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紐約時報》專欄作家佛里曼在他的新著《That Used To Be Us》出現在扉頁中引述歐巴馬總統的話。這段話表現了他此刻的焦慮,也表現了美國曾經有過的風光。
一個超強的美國就如一個金牌運動員,如果不持續努力,不日夜鍛鍊,不保持最佳狀態,怎麼可能永遠享有金牌的光輝?東方文化中的俗語:「風水輪流轉」「富不過三代」,不就提出了「高處不勝寒」的「暗示」或「必然」?
趨勢專家奈思比所預測的「華人世紀」正漸漸出現在世人眼前。台灣的每人所得已超越2萬美元;大陸也已經躍升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
美國經過了百年強盛,則逐步陷入衰落。大多數人同意「美國在衰落中」;所不同者是,像日不落的大英帝國,變成「絕對衰落」?或是可以逆中求穩,只是「相對衰落」?自己簡單地歸納是:
(1)軍事實力,美國仍是超級強國(如擁有11艘航空母艦,3897架戰鬥機,軍事預算6980億美元均冠世界);正因為花了太多的資源在軍備,削弱了非軍事的實力。
(2)軍力必以經濟實力為後盾。以購買力平價推估,中國經濟在2016年就會超越美國。有些西方學者則譏諷為:「未成熟的超級強權」「中國在富裕之前人口就老化了」。
(3)美國的軟實力,仍然領先全球。這些軟實力表現在美國大學的卓越,科技的研發,矽谷的新產品,文化、娛樂、資訊等產業的多樣性與吸引力,公益組織的蓬勃發展,法治、人權以及社會的開放等因素上。
奈伊教授認為:「以相對權力而言,美國的確可能衰落,但原因不在於帝國主義的過度擴張,而在國內力道不足。」
自己對美國近距離的觀察:看到了它在世界舞台上的權力傲慢,以及處理國內問題上的無能為力。國外的戰爭從越戰到阿富汗及伊拉克,帶來了資源的耗竭,也造成國內民意的分裂。共和黨執政時,就相信市場機制、增強國防、減稅、偏愛有錢人、控制社會福利等;民主黨執政時,政府就積極參與經濟活動、照顧低所得、增加社會福利、減少軍事衝突。雖然政策重點有所不相同,但結果相近,已無法扭轉已經出現的各種病態與老態。如評論家扎卡里亞(Fareed Zakaria)所指出:美國的金錢政治、利益團體、對立的媒體及意識型態者的攻擊,使決策陷入僵局。
因此,大家看到的美國是:財政赤字過巨、外債太多,社會福利太重,失業率過高,平均稅負太低,製造業在國內生產比例太低,優秀移民在下降,勞工移民則在增加;教育投資太少。所有這些毛病,使得《紐約時報》專欄作家佛里曼調侃地說:「讓我們變成『一天的中國』,通過該有的法案。」
亞洲國家在走向經濟發展與提升文明的過程中,不能學美國的霸氣與自負,揮霍與浪費;可以學習他們的創意、冒險、熱心公益、不斷反省的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