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的景氣,混沌的需求,企業忙著因應多變的世局。半年前發生大地震的日本企業,體會尤深。跟上變化中的消費心態、甚至引領消費趨勢,成了重要挑戰。
三一一震災後,日本興起一股「好感生活」風潮。
與過去強調的綠色消費、節能減碳等概念,最大的不同,追求好感生活的消費者,除了抱持能省則省、不要浪費、對地球友善的心態外,更開始產生「這樣就好」的消費意識。
珍惜簡單的幸福
《日本經濟新聞》指出,過去,日本人喜好精緻奢華的商品;但現在,不但在超市隨時可見各種降價促銷花招,人們也對節電、限電等節能措施,欣然接受。
「金融海嘯再加上大地震,讓日本消費者的價值觀,有重大轉變,」日本良品計劃株式會社(無印良品)、代表取締役社長金井政明,對《天下》專訪說。
成熟的消費社會,容易產生多餘的需求。但震災後的日本,從數字來看,民眾消費力並未減弱,卻開始懂得感受日常生活中簡單的幸福。
「但好感生活追求的,不是一種消極放棄、勉強忍耐的概念。而是重新檢視商品的必要性、凸顯必需品、和非必需品的差別,」金井解釋。企業也開始回應,這種「少一點,也過得不錯」的消費者節制意識。
無印良品在一九八○年創立時,就與當時日本社會強調名牌、華麗花俏的消費路線不同。如今,金井更加要求商品開發,要強化「八分就好、不必講求十全十美」的理念。
例如,衛生紙的尺寸,未必得像現今的捲軸寬度;家具的設計,也不見得一定要那麼費工、展現大器。
「這不代表商品就會馬虎隨便,而是我們更要在不影響功能的前提下,設計出簡單、具美感的普通商品,」金井指出。
由於商品開發需一年的時間,因此,無印良品將在明年三月、震災週年時,舉行展示會,把「八分就好」、適量減少商品用料、製程等理念,實踐出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