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民黨強調「一中各表」、共產黨認為是「一中原則」的狀況下,「主權」與「領土」變得模糊;因此「九六共識」才可以成為國內政黨對國家定位的最大公約數。
8 月23 日,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蔡英文終於提出「十年政綱」:國家安全戰略篇,其核心的兩大課題為:「國家安全」與「兩岸經貿」,並以建立「多邊和平互利戰略」為核心,主要區隔與馬英九總統「三不」:「不統、不獨、不武」的「維持現狀」下,採取「和中、友日、親美」的國家安全戰略。但基於兩岸三邊關係的複雜性(美、中、台),若無法平衡三者間關係,就無法真正達到多邊戰略的架構考量。
《《國共聯手 兩岸關係難再倒退》》
事實上,兩者的國家安全戰略都有其重點考量,但都忽略了戰略設計三要素之間的關連性,亦即:目標、途徑與工具的運用關係,任何的國家安全戰略設計,必須考慮國家的利益為何?國家的短、中與長期目標如何?可以透過何種途徑及運用何種資源,來完成上述國家預先設定的目標。除此之外,基於中國對台的領土與主權企圖心,兩岸定位的清楚釐定,該是各種國家安全戰略設計的先決要件。易言之,「九二共識」的承認與否,或是如何加以重新界定,就成為台灣方面朝野各黨尋求共識的起始點。
一般針對「九二共識」的涵意,國民黨強調「一中各表」,共產黨則是認為是「一中原則」的代名詞,亦即兩黨承認「一中」,卻保留對其內含有不同與模糊的解釋,換句話講,就是「各取所需」,反正只要在一中架構下,任何的解釋都是多餘,如果只有一個中國,自然「主權」與「領土」不可分割,在北京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既然在國際上代表全中國擁有合法的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席次,在台灣的領導當局對此如果不持異議,久而久之,台灣就是中國法理上的一部分,無人會同意在台灣上存在一個1911 年在中國成立的中華民國。
此外,國民黨針對「九二共識」的態度也非常清楚,主要在2005 年連戰與胡錦濤基於承認「九二共識」下,建立5 項共識願景,開啟「國共和解」,推動「反對台獨」的立場,在雙方「擱置爭議」的前提下,自然形成國共兩黨對抗當時主政的民進黨,等到2008 年國民黨再度執政,兩岸互動歷史出現大轉折期,雙方達成15項協議、1 項金融備忘錄與及ECFA 的簽訂,使得兩岸關係難以再倒退,國民黨也因此更強化與北京「九二共識」的基本立場。
《《呂秀蓮籲 應注意八一決議文》》
呂秀蓮前副總統提醒國人:沒有「八一決議文」就沒有「九二共識」的名詞建立,國人應該注意此一決議文對於台灣主權地位的影響。 (本刊資料)
身為挑戰的民進黨自然反對此種國共兩黨共識下的「九二共識」,但是,如果簡單的為反對而反對,自然給予外界一種被動性戰術的反應,無法提出一種超越「九二共識」的思維。因為,當國共提出「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論述,民進黨指示提出尚未有內涵的「台灣共識」,給人一種躲避問題的印象。針對上述國民兩黨的兩岸定位,前副總統呂秀蓮提出1992 年並沒有出現「九二共識」此一名詞,但是,當時兩岸的確基於當年8 月1 日國統會的「八一決議文」,兩岸統屬一中的基本立場,才得與北京進行辜汪會議預備性會議,而在次年達成新加坡的辜汪會議。
所以,呂秀蓮前副總統提醒國人的主軸在於:沒有「八一決議文」就沒有「九二共識」的建立,國人應該注意此一決議文對於台灣主權地位的影響,因為,在決議文中最後強調:「台灣固為中國之一部分、大陸亦為中國的一部分」,基本上,已經定調兩岸未來朝向統一的目標,如果台灣還是堅持所謂「九二共識」。
其實,台灣於1996 年透過修憲,進行首度總統直接民選,進而經過2000 年、2004 年、2008 年的直選總統,達到三大認同:土地、人民、國際法上的認同,已經確定在台灣的中華民國有別於1992 年時代的兩岸關係下的中華民國,所以呂前副總統總結台灣自1996 年憲政發展的經驗,提出「九六共識」,就是希望以台灣優先為主軸,台灣與中華民國已經是密不可分,亦即「治權」與「主權」已經合而為一體。
因此,在確立兩岸政治定位之後,再來討論國家安全戰略,才能恰如其分的提出符合台灣的國家利益、目標、途徑與資源的運用。民進黨「十年政綱」的國家安全戰略的基準點在於面臨全球化、資訊化時代,國家面臨傳統與非傳統安全威脅,加上懷抱敵意的中國崛起,台灣安全戰略的理念植基於:「公義的普世價值」、「均衡的對外關係」、「互利的戰略思維」、「民主的社會共識」、「安全的防衛機制」五項,事實上,以上五項包括「理念」與「機制」,可以簡略為:公義、均衡、互利、民主與安全的原則。
《《11 項方案 難以區隔其間差異》》
在上述理念下的政策又區分為11 項方案,洋洋灑灑,卻難以區隔其間的不同,因為第一項政策「堅持公義的普世價值,做為國際交往的共同基礎」,第二、鞏固與美國之戰略夥伴關係;第三、強化與亞太國家之區域合作,維護區域和平,整合上述三項的內涵就是均衡多邊的國際戰略;而第四項、經由戰略互利尋求穩定機制與第五、建構兩岸和平穩定互動架構,兩者可以整合為對中國的戰略:互利穩定的戰略架構。
第七為「以軟實力推動多元外交,爭取國際社群之支持」與第八「促進兩岸公民社會多面向之社會、文化交流」可以融合成為一項:以軟權力為主軸的公共外交,第九是、「展現自衛決心、強軍保台」,屬於台灣的國防戰略,體現台灣捍衛主權的必要武力建設。第十、「積極參與區域安全事務,加強區域安全合作交流」則可以整合至第三項,而第十一、「完善海洋機制、經營海洋之國」,則是凸顯台灣海洋立國的精神,尤其是台灣面臨三海困局:台灣海峽、第一島鏈、南海爭議,應該採取「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立場,以多邊諮商機制,確保台灣在上述領域的發言權。
《《九六共識 國家定位最佳指標》》
總之,創意的思考台灣的國家安全戰略,首先要先確認自己的國家定位問題,面對中國不放棄對台領土與主權的敵意前,必須提出能夠整合台灣內部的共識,才能一致面對中國再建立「兩岸共識」,事實上,「九六共識」是可以成為國內政黨的最大國家定位公約數。
其次,不管是國民黨主張的「不統、不獨、不武」的維持現狀國家戰略,或是民進黨主張的互利戰略思維,都必須先釐清國家發展目標為何?同時,在和平互利共生的國家安全戰略下,可以採取平衡的多邊與雙邊齊頭並進的路徑,如此才能兼顧美中戰略互動下,台灣的國家生存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