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縣三灣國中攜手計畫
從竹南火車站出發,大約半小時的路程,歷經一小段彎曲山路,就到了三灣鄉最熱鬧的一條老街。說是熱鬧,其實不過是幾攤賣梨子的水果攤,與幾家簡樸的客家小吃店。苗栗三灣國中就位在這街上的一頭,不起眼的校門裡,卻正發生著亮眼的教學革命。
只有兩百多名學生的三灣國中,去年出了個苗栗縣的基測榜首,今年更成為苗栗縣基測作文成績最高的學校。這些成績的背後,不是因為這裡有什麼優勢;相反的,學校有四成學生屬於弱勢家庭的三灣國中,正因為渴望從弱勢翻身的努力,讓這偏鄉小校有了不一樣的光景。
故事可以從三灣國中的「攜手計畫」說起。
自從教育部推出扶助經濟與學習弱勢兒童的攜手計畫後,幾乎全國各中小學都開辦了攜手計畫的課後扶助班級。但大筆經費的投入,卻往往績效不彰,遭到諸多批評。許多學校的攜手計畫,流於課後自修、寫功課,教學方式仍是照本宣科、齊頭式教法,對於這些程度落後的學生,幫助有限。
今年獲得教育部攜手計畫績優學校的三灣國中,則有著一套不一樣的做法。校長鍾萬煋指出,攜手計畫的目標學生是家庭經濟弱勢、學業也弱勢的雙低學生。學校在做補救教學時,一定要考慮三點:第一、孩子的自尊,不能受到傷害;第二,學生的需求要滿足;第三、找來學生之後,要增強他的學習動機。
老師上山等家長
攜手計畫一剛開始,光是獲得家長的同意書,就顯得困難重重。開辦家長說明會,出席的沒幾人,大部分家長不是還在工廠上班,就是阿公阿嬤無力出席。校長鍾萬煋使出第一招,請老師上山等家長。
學生家長有的種梨、有的打鐵、有的做工。很多孩子住在山上,路途遙遠;晚上沒有路燈,有的家裡甚至還在用木柴燒火。為了壯膽,老師結伴而行,用誠意打動家長。
有時候,老師等不到家長,校長和教務主任就親自出馬,去家長工作的地方拜訪。許多家長擔心參加攜手班,會讓孩子被貼標籤,心靈受創。校長苦口婆心解釋、拍胸脯保證:「課業不會,老師教你」、「家裡太遠,老師載你」、「成績變好,老師獎勵你」,絕不會放棄任何一個孩子。最後終於獲得一張張家長同意書,讓攜手計畫順利開班。
學生來了,接下來更重要的是如何為這些孩子設計適合他們的補救教學。
三灣國中第一步是成立教師團隊。教務主任方麗萍為了說服老師參與,第一個跳下去教社會科,並從各科找來理念相近的老師。全校二十二位老師,加入攜手計畫的就有六人,國英數社自各科都有。教師團隊組織起來之後,便開始研擬補救教學的計畫。
補救教學策略的第一步,是要先做學生的起點行為分析;也就是透過前測,先了解孩子的程度在哪裡,接著老師就要針對每個學生去做補救教學設計表。
翻開一本本詳細記錄的學生學習檔案,可以看到老師用心記錄著每個孩子的狀況。有些學生一開始連 b 跟d 都分不清,有些學生則把「杜甫」當成是「社甫」。每個學生的狀況不盡相同,需要的教學策略也就不一樣。隨著補救教學的進行,檔案上累積著老師的教學進度、學生進步的狀況、老師的回饋、學習過後的測驗,以及學生最後給老師的回饋……
除了針對孩子的需求設計課程,老師們為了吸引孩子的學習興趣,也儘量拋開單一講述的授課方式,大量使用遊戲、討論、競賽、影像輔助教學的方法來上課。
例如:英文老師會利用電子白板,結合文字和影片來幫助學生記單字。自然科老師則從網路上下載許多科學遊戲,讓學生在上課時搶答。
在攜手計畫的課程裡,不強調分數,但對學習態度很重視。校長鍾萬煋心有所感的指出:「這些弱勢孩子學習最大的障礙,其實就是沒自信。他們從上學開始就沒有受到足夠的關愛,很早就被放棄,也就失去動力。」
提升自信是核心
教務主任方麗萍觀察到許多攜手班的孩子,原本在班上都是默不作聲、非常害羞,甚至走起路來都畏畏縮縮,非常自卑。
攜手班很重要的一個任務,就是要提升這些孩子的自信。老師的關愛、鼓勵、耐心的教導,給予孩子更多的等待,是提振孩子信心的關鍵。攜手班裡設計了很多活動讓學生可以上台、發表,舉手發問。學校甚至設計了一套集點卡制度,只要學生在態度、作業、考試上有好表現,就可以集點換禮物,例如只要願意舉手回答就可以累積集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