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食物過敏怎麼辦?
在醫學上的食物過敏,是指對食物蛋白產生免疫反應,大部分都和免疫球蛋白E有關,少數只有跟T淋巴球等免疫細胞反應,其他像是乳糖不耐症、慢性發炎腸炎或吃到受微生物感染或有毒性的食物,而產生症狀,都可歸類於食物的不良反應。
有些食物過敏症狀 長大後自然好
常造成孩童食物過敏者,2.5%為牛奶蛋白、1.5%為雞蛋蛋白,另外還有少數對花生堅果類過敏,不過大部分對牛奶蛋白和雞蛋蛋白的過敏症狀會隨著長大消失,反而是對花生堅果類和海鮮類食物過敏的人,八、九成會一直持續到成人。
小孩食物過敏的機會比大人多,一般認為,是因為小孩的腸胃道黏膜的障壁還不完全,消化的酵素功能較差,所以可能讓食物蛋白不小心經由隙縫進入身體組織,跟免疫細胞產生反應;另一方面,在小孩子腸道所應該產生的口服耐受性還沒完全成熟,所以對於食物不能完全產生耐受性,這些缺陷長大後自然就好,食物過敏的症狀也會消失。
食物過敏如果是經由免疫球蛋白E的機轉所產生的,吃下去後數分鐘到兩個小時內就會開始產生症狀,最常見的在皮膚上有蕁痲疹或血管神經性水腫,眼睛、鼻子產生過敏性結膜炎及過敏性鼻炎;腸胃道過敏的症狀包括噁心嘔吐、腹痛也是在兩個小時內;不過腹瀉可能會晚到二到六小時才會出現症狀。
更嚴重的食物過敏會引發全身過敏性休克,包括皮膚產生血管神經性水腫;呼吸道產生氣喘;心血管會導致病人低血壓,心律不整而死亡。食物過敏只產生氣喘單一症狀非常罕見,大多數都跟隨著全身過敏性反應。唯一例外,是像麵包師傅對麵粉產生職業性氣喘。不過,有食物過敏的小朋友,發生氣喘和過敏性鼻炎的機會,比沒有食物過敏的小朋友高三倍。
在台灣,花粉過敏並不常見,不過在國外卻很多,因為花粉的分子和某些食物的分子構造類似,所以會產生交叉反應,例如對豬、草、花粉過敏的人,吃到香蕉時可能在嘴巴產生癢或紅腫;對樺樹花粉過敏的人吃到蘋果或櫻桃時,也會產生口腔局部過敏。異位性皮膚炎和食物過敏也有密切相關,40%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也有食物過敏現象,近三成食物過敏的患者有皮膚濕疹的現象,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如果不吃會過敏的食物,通常可改善皮膚症狀。
找出過敏食物 避免再次接觸
預防食物過敏,最重要的是要知道對哪種食物過敏,並且避免再次接觸。而診斷食物過敏,需要完整的病史或飲食紀錄,也可透過抽血檢查血液中的特異性免疫球蛋白E來診斷,不過並非所有血液檢查陽性的病人都會食物過敏。
至於檢驗食物過敏最準確的方法,要屬開放性的食物激發試驗,也就是對懷疑是過敏的食物先停止食用至少三周以上,第四個星期起連續食用此種食物一周。一有任何症狀,例如皮膚癢、皮膚疹、噁心、嘔吐、腹痛、腹瀉、過敏性鼻炎結膜炎或氣喘就停止;若連續食用一個星期都沒有異狀,就表示對此種食物並無過敏產生,不過對於經由淋巴細胞的機轉而非免疫球蛋白E所產生的食物過敏,可能需要禁食懷疑過敏的食物長達八周,然而,食物激發試驗是有危險性的,必須要在有急救設備的醫療院所內實施。
為了減少食物過敏機率,目前的作法是建議純餵母乳至少四到六個月以上,之後再開始添加副食品。至於家族有異位性體質者,可建議延後攝取容易過敏的食物;但也有研究顯示,太晚接觸這些容易過敏的食物,反而會增加食物過敏的機會,原因就在於腸道免疫細胞產生的口服耐受性也需要經過訓練,所以添加副食品時,只需要注意有無產生不良反應即可,而不是一昧地禁止一些容易過敏的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