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文章

吳靜吉:誰挨打?

文/吳靜吉    

小賢在學校的成績實在不好,有一天突然跑到老師面前,很同情的說:「老師,我不想嚇唬你,但是我爸爸昨天晚上說,如果我的成績再不進步,一定有人會挨打的。」





這個故事的主角包括父母、老師和學生,主題則是考試成績。故事的啟示是:重視分數而不是學習歷程,終究會事與願違。











二○○一年,美國總統小布希上任後提出「不放棄任何孩子」的政策,要求公立學校以標準化分數做為學習效果和辦學績效的評判標準,不到幾年果然事與願違。





今年美國喬治亞州亞特蘭大,有四十四所公立學校共一百七十八位老師和校長,在學區督學首肯下,涉嫌集體作弊修改學生的考試分數。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紐約時報》居然用「賓州已經搭上了學校作弊醜聞的列車」做為標題。許多人都在問,懲罰教育行政人員和教師修改學生分數的錯誤行為,實際上忽略了基本問題;運用標準化測驗的成績做為教育決策的主要參考指標,而忽略了學習的過程和結果,才是問題所在。這種本末倒置的方式註定會迫使教育人士操弄分數和績效。





以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著名的坎貝爾(Donald Campbell)在一九七六年提出了坎貝爾法則:「愈是使用量化的社會指標做為社會決策的依據,就愈容易產生腐化的壓力,也就愈容易曲解和破壞原本想要監控的社會歷程。」





在亞洲,尤其是華人地區的國家,雖愈來愈重視創造力,但並沒有因此降低傳統考試方法的需求和運作,也扭曲了教育本質。不久以前,南京一位國小女生和媽媽為了補習奧林匹亞數學而爭執,為此寫了一首名為〈媽媽我壓力好大〉的詩,在網路上出現後,引起了許多學生的共鳴和家長的心酸。





這種現象,從小學生到留學生一再重演,正應驗愛因斯坦所說:「瘋狂是一再的重複做同樣的事情,卻期待不同的結果。」二○○七年,美國杜克大學商學院,針對三十四位一年級MBA學生進行長達兩個月的舞弊行為調查,決定依舞弊程度做出懲處,其中二十二名是來自中國的學生。





最近在台灣,引起媒體和眾人注意的教育新聞也都跟測驗有關,台北市還因學生「高分低就」的誤差而逼得教育局長辭職。教育部和行政院也為了十二年國教是否全部免試或保留二五%「特色學校」的考試而鬧得沸沸揚揚。





為什麼我們不能像芬蘭那樣沒有資優班、不計較分數,卻在國際的成就測驗表現上名列前茅,且名符其實的實踐「不放棄任何孩子」的願景?



現在的孩子長大以後,不能只會應試,也不能只會求職,他們要能終身學習,掌握趨勢,並且為自己,甚至別人創造工作。


文章投票
今日訂購者 今日訪客:8948
   尚未登入
帳號(email) 密碼
文章總覽 首頁 雜誌清單 訂雜誌免費贈品 商品區
大量訂購優惠報價 精選雜誌任選三刊2999元 天下雜誌+任選一刊只要2980元

■注意事項

方案為本站優惠活動,贈品選項為雜誌社活動; 在本站訂閱雜誌的讀者可同時享有。

品名 方案 原價 特價 起訂日期 贈品選項  
親子天下一年4期新訂 (此方案08/26)已收到款項為準 0 720
親子天下一年4期續訂(請提供續訂編號) (此方案08/26止)已收到款項為準 0 720


雜誌生活網│ 公司簡介system by Twins
新北市汐止區連峰街7號  電話:02-2642-3366  傳真: 02-8646-2240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