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館並不是教導生理年齡上的幼兒,而是教導藝術年齡上的幼兒。
當幼兒遇上藝術展覽
五月下旬,當我走進臺北市立美術館展出《莫內花園》的畫展,看到幾位父母抱著孩子或是牽著年紀稍長的幼兒,走在人群裡跟著大夥兒一塊欣賞畫作。但在我的心理免不了掀起一絲絲的好奇和疑問,究竟畫展或是其他藝術展覽的場合中,在幼兒的世界裡,他們是抱著什麼樣的心情觀看呢?
但另一方面,卻又暗自惦量與思忖著,從小得以接觸藝術的培養與洗禮,豈不令人感動?然而身為大人的我們,在這些都是為著成人所設計的展場中,不時看到孩子用他小小的身軀,抬頭仰望掛於牆上的畫作或是被淹沒在大人的身影中……,他們豈不費力?況且這些畫作可是禁止被觸摸的,對正處於感官大體驗的幼兒來說究竟有無觀看的意義?大人們的精心安排是否可以讓幼兒們學到什麼?走過一圈後,藝術的種子就此萌芽了嗎?
的確,文化創意開始蓬勃發展的今日,近年來在臺灣也出現許多藝術展演的活動,舉凡畫展,或是八大藝術類的戲劇、音樂、雕塑、舞蹈等等,孩子既身為國家未來的主人翁,許多家長也著手帶著孩子進入藝術展覽的殿堂一窺究竟,不像以前,總是把藝術的展覽空間視為「禁地」。臺北蘇荷兒童美術館教育執行總監李霜青跟我們表示,藝術之於我們的生活,在過去來說,的確比較陌生,現在的父母,在成長的年代,學校沒有什麼機會提供我們有關美學的課程,然而藝術需要長時間一點一滴耳濡目染中培養,最後才會內化並且成為我們生活中的一部份。
父母沒有辦法把我們沒有的教給孩子,如果父母對藝術是生疏的,當然也無法把藝術深刻的內涵,融入與孩子的互動中,所以父母的藝術再學習是非常重要的,李霜青表示,從小在用對方法的前提下去接觸藝術展,除了可以讓孩子有更多元的體驗、啟發與認識美學,讓欣賞美的東西成為一種習慣。更重要的是,每一場欣賞展覽的過程都是親子一同參與與學習的重要時刻,增進親子溝通,可以讓參觀藝術物品成為親子感情互相連結的重地方喔!
父母的藝術再學習是非常重要。
第一步 大人先篩選
李霜青跟我們聊到,過去美術館的設計是讓專家、藝術家或是美術家得以有參觀學習的場域,被視為少數中上階層的菁英分子的專利,包括整體的空間與動線安排都是為著上述這些人設計,儘管藝術展覽逐漸在二十世紀後成為大眾文化的一種生活,但主要仍是為成人所設計。以畫面的內容和主題上來說,像是西畫或是當代藝術的展覽,首先大人必須理解不是所有的展覽都適合幼兒觀賞,在藝術的思維中蘊含許多挑戰傳統與批評時事的畫面,或是揭發社會陰暗面與人性反思的作品,在這些過於強烈與刺激的畫面中,映入眼簾的視覺效果並非溫馨、舒服和愉悅的感受,因此不適宜讓幼童接觸或是欣賞。
幼兒不只是用語言文字來學習,最重要的是他們正用感官的知覺學習來認識這個世界,因此,在一般展覽的形式不是為了親子活動而設計的前提下,以美術館來說,在參觀之前,大人必須先行理解這次帶孩子參觀的展覽,訴求的性質為何?此次的展覽主題適不適合孩子,例如莫內與秀拉的作品用的是柔和的色彩與主題,畫面的和諧讓欣賞者同時感受愉悅的氛圍,對孩子的情緒人格培養充溢著正向的角度,了解之後,家長便可進一步做參觀的應用與變化。
若是父母要帶嬰幼兒去看展覽,切記必須經過選擇,除此之外,並不是所有的展場、動線或是空間都是為嬰幼兒所設計。不過現代美術館相較於過去來說,更注重教育,像是有些博物館或是美術館則附設有兒童專用的空間,甚至專為幼兒或是兒童所設計。這是因為孩子基本的學習方式,主要透過感觀觸覺體驗來認識這個世界,或是以遊戲的方法將學習融入,讓他們得以在愉悅與舒服的環境下建構對這個學習主題的認知。
在參觀展覽前,除了大人必須先做足功課外,若是大人自己都無法體會,如何要求孩子能裡解呢?李霜青特別提到,無論是到美術館或是博物館等地參觀,最重要的不是展演或是展品本身,而是親子間的互動參與,能夠經由藝術活動的過程
父母要帶嬰幼兒去看展覽,切記必須經過選擇。
認識畢卡索
巴勃羅‧畢卡索(Pablo Ruiz Picasso,1881~1973年),西班牙藝術家。他是二十世紀現代藝術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遺世的作品達二萬多件。不同於當時的藝術家,大多只專精於一、兩樣媒材以及創作風格。他的作品多元,包括油畫、素描、雕塑、拼貼、陶瓷等媒材,而且個人風格強烈、創新多變,長壽的畢卡索是少數能在生前創作就得到世人推崇的畫家之一。
認識慕夏
阿爾豐斯‧慕夏(Alfons Maria Mucha,1860~1939年),捷克籍畫家與裝飾品藝術家,創作了畫、海報、廣告和書的插畫,從事珠寶、家飾、壁紙及餐具擺設等設計。他以美麗的女子,花朵與星辰的圖形為設計的主要原素,加上素雅神秘的色彩與流暢又複雜的線條、創造了華麗浪漫的設計風格。他認為藝術的存在只是為了傳遞精神上的訊息,希望人們專注於那些更為崇高的藝術本質!
第二步 設計展覽學習單
大人可在參觀展覽前,逕自從網路或是翻查書籍的方式,吸收展演作品的資訊與資料。李霜青提到,以近期的畢卡索或是慕夏展來談,建議家長先在家做好功課,訂立參觀的學習主題,或是替孩子設計一份學習單,掌握哪些作品適合幼兒的學習發展與興趣,思考當天要學習的主軸是什麼?到展場中再用孩子可以明白的語言引導他。
要特別記住,孩子的專注力並不會長時間的持續,以一般為成人解說的方式,或是一幅幅作品慢慢地賞析,這樣的方式並不適合幼兒,對一個三、四歲的孩子而言,在一般傳統展場的參觀時間,建議安排約為二十分鐘。也因此,無論是以參觀或是遊戲的方式,幾乎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帶著孩子瀏覽完畢。
李霜青提到,尤其三、四歲的孩子肢體正在發展中,大人無法用成人世界的語言告訴孩子藝術展的概念、作者的生平與創作手法,或是強迫孩子接受藝術史的觀點等,對幼兒來說,過於冗長的介紹往往顯得陌生且不切實際。家長或是老師應該適時尋找適合孩子生活經驗的話題,做為引導動機的方法,讓孩子找到可以連結與切入的基準或是啟發點,進一步延伸出興趣來。
而引導孩子參觀的學習單或遊戲可以怎麼設計?對此,以慕夏和畢卡索展來舉例,李霜青向我們分享,像是慕夏多幅美麗的海報其實是用來宣傳商品,透過遊戲的設計讓孩子學習看畫,像是可以看著學習單上的指示到展場中找尋,猜猜慕夏畫作上的內容應該是賣什麼東西?就能立即抓住孩子的注意力。利用圖形、線條與色彩的特色,以及引導孩子觀察畫面上與他生活經驗相關的呈現,鼓勵孩子用他眼睛觀察到的有趣畫面,與他的生活連結,開始發現藝術中蘊含的趣味,為藝術學習打下基礎。
孩子可以不用知道慕夏或是畢卡索幾年幾月生,作者到過哪個國家學習,他的作品名稱……。對孩子的成長來說,學習藝術最重要的是他可以經由遊戲開啟想像與創造力,培養對藝術與美的敏銳感知力,能夠將這些體會,以有趣的方式應用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也會開始喜歡藝術。有這些學習經驗一點一滴的累積,長時間耳濡目染的薰陶,藝術將會變成習以為常的一部分,並且內化成自我對美學觀察與應用的能力喔。
第三步 輕鬆愉快的視覺刺激
另外,我們在觀展的時候,是否有發現所有的作品幾乎以成人的身高與視覺的高度做設計,而孩子必須得採取仰頭的方式觀看,為此,臺灣已漸漸有許多美術館或是博物館專為兒童設計或是另闢一處專屬兒童的展覽空間。以兒童美術館為例,可以讓幼兒與兒童處於感官大解放與觸摸的方式接觸藝術,在沒有限制的環境中,帶著愉悅的心情認識與學習。
李霜青表示,引導孩子認識藝術的同時,應該選擇一個舒服且輕鬆愉快的環境,過程應該是快樂而非被限制,應該是自由探索,而非刻意要求,切莫造成參觀心情上的負擔,反而會間接破壞親子間的快樂氛圍。
此外,孩子在過程中領略到的意義或是感覺才是重要的,每個過程都需要一步步的累積,找到藝術創造的多元想像與實驗探索的學習空間,締造一個創造與意志自由的藝術環境。因此,在參觀藝術展覽或是平常與孩子學習時,孩子倘若出現不同的答案,家長也不用急著否定,藝術沒有絕對的對與錯,給予孩子心靈的空間自由創作,展現屬於他的獨特手法與觀點,接受彼此不同的可能性,過程中仰賴大人的耐心與理解,記得觀察與鼓勵孩子,並且支持孩子喔!
事後小學習
李霜青特別提到,僅僅一次的展覽參觀經驗,無法讓孩子深入藝術的深刻內涵。父母參觀前的概念引導,或是在參觀展覽後,透過遊戲的方式,幫助孩子延伸應用所學習到的藝術概念或是創作手法,都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以畢卡索的畫作為例,在展場看到有趣的創作風格後,可以發現畢卡索畫作中的眼睛,有許多不同的造型。嘗試引導孩子找找畢卡索的圖像。發現不同的眼睛圖形,也鼓勵孩子想像與創造,用自己的方法來設計不同造型的眼睛,都是不錯的小方法。
藝術的深刻內涵,必須經過長時間的學習與培養。
讓生活變成藝術
李霜青表示,希望臺灣的孩子從小就擁有學習藝術的環境,體驗藝術、接觸藝術,才有可能將美的元素轉化為生命情感與生活情境中自然而然的一部份。父母需要明白,藝術的深刻內涵,必須經過長時間的學習與培養。此外,透過生活中美感環境的營造,孩子也會在無形中認識美、感受美。自然而然地吸收與融入,讓生活每一處成為俯拾即是的媒材運用。
另一方面,藝術的培養絕對無關年紀的限制。李霜青說明,美術館並不是教導生理年齡上的幼兒,而是教導藝術年齡上的幼兒,在台灣,很多人都是藝術的幼兒,需要重新開始一起學習。在過去的社會,我們極少在乎藝術的學習,我們現在開始注重或是彌補我們的不足一定還來得及,而現在也正是倡導美學經濟的時代,人們該有的基本配備已然不缺,進一步便可追求生活細緻的一面。
臺灣的科技發展無庸置疑,但藝術卻明顯的薄弱,必須經過長時間的生命厚度與藝術的累積,讓孩子同步接上國際的世界觀,的確還需要很長的時間慢慢培養。最後,徜徉在藝術氛圍下的孩子,從小體會多元創作的可能性,藝術帶來的啟發與薰陶,將會自然地內化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對日後生命情懷的開展、人際關係的對應、與創作想像的能力都有很多的啟發與幫助。比如說,有許多事情並沒有絕對的對錯,因為藝術本身有許多的可能性,適時讓孩子尋找不同的答案與思考的方法,都是在藝術中可以學習到的靈活思維。
李霜青
學歷:紐約大學教育碩士、哈佛大學藝術教育碩士、哥倫比亞大學藝術教育博士
經歷:紐約古根漢美術館成人教育部教師、紐約現代美術館小學至高中部教師
現職:臺北蘇荷兒童美術館教育執行總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