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的「十年政綱」終於出爐,可望促使總統大選導入政策辯論的正途。在全文四萬多字、十八篇「個綱」中,最受關注的是有關「兩岸」的政策主張,而尤以它對ECFA與「九二共識」的態度,為關注中的焦點。
「政綱」給人的答案是,接受ECFA已是台灣的對外協議這個「既成的事實」;至於「九二共識」,因是後設詞語,並不見諸九二年當時任何協議之中,乃如一貫主張視為「不存在」。
這個「答案」當然引來一波接一波的批判,漪歟盛哉地或證明「九二共識」的存在,或正告兩岸往來的嚴重後果。
所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ECFA顯然是因「九二共識」而來,「九二共識」是皮,ECFA是毛,倘若否定了「九二共識」這層皮,則做為毛的ECFA豈不跟著要消失?而其他已經或還要長的毛又將如何附生?
因此「政綱」的態度是矛盾的,兩岸的關係是有隱憂的。
不過從「政綱」中也讓人看到了兩個面向。
一個是,「政綱」中明白承認兩岸關係是台灣重要的政策議題,中國的崛起是全世界都無法漠視的事實。這是民進黨首見的對大陸的務實態度。
另一個是,「政綱」中特別憂慮獨重兩岸、疏離全球的經貿發展,強調台灣在兩岸經貿關係的主導性及全球經貿戰略的平衡性。其對有利於台灣的思考,頗令人動容。
兩個面向其實是可以並存的,這也許是「政綱」所沒有說清楚的。加以「政綱」中始終批評國民黨先跟中國講好,再回來要求在野黨和人民一起跟進,不合民主原則,今後應在內部先求得「共識」,此即「台灣共識」之意,又何嘗沒有它的道理?
若這也是一種台灣現實,國共兩黨如何能不面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