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文章

「異」眼看台灣,一眼看不完

採訪整理/人籟編輯部    

歷史縮影於建物



姓名:Aurelie Kernaleguen



國籍:法國





Aurelie Kernaleguen (攝影/何璧文)







我爸爸因為工作的關係,已經住在台灣超過十五年。受到他的影響,我在十三歲左右就來過台灣,一直到十八歲為了要學中文,便在台北定居至今,到現在已有八年之久。



初來台北時,覺得台北比較亂。但是慢慢深入探索整個台北城之後,會發現每個地區的歷史都不太一樣,所以會有不同樣貌的建築。像迪化街就有比較多日式老房子,和101附近(我現在住這一帶)那種新穎的現代建築完全不一樣,和新店的感覺也不大相同。這裡的建築混雜性很高,因為是不同時期留下來的,甚至可以從中看見台灣的歷史,像是美國或日本對台灣的影響,都可以在建築中找到。



台北作為大都市,有一層一層往上蓋的建築方式,讓很多人住在同一個建物之內。不過,因為我在法國鄉下長大,不習慣很多人擠在同一個地方,於是我就搬到其他地方,例如台北縣(新北市)。也因為我喜歡鄉下,所以我有時會離開台北到其他地方,像我到嘉義去找我爸爸時,我就很享受房子旁邊沒有鄰居,但與農田直接相接的感覺。這種偏好鄉下而非城市的心態,我想我在法國也會是如此。



台灣(不管鄉下或城市)和法國最大的差異是:在法國要選一個門或一個窗戶,可能有好幾百種選擇。但是在台灣,人們可能會選比較便宜的,所以一棟大樓裡面很多窗戶或門長得都一樣;但隔壁的房子可能因為是不同年代蓋的,風格就會完全不同。如果你注意到細節,會發現當中有很多差別;但如果是你自己想蓋房子,在選購門窗時,會發現根本沒有幾種選擇。



台灣建築的優點是有很大的彈性,你想要怎麼蓋,都沒有既定的規則。我們法國因為歷史很長,有很多大樓和教堂,政府會要求用一些成規去蓋房子、保護這些古老的房子,這是很好的事情。但是我們的彈性就會很小,不像在台灣,很多事情都有可能性。而台灣的歷史畢竟沒有那麼久,這也是無法改變的事實,但在這麼短的歷史中,卻已經保留不同階段搭蓋的建築,這是很棒的一件事情。



我住過台北七個不同的地區。我很想念新店那一帶,因為相對而言比較郊外,可以常到烏來山上走走。我最喜歡台北縣市交界處的模糊地帶,例如萬芳、淡水,這種不容易掌握具體位置的所在。縣市邊界通常是很模糊的,可能過了某一條看不見的線,就會發現有人在小菜園種菜,而線的另一邊則是比較現代化的地方。



聰明利用空間



姓名:Rodrigo Alejandro Aguilar



國籍:薩爾瓦多





Rodrigo Alejandro Aguilar (攝影/張俐紫)







我是因為「百人遊台灣」的活動來到台灣,被分配住在高雄縣美濃鄉的寄宿家庭。比起我曾經去過的紐約、洛杉磯、宏都拉斯、尼加拉瓜等等大城市,我覺得台灣人利用空間的方式非常有效率。



以我住的地方來說,我住在一個以農為業的家庭。他們有一棟大房子,在後院有一塊用來栽種的農地,另一塊則用來畜養牲畜。這樣的空間分配得很好,顯示出台灣人做事是有條理的。



我也和寄宿家庭的朋友討論過,他們說當初蓋房子的時候是自己畫設計圖,決定每一樓層要怎麼建造。他們家大概有五、六層樓,一樓用來儲存物品,二樓給小孩住,三樓是客廳,四樓有衛浴空間……。他們試著盡可能充分利用現有空間,另外,我覺得也很聰明的地方是:他們把房子向上發展,而非往平面方向擴充。



我的國家和台灣一樣常常地震,但我們那裡的房子平均只有兩層樓高,當地震來的時候,房子的結構大部分是直接連結於地上,所以容易被震倒。可是這裡因為房子向上發展、有較好的結構,房子會隨著震波一起搖晃,所以地震之後仍然可以保持完整。我覺得這樣不只安全,也比較有效率,這是我喜歡台灣建築的原因。



好「久」的房子!



姓名:Niyomwungeri Maxime Jim



國籍:盧安達





Niyomwungeri Maxime Jim (攝影/張俐紫)







我喜歡藝術、繪畫,所以我對房子和路上的車都很感興趣。我簡直不知道該說什麼才好,我對這裡的每一棟房子都目瞪口呆。「他們是怎麼蓋出來的?」在我的國家,因為資金、技術和材質的關係,很多房子都沒有超過十年的壽命,但這邊的平民公寓很多卻用了三十年以上,非常令人驚訝。





台北的衰退之美



姓名:Hubert Kilian



國籍:法國





Hubert Kilian (攝影/Mathieu Duchatel)







我在台灣待了七年多,非常喜歡拍攝台北的街道,我覺得這個城市有種特別的氣氛與感覺。如今,台北的城市面貌仍不斷改變,許多老建築被拆除,但也有增加新的建設。台北101讓很多台灣人感到驕傲,但對我而言,它只是經濟成功的象徵,不能代表台北市。台北是個更有人文內涵,需要花時間親身探索、體驗的城市。



透過拍攝的相片,我想探討的是:究竟是城市塑造居民,還是居民塑造城市?我想表現市民與空間的互動關係,例如都會居民生活的樣貌,以及城市環境如何影響他們的生活方式。



台北是人口非常密集的都市,人們必須在狹小的土地上共同分享和利用有限的空間,所以你會時常看到公共空間與私人空間交疊,像是許多小吃店放在路邊的座椅等等。對我來說,這些都非常有趣。從攝影層面來說,就是再利用這些狹小可用的零散空間,重新創造一種城市的縮影,藉影像呈現出豐富活潑且獨一無二的台北風貌。



我認為衰退(decay)不代表廢棄(abandoned),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概念和感覺。對我來說,廢棄地方的攝影看起來很恐怖,毫無生命感且非常無趣。



我喜歡拍攝人們如何在衰變的環境中生存,如何追尋更好的生活,並感受台北建築中落後的摩登感及都會發展的歷史脈絡。任何老舊和衰退的地方,只要還有人住,我都很喜歡,所以台北有好幾個地區我非常喜愛,像是古亭附近、萬華區、松山區、大同區的一些地方。



混雜建築,「東」「西」合體



姓名:Matheus Augusto de Farias da Silva



國籍:巴西





圖左為Matheus Augusto de Farias da Silva (攝影/張俐紫)







台灣有非常西化的建築,像是台北101。比較有趣的是,我常常可以在高樓林立的都市叢林中看見傳統廟宇,這像是兩種不同形式的建築混雜在一起。我覺得台北和上海有許多共同處,像是在摩登的建築結構上,加上傳統中國建築的形式。




文章投票
今日訂購者 今日訪客:6
   尚未登入
帳號(email) 密碼
文章總覽 首頁 雜誌清單 訂雜誌免費贈品 商品區
大量訂購優惠報價 精選雜誌任選三刊2999元 天下雜誌+任選一刊只要2980元

■注意事項

方案為本站優惠活動,贈品選項為雜誌社活動; 在本站訂閱雜誌的讀者可同時享有。

品名 方案 原價 特價 起訂日期 贈品選項  
人籟論辨月刊一年12期 0 1650
人籟論辨月刊一年12期續訂 0 1550


雜誌生活網│ 公司簡介system by Twins
新北市汐止區連峰街7號  電話:02-2642-3366  傳真: 02-8646-2240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