不是都一帆風順。」
大學畢業後的吳清山,選填志願到高雄市三民國中教書,一年後入伍。
通過高考後,吳清山還在讀研究所,卻有兩個工作機會向他招手,分別是教育部與台北市教育局,而且都是他的老師盛情邀請。經過一番考慮,他選擇到台北市教育局,「人的際遇就是如此,當時我如果先到教育部,可能人生的路就與現在不一樣了。」
就這樣,吳清山在台北市教育局擔任科員,練就他書寫公文的能力,「因為我知道公文研擬過程,所以看公文很快,這是從基層做起的好處。」
取得政大教育博士學位後,一九九三年吳清山到美國水牛城紐約州立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在水牛城那段時間,我把當時美國比較前衛的教育觀念做了研究,回台灣後陸續導入教育界,也發表許多論文,我寫的書也有著墨。」「我很鼓勵學生有機會多到國外去看看,對思想大有助益。」
一九九九年,才四十三歲的吳清山就擔任台北市立師範學院校長,打破當時最年輕公立大學校長的紀錄,之後擔任過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基金會執行長,在台北市長郝龍斌第一個任期內擔任教育局長,現今是國家教育研究院院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