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 out:為另一半解讀、翻譯,縮短距離。
話怎麼說,溫暖對方的心窩?
正面思考,述說「我」的心情
王瑞琪心理師建議,多用「我」的訊息(I message)。當句子總是以「你」為開頭,指責意味很重,例如:「你怎麼不把杯子放好?」、「你為什麼東西亂丟?」
因此,心理學會建議盡量說「我」。同樣一件事,如果以「我」來開頭,變成:「我看到你把昨天喝的咖啡杯放在這裡,我感到好不舒服!」雖然表達一樣的意思,但指責的意味淡很多。也許對方可能會耍賴,「我不會不舒服就好了。」可是如果兩個人的感情夠好,另一半會尊重你的感受而去改變。不過,也別要求對方一定要將咖啡杯拿去水槽、洗好、放好……,他可以只是先拿去水槽擺著、泡點水。找出雙贏的策略,但沒有必要將對方訓練的跟自己一樣。
設身處地同理對方
夫妻溝通時,最重要的是「同理心」,當設身處地、將心比心,才能真實的體會對方現在的感受,話也才能精準的說進對方的心。
王瑞琪心理師舉例,當先生因為沒達到業績而被主管責備,這時,太太若能以同理心體會,應能感受對方的心情是沮喪、難過;但如果太太跳過這步驟,直接安慰他:「沒關係啦,換個工作好了,這麼多工作讓你挑、讓你選。」此時,這安慰不僅不會奏效,反而會讓先生很惱怒,因為先生並沒有要太太幫他解決問題,他並不是想因此就換工作。
當太太不企圖幫先生解決問題,反倒是將心比心的對他說,「一個年紀沒大你幾歲、經驗沒你豐富、只是因為研究所畢業就當主管,還被他訓了一頓,你好勝心這麼強,一定很不是滋味吧?」
這可能是他當下的心情,這溝通才是帶著瞭解的同理心。甚至倒杯熱茶給他,在旁邊靜靜陪著他,都是同理心的表現。可是,有些太太非但想試圖幫先生解決問題,還落井下石,「我就跟你說過了,這家公司不能待,你就是不換工作」,不僅對事情毫無幫助,反而增加夫妻間的衝突。
再怒,仍要保持風度
5個DON’T原則
1.不威脅:
很多夫妻吵架時,總愛威脅對方:「你再怎樣我就離婚……」也許剛開始有效,另一半的態度立即改善。可是經過一次、兩次、幾次,這威脅可能就不靈了,甚至後來對方也火大,說:「那就離婚」,陷入夫妻間的意氣之爭。王瑞琪所長提出,「若因此離婚,多可惜?盡量就事論事,只談今天在吵的事。」
2.不做人身攻擊:
避免類似「沒看過你這麼笨的人」、「你有沒有腦」等批評,人被攻擊了,誰不會憤怒?最後,這場爭執不再是討論原先的事,又淪為意氣之爭。另外,也不要攻擊對方家人,如果連父母、兄弟姊妹都罵進來,也許夫妻和好了,但聽者可能還耿耿於懷。
3.不要翻舊帳:
如果已經爭執無數次的事,每次吵架還要再翻出來談,新仇加舊恨,帳要算到何時?好像做錯了一件事就被判無期徒刑,不僅令人難以翻身,也讓感情雪上加霜。不翻舊帳,才能針對當下的爭執,就事論事。
4.不要扯進其他人:
夫妻吵架,千萬別將其他人拉進爭執。像有些人為了加重語氣,讓立論更有力量,會說:「我媽也說妳這媳婦很懶,不做家事、也不會幫忙煮菜」……脫口而出這類諸連九族的話,是最糟糕的。兩個人發生衝突,應該針對兩個人的事情談,為何要把其他人拉進來?當夫妻和好了,可是會不會造成另一半對婆婆難以釋懷的心結?另外,有些夫妻在不高興,還會拉一個人進來評理,對此,王瑞琪極不建議「找裁判」來評斷。沒有一個人能評論兩個人吵架,誰對誰錯,畢竟他沒有從頭看到尾。
王瑞琪直言,「會將別人拉進來的人,其背後隱藏著分量不夠、處於弱勢、很怕吵輸對方的不安。而這都不明智。」夫妻是獨立的個體,應該平等對待,如果思考與情緒無法獨立,怎麼經營好家庭?常常見到很多人將話說得難聽,其實背後隱藏著焦慮,把焦慮用很不理性的言語表達出來,是不妥的。要試著去整理自己的不安,並解決它,而不是變成引爆點。
5.不要講「從來沒有…」類似絕對的話。
找出溝通工具,吵架也能吵出愛
有人認為男生溝通時,會比較著重表面的事實,而女生則會放在感覺……,對此,王瑞琪心理師認為,「自己比較不從男女性別差異的角度來看待事情,反而是個別差異的影響更大。」像一般人認為男生粗線條,女生比較細膩,但她碰過許多先生的個性細膩,反倒是太太較大而化之,而這個別差異,主要是因為「人的個性是由成長環境養成」。
找出最適合彼此的頻道,坦誠感受。
如果另一半的個性較悶,有事總放心裡,對另一方而言,即使想溝通也不知從何談起。此時,必須找出對方個性的那把鎖,以及適合的溝通管道或工具,讓另一半宣洩心裡的話,如此才能溝通。
像如果另一半的個性不喜歡說或說不清楚,想溝通的那方可以試著寫信,與對方用筆談。另外,短短的一通簡訊,雖然只有幾個字、一兩句話,也是很好的溝通工具。可能前一晚,兩個人氣得對彼此吼叫大罵,隔天早晨,發一通簡訊給對方,「對不起,我昨晚氣昏了,罵得很大聲,真不好意思。」對方也能感覺到歉意。
無論寫信、說話、講電話、發簡訊等,只要能讓對方感覺到善意,都是好方法。如果夫妻在日常生活中已經溝通不了,也可藉由專業的心理諮商師,讓雙方坦誠地表達對彼此的感受。最重要的是調整出適合彼此的頻道。
王瑞琪
學歷: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
中原大學心理系學士
現任:可言心理諮商所負責人
台北市諮商心理師公會理事
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常務理事
曾任:杏陵醫學基金會家庭生活與性教育中心執行秘書
台灣省衛生處臺北社區心理衛生中心主任
臺北市、基隆市教育局兩性平等教育委員會諮詢委員
陽明山教師研習中心「教師諮詢專線」諮詢委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