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許多媒體引用了一份網路流傳的研究報告,指稱「IE使用者智商較低」,雖然很快就證實為錯誤報導,並沒有這樣的研究,但從網友對這篇報導「按讚」的反應,也透露出IE在瀏覽器市場正面對極大的挑戰。
大約五年前,十個人裡有八個人用IE瀏覽器,現在問問身邊的朋友,會發現有人用Chrome、有人用Safari、還有不少Firefox的擁護者。從NETMARKETSHARE的數據來看,IE在桌面端市占率剩下54%,Firefox和Chrome分別為22%和16%,Safari則有5%;行動端則由Safari和Opera遙遙領先,IE連1%都不到。
「當年IE的全盛時期,微軟甚至想把IE部門取消掉,因為根本沒有敵手,」某位曾任職微軟的高層人士透露,當時誰也沒想到有天IE的市占率會剩下一半,甚至持續下跌。
開啟瀏覽器多元市場的關鍵,是極力推動開放原始碼不遺於力的Mozilla基金會所推出Firefox。2004年Firefox問市之後,三年間光是中國就有超過40家業者開始做瀏覽器。這三年多期間,Firefox市占率也持續攀升,2008年終於突破20%,是非IE瀏覽器史上最好的成績。
2007年,Google推出的Chrome則開啟瀏覽器的「速度」和「介面」兩大革命。當時Chrome在速度上的表現大勝IE,簡單直覺的介面也獲得不少使用者青睞,這迫使微軟開始改進IE的效能以提升競爭力,並朝向「標準化」的道路前進。
目前瀏覽器標準化指的是所謂的「W3C標準」,當年網際網路發明者柏納李(Tim-Berner Lee)為了解決Web應用中,不同平台、技術與開發者帶來不兼容問題,因此在1994年創立了全球資訊網協會(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組織,制定了一系列包括使用語言的規範、開發中使用的導則和解釋引擎的行為等標準。但是W3C制定的Web標準並非強制,因此部分網站仍然不能完全實作這些標準。
兩大重點:使用體驗和標準化
然而,Firefox和Chrome都是採行W3C準則,因此讓微軟感受到競爭的壓力。「瀏覽器有多元選擇絕對是好事,因為這才會產生創新,並促使最大頭(微軟)力求進步和符合標準,」Mozilla台灣社群聯繫長趙柏強指出,過去一家獨大的時代,業者不會在使用者經驗上追求創新,但在群雄並起的現在,已經成為發展瀏覽器的兩大重點項目。
「這三年來,IE的市占率的確一直往下掉,但我們已經看到市場需求,從IE 8就開始全力擁抱標準,」台灣微軟前端平台事業部副總經理葉怡君表示,微軟過去也曾經承認,以往的IE的確不那麼符合標準,但從IE 8開始,標準化已經成為最重要的發展方向之一。
葉怡君指出,在六、七年前,還是所謂的「PC時代」,但現在網路應用起飛,微軟也會跟上新技術、新趨勢的腳步。例如未來最重要的網路標準HTML 5,就是微軟IE將全力支援的新標準。
微軟從Windows 7開始,就將瀏覽器和桌面做了更深入的整合,例如可以直接將網址釘在桌面工具列。「以前瀏覽器只是單純的上網工具,但現在已經變成進入各種應用的門,所以友善度、速度都比以往更加重要,」葉怡君指出,作業系統和瀏覽器的定位已經變成「一個視窗、一個門」,瀏覽器將從單一工具提升到平台層次。
行動瀏覽器是下個戰場
在雲端時代,瀏覽器是前往各項網路服務的重要大門,重要性無庸置疑。然而各種行動應用也開始起飛,手機、平板等行動端瀏覽器成為下個兵家必爭之地。過去在行動市場沒有太多布局的Mozilla公司台灣執行長宮力就強調:「我們正要開始轉向,主從關係已經改變了,現在行動策略是最重要的事!」
雖然蘋果Safari在行動市場因為iPhone的熱賣而拿下五成市占,不過在行動戰場,布局最早的卻是五雄中規模最小的Opera。這家唯一不是美國公司的瀏覽器業者,這兩年透過獨有的網頁壓縮技術、節省上網費用,在新興市場以秋風掃落葉之姿拿下睥睨群雄的好成績,例如東歐、俄國、印度等地都有三到五成的市占率,下一個目標則是幅員廣大、科技應用成長力道驚人的中國市場。
「跨裝置、跨平台是我們獨特的優勢,」Opera執行長包禮森(Lars Boilesen)指出,Opera和微軟、蘋果、Google不同,這些大企業不但有瀏覽器,最重要的是它們有自己的服務,和瀏覽器完善緊密整合。「如此一來,其他網路服務業者,例如亞馬遜、eBay,就會尋求和Opera合作,因為我們能將它們在瀏覽器上的使用經驗發揮到最好。」
有人說,瀏覽器將取代作業系統,是否真會如此還不得而知,但可以確定的是,逐漸豐富的雲端應用正將使用者從封閉、單一化的作業系統中解放出來。如何讓使用者最快速、最直覺地接取網路服務,正是五大瀏覽器業者未來的共同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