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市長的帶頭作用有意義
或許很多人都不知道,想要打造一座健康窈窕的城市,關鍵其實在於縣市長。
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建立公共政策是健康城市計劃成功的必要條件,方法包括利用修改法令規章、頒佈行政命令,或透過首長的承諾建立公約,與民眾簽署並宣示等。
也就是說,如果縣市長本身有良好的運動及飲食習慣,並且願意承諾、以身作則帶頭減重,城市瘦身的效果也會更好。
這次《康健》以電話採訪方式,在沒有事先告知題目的情況下「突擊」訪問全國22位縣市首長,看看誰的生活型態最健康?誰最賣力甩油?誰的身體質量指數(BMI)已經超標?誰的減重IQ還需要再加強?
此外,我們也針對全國各縣市民眾進行抽樣訪問,調查縣(市)民認為自己的縣(市)長需不需要減重。
●八成縣市長過重,僅4人BMI值標準
《康健》詢問縣市長身高體重後計算BMI,全國22名縣市長中,扣除高雄市長陳菊、桃園縣長吳志揚不透露體重無法計算外,其他20人就有16人的BMI值超過24,過重比例高達八成。
此外,中廣體型也困擾近三分之一的縣市長,共有7人的腰圍超過標準值。
對於自己目前的體重,縣市長們大多不太滿意,22人裡有16人認為自己需要減重;最近半年來,有實際付諸行動減重或控制體重的縣市長共有11人,4名女性首長全都入列,可見她們比男性首長更在意自己的身材。
而男性首長如台北市長郝龍斌、台南市長賴清德的BMI值均已超過標準,但卻都認為自己不太需要減重。
●超時工作、三餐不正常多外食、不常運動
三大因素讓縣市長發胖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八成的縣市長過重?分析後發現,第一個原因是超時工作。
根據中華民國肥胖研究學會在今年4月初公布的一項調查報告顯示,過勞會導致肥胖,每天工作超過12小時的上班族,每兩人就有一人體脂肪過高。
所有的縣市長每天平均工時都是10小時起跳,大部份首長早上7點就出門,下班返家已經是晚上10點以後,甚至還有兩位縣市長經常要忙到凌晨一點才回家,工時長達18、19小時。
縣市長即使在假日仍有跑不完的行程,能休息放鬆的時間太少,幾乎天天睡眠不足,大多數首長在受訪時都無奈地說已習慣睡不飽的生活,只好盡量趁搭車趕行程時補眠。
第二個致胖原因是三餐不正常,而且外食居多。
22人裡有7人幾乎三餐都是外食,其他首長大多也只有早餐會在家吃;像台南市長賴清德一樣每天中午能吃家裡帶的便當,或苗栗縣長劉政鴻天天回家吃午餐的首長,可說是少之又少。
午晚餐的用餐時間也不固定,必須配合行程;有5位首長要到晚上8點、甚至是10點以後才有空吃晚餐。
第三個讓縣市長發胖的原因,則是不常運動。共有8人、也就是超過三分之一的縣市長,每週運動次數不到3次。
不過,幸好絕大多數縣市長在忙碌之餘都還記得要補充水份,每天喝水1200~3000cc不等。例如新竹縣長邱鏡淳就自備水壺,平時不喝飲料、只喝溫熱的白開水;高雄市長陳菊則是自從今年6月腎盂發炎住院後,就格外注意攝取水份,幕僚也會提醒她多喝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