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終結了中國數千年的帝制,建立了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不管其後一百年的發展如何,都不能否定當時國家積病積弱,國人在尋求解決的過程中,終致以革命為手段所獲得的重大突破。
在那個中國共產黨尚未出現於中國的時代,是中國國民黨的創始人孫中山先生以其思想、學說、組織、行動,激發了革命志士的熱血並引發了各省市民眾的響應。孫中山創建了中華民國,但與後來產生的中國共產黨亦多濡沫關係,並為謀求國家之統一而力主國共合作。可以說,沒有辛亥革命,便沒有中華民國,也不會有中華人民共和國。
本來,做為各舉旗號、同出一源的國民黨和共產黨,對於辛亥革命相關的人物與事蹟,應有同樣的襟懷,在歷經百年糾葛後的今天,若能共同舉行大型的紀念活動,實是美事一椿。
然而,是凡紀念,往往並非僅以當時之當事為念,總不免要以今時之今事為期。觀中共領導人胡錦濤辛亥百年紀念大會所期的今時今事,便知兩黨合辦紀念之難,因為他在以「民族英雄」的高度(超越了毛澤東「革命先行者」的稱譽)推崇孫中山之餘,又以孫所說「統一是中國全體國民的希望。能夠統一,全國人民便享福;不能統一,便要受害」,具體表露了中共紀念辛亥百年的口徑。
這個口徑正好為今日的國民黨或馬英九之抗拒聯合紀念辛亥百年,提供了理解,其道理其實也無須贅述。
根據相當程度的接觸觀察,今年的十月,大陸的確很「民國」,那不祇是胡錦濤談話中指出辛亥革命開創了「完全意義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從各方面顯示,大陸頗有認真對待辛亥革命的明顯趨勢,認真到比兩蔣復生猶有過之,認真到令人發噱,似乎毫不計及辛亥的民主內涵及以「敢為天下先」之詞贈名辛亥英烈,是否會對內部造成什麼影響?
不過這對兩岸應是好事,中共既已如此勇於面對辛亥,面對一九一一年的民國,接下來也該勇於面對四九年之前乃至四九年之後的民國;那麼,是否終能勇於面對現在的民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