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文章

廖鴻基/回到沿海(下)

文/廖鴻基    

沒有刻度的時鐘



風的流動往往無影無蹤,有時藉由樹梢草尖顯現他的形跡,有時藉由孔竅縫隙洩露他的底韻。海水流動不曾停止,浪起浪落不過他指頭揚起的水表跡象,唯有懸浮其中的漂泊者,才能明白海面底下那股無盡浩瀚的流轉。



人類渺小且生命週期不長,但早已觀察到這些循環的規律週期,於是運用了刻度和數量來標示這些漫漫流轉的龐大力量。



時間無色無味但往往攜著當下所有顏色所有氣味一起前進,一起變化,刻度和數量,人們設計了鐘面設計了大小齒輪,連接時針和分針,讓時間盤轉於鐘面刻度,不再沒頭沒尾的溜走。



時間於是走在數字之間,走出了幾點幾分不同時段,走出了日出日落;一圈圈不停,有了白晝和黑夜,好比月兒繞著地球圈圈走出盈缺;幾趟朔望後氣溫有了起落,季節開始周轉。



一二三四、日日月月,春夏秋冬、歲歲年年,時間不停流動但有時有序,循環規律。那回頭看不見起點,往前展望也看不到終點的線性流動,竟然大齒輪小齒輪大圈圈小圈圈,就能讓自轉和公轉縮小規模且呈現在我們眼前盤轉。



這片舞台儘管繽紛,但似乎只要有了刻度和數字,就有了軌跡可以依循,就有了節奏和步驟,大多數變化好像也都落在可預期的框框以內。



我常常懷疑,當一艘漁船遇見了一條魚,是否一段時間後,因為規律周轉,同個場景將在同個位置重複出現。或者恰恰相反,所有經過的都將注定如微風流水不再回頭永遠消失。



我常常想,會不會漁船、漁人、魚三者之間,存在某種類似大齒輪小齒輪大圈圈小圈圈的特殊因果關係。



時間撒在風裡融於水裡,常覺得其中散佈著不是刻度和數字所能標示的某些微妙因子。這些因子聚聚散散如煙飄渺,清淡而幽微。散開時,像可有可無的氣味,聚合時又彷彿承受了旨意有了堅強意志。有時風裡縷縷花香,有時水裡漂著甜味,我常閉著眼看見滿山遍野落英繽紛,有時也看見水流底下腥甜的果子已經纍纍結實。



這是一股神祕而又十分安靜的力量,無可觸摸,就像抓不住的水握不住的空氣;這能量無以形容,時常得藉由光、藉由水、藉著風,這股力量遊走在時間縫隙中偶爾才露出現象。



這股能量到處飄,到處瀰漫,只要機緣巧合,可能就因而引發起一連串的偶然;不一定直接因果關係;但往往從單一的偶發而導致群體勃發,彷彿冥冥中有股強烈的意念下達指示,必要湊合這場並非預期並非規劃中的一場熱鬧。而且,如此偶然所引發的,往往是一場一夕間讓天地變了顏色的驚奇。



冬至前後烏魚群大舉進入西部海峽,一波波南下;清明前後,飛魚水面張翅隨黑潮接近東部海岸。同樣漁船同樣漁人一年年增添歲數和皺紋,每年同個海域遭遇如約定的一場熱鬧。一年年經驗累積,漁人曉得採捕時節,曉得可以到哪個海域等候,也曉得用什麼方式可以捕獲更多。如果漁撈就這麼規律這麼單純,每趟航程將會形同鐘面航行,如刻度指示,隨數量左右。



老天似乎有所保留,那些微妙因子的聚合離散,讓漁人完全沒把握今年來的魚是多是少,更沒把握的是,明年這些魚是否還會繼續相約繼續前來。老天給了可以因循的大規律,也給了祂自己都無法掌握的小變因。



風和水不斷循環其懷裡的記憶,但似乎也不停帶走我們曾經看見的、曾經經驗的。我們認得的、記得的、明白的都十分有限,一遍遍的遭遇,回想起來又常飄渺如反覆的夢境。也許人們能夠的節奏,能夠的頻率,怎麼也無法透澈那如風如水幾近透明的幽祕和玄奧。



為什麼一起發芽,又為什麼一起蕭瑟,為什麼沒緣由的忽然就來了,何以那樣不合理的炫麗絢爛,又不明原因沒有方向忽然就走了,留下了完全枯萎和絕對空虛。

有跡可循能解釋的是道理,偶發突變的只能說是因緣際會。



海水流動,深深淺淺一直都在流動,海水裡沒有穩固的標點,甚至沒有盤轉的圓心。海洋與陸地樣態不同,寬深不同,風已然無可捉摸,更何況水面底下。特別那幽暗無明的深海,那深深海面底下的每一滴水,或許都是眾多水表現象的緣起。看不盡、看不透的,每個隨海流浮漂的個體,似乎都伸展其敏感的觸手在水分子間的空隙等待,完全無心,但又好像有個統一的意志驅使他們聚合,並牽扯出龐雜的脈絡在彼此的水面底下交錯繁複。



可能某些浮游於水表微不足道的微渺藻類,不過因為多曬了點陽光,又恰好自深海湧起了某些磷、氮等有機質,於是引發以藻類為食的甲殼類浮游動物的一場大爆發,牽連又引發了一場基礎魚群的勃發,接連著可能引起一大群巨鯨家族因掠食而跟著魚群遷徙,也連帶引起漁船下海捕撈,引起捕鯨船追隨鯨群,引發一連串的海洋事件,引發人類的下海腳步。



有道理的,沒道理的,逾越的,狂妄的,柔嫩的,暴力的,都浸在同一片海水裡互為互亂,但是,亂中又彷彿有種力量撐住秩序。廣浩深沉錯綜,海水裡融合的多樣風景多樣奇觀,既牽連又疏離。每一艘漁船,每一條魚,每一趟航程的關係,也都是無可清理、無可預期的複雜。



每趟航程回來,常覺得陸地陌生。



沿海漁船經常在陸地熟睡的午夜出航;暗幽幽大海裡只剩船長一個人可以講話,而大多數船長作業時一臉嚴肅除了罵人一句話都不講;搏浪拔魚重勞力肚子很快餓了,但沿海漁船不看時間吃飯,通常得等漁事告個段落又恰好收穫不差船長也認為該吃飯了才可能丟一條魚簡單煮煮來吃。岸上作息有條件有空間,講究穩定、乾淨、舒適、定時、定量……這些屬於岸上的觀念和習慣,當船隻一航出港嘴,很快就會被不安的甲板給拋甩到濃稠黑暗的海水裡去。老漁人常說的:「出來拚,不是出來爽。」要講究的話就留在岸上。



時間在海上常被海水給浸濕潑亂了,一樣航程有時轉個眼就到,有時老半天就是到不了;通常是想快的時候慢,不在乎的時候又快得跟什麼似的。如果把岸上的時間帶到海上,船下的一波一浪都會跟你作對,跟你分秒計較。



當個漁人,得時常在茫然烏黑的海面學習孤獨自處。破曉時分,天空從稠濃夜幕裡裂出,船隻從大片黏濘黑水中浮出,當海面開始眨閃灰暗天光,我得到機會從虛無裡站起身來。這一刻天光變化飛快如賭徒熟練的洗牌,曦暉攀著晨風搭著波光汩汩湧到舷邊,光斑光豔光速聚散,根本沒有時間斟酌,我身上衣物因夜裡搏魚拉拔沾滿腥臊魚血,我的鼻孔從冰櫃從漁艙露出甲板用力吸一口天亮後的新鮮海風,我的手錶早已忘記刻度所標示的時間意義。



面對晨曦朝霞,常覺得自己這輩子第一次醒來。



回港上岸時,通常這城市還在逐漸甦醒。



一切都覺得陌生,好像已經離開好一陣子沒上岸,沒回過家。回家路上還曾懷疑,會不會自己是那誤入桃花源的漁人,「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會不會海上岸上兩套時間,海上一日,人世是否早已跨越寒暑春秋。



慣性吧,當我逐漸習慣海上生活,那到處是刻度的岸上作息已經自己畫下界線,就像是當一個人逐漸變成人魚,下海不再害怕溺水時,上岸就得面對窒息擱淺的困擾。



來來去去離離返返間,慢慢地又發現自己生活態度因而改變不少。可以定時定量,也可以擠在一起一塊解決。常覺得許多事可有可無,欲求常散成了一團蓬鬆煙靄。



後來,出航前常把手錶拔下來,不是怕拉拔勞動給打壞了或被海水浸濕損壞,而是感到海上時間陸地時間不是同個錶面所能表達。身體這艘船,也漸漸學會不必要一定航跡,沒有既定步驟,飄飄晃晃,自如自在。



忘了時間就忘了必要旺盛燃燒,逐漸也就忘了燃燒後灰燼煙散的必然結局。時間攀著海水不斷蒸騰為雲,雲朵密度差異於是漂泊成風,風雲集散來去,閒時飄逸,偶爾凝結降雨,落回海面。



如雨水回到海面,我又回到沿海。



常想起過去與我交集的每條魚兒,時常想起那段沒有時間沒有刻度的日子。



(聯合文學即將出版廖鴻基新作《回到沿海》)



◎作者簡介



廖鴻基



1957年出生,花蓮人,花蓮高中畢業。曾經討海、從事鯨豚生態調查、規劃及推動賞鯨活動、發起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任創會董事長、隨遠洋漁船從事台灣遠洋漁業報導、率隊執行繞島計畫、隨貨櫃船執行台灣海運報導、受邀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訪問作家。曾獲多項文學獎。著有《討海人》、《鯨生鯨世》、《漂流監獄》、《來自深海》、《尋找一座島嶼》、《山海小城》、《海洋遊俠》、《台11線藍色太平洋》、《漂島》、《腳跡船痕》、《海天浮沉》、《領土出航》、《後山鯨書》、《南方以南:海生館駐館筆記》、《飛魚.百合》、《漏網新魚》,及編著《臺灣島巡禮》。




文章投票
今日訂購者 今日訪客:8338
   尚未登入
帳號(email) 密碼
文章總覽 首頁 雜誌清單 訂雜誌免費贈品 商品區
精選雜誌任選三刊2999元 健康休閒類我最優惠! 流行時尚雜誌最優惠活動!

■注意事項

方案為本站優惠活動,贈品選項為雜誌社活動; 在本站訂閱雜誌的讀者可同時享有。

品名 方案 原價 特價 起訂日期 贈品選項  
聯合文學一年12期 2160 1800  


雜誌生活網│ 公司簡介system by Twins
新北市汐止區連峰街7號  電話:02-2642-3366  傳真: 02-8646-2240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