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投資,往往讓人眼花撩亂卻又不知從何下手,本文將逐一說明,首先教你計算財產淨值,再教你各種投資方法。和所有財務規劃的建議一樣,本文也會談到保險,因為規劃未來同時也要未雨綢繆;辛苦賺錢,更要懂得適時讓錢派上用場。
計算財產淨值
財產淨值好比一眼看出財務狀況好壞的指標。知道淨值後,就能追蹤財富的變化。
計算淨值很簡單,就是把所有資產減去負債;說得更簡單一點,就是把你擁有的扣掉你欠人的。除了現金之外,列出每個項目目前的最高預估價值。要實際一點,不要寫你當初購買的價格,或是你心中覺得應該值多少。房地產則請依目前市值估算。「資產」減去「負債」,等於財產淨值。
計算完畢後,希望你得到的數字是正值。如果是負的,則要徹底檢討,思考如何降低負債、增加資產,使淨值由負轉正。如果數字是正的,就以此為出發點,開始逐年拉高你的財產淨值。
評估淨值沒有絕對的基準。著有《你行的!個人理財全方位指南》的暢銷作家艾凡.克魯茲說:「重點不在你有什麼資產,而是你如何管理資產。」
儘管如此,有幾點建議仍然值得參考。外國的財務規劃師會建議客戶準備一筆急用金,金額至少是每月支出的六倍。請先備妥急用金帳戶,再來考慮如何投資。
外國財務規劃師還提供另一項原則:努力提高淨投資資產,也就是投資價值減去負債之後的實際價值,應占財產淨值的比重至少六成。克魯茲對此表示認同,他認為每戶家庭都有兩個收入來源,一是來自雇主或事業,一是來自個人資產。「如果只有一個來源,」克魯茲說,「就好比你有雙缸引擎,卻只有一個汽缸在運轉。」
投資一二三
市場上的投資產品成百上千,有的複雜難懂,名稱佶屈聱牙;有的聽來簡單明瞭,卻暗藏蹊蹺。實際上,一般人在投資時會考量幾個大範疇,目的各異,風險也各有不同。
股票
擁有一家公司的股票或股分,等於擁有該公司的部分所有權。身為股東,你有權拿到公司配發的股利。投資人買股票的原因通常有兩個:一是賺取股利;一是賺取資本增值,亦即股價的價差。股價的決定因素林林種種,其中最重要的是公司獲利能力。
從歷史經驗來看,股價的長期表現通常優於債券。但就短期表現而言,股價的波動性較高,也就是相較於其他投資工具,股價更容易起起伏伏。分析所有的投資工具後可知,股票的報酬率較高,不過風險也最高。
債券
買債券等於借錢給債券發行人。債券發行人通常是企業或政府,向你這個債券投資人借錢,並承諾在某個特定日期全數歸還。此外,債券發行人也同意支付利息,稱為票息,每半年或一年付息一次。
與其他金融工具相比,債券的報酬率通常較低,但風險也最低。
值得注意的是,債券價格的走勢與利率相反。利率上升時,債券價格下跌,反之亦然。如果你持有債券一直到到期日,債券價格的波動與你無關。但請記得,通貨膨脹是債券的大敵,因為債券採固定利率支付利息,一發生通貨膨脹,會因政府提升存款利息而壓縮兩者之間的利差。正因如此,亞洲《讀者文摘》理財專欄作家葉忠英說,買債券得看完全報酬率:「要同時看票息報酬與資本報酬,才能決定該不該買債券。」
共同基金
共同基金簡稱基金,指的是包含股票、債券、房地產與其他投資工具在內的一籃子投資標的。買共同基金,實際上就是買該筆基金的一部分,也就是大餅的其中一塊。儘管基金買的可能是股票或其他資產,但並非你實際擁有。共同基金的價值以資產價值為基礎,因此當股票、債券等的價格出現漲跌,共同基金的價值也會跟着起伏。
共同基金若屬於積極管理型,都會有一名專業基金經理人,由她/他決定買什麼、賣什麼,以及何時買賣。「基金超市」總經理王綏釗表示,共同基金的這項特性很適合「沒時間看投資表現的忙碌上班族」。指數基金則是消極管理型的基金,因為基金的所有資產反映了市場指數的組成元素。
投資共同基金通常需要支付保管費與經理費。由於屬於集體投資,共同基金的報酬率與風險比投資個股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