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多達1億人感染輪狀病毒
全球每年感染輪狀病毒的病患高達一億多名,其中有1/6的病患有嚴重脫水。每年約有40多萬名病患死於輪狀病毒,而且絕大多數發生在開發中和未開發國家。以台灣的醫療水準及技術,極少會有死亡案例發生,不過還是不能掉以輕心,特別是抵抗力脆弱的嬰幼兒。
安安婦幼中心方鵬程院長表示,輪狀病毒屬於RNA病毒,有11段的基因段序,所以會類似流感病毒一樣,容易重組突變。它最可怕也最麻煩之處,就是幼兒感染後,仍有可能二次感染,造成家長相當大的困擾。
發燒、嘔吐、水狀腹瀉是最常見症狀狀
輪狀病毒好發於冬季以及冬轉春的時候,5歲以下小朋友容易受感染,尤其以出生6~24個月的嬰幼兒屬於高危險群。年紀越小,感染後的症狀越厲害。
發燒、嘔吐、水狀腹瀉是感染輪狀病毒最典型症狀。一般感染後先發燒合併嘔吐1~2天,緊接著開始水狀腹瀉。大便帶有酸味,水瀉次數頻繁,有時一天5~7次,甚至多達10~20次都有可能,病程會持續3~9天;如果處理不當,發病期間很容易發生脫水,使體內電解質失調。
幼兒只要開始嘔吐,就可能發生脫水,有些病童會一天吐7~8次;進入腹瀉階段更容易脫水,家長要隨時密切觀察。一旦發現寶寶活力變差、嗜睡、抽筋,必須立即就醫。以牛奶為主食的嬰兒,一旦感染,牛奶中的乳糖會加重腹瀉程度,整個病程會拖更久。
容易和類諾克病毒、腸系腺病毒混淆
輪狀病毒容易與類諾克病毒、腸系腺病毒混淆。感染這兩種病毒,也會有發燒、嘔吐、腹瀉等症狀,不過病程大概只有2~3天,不會像輪狀病毒持續那麼久。
有些家長認為寶寶拉肚子一定是吃壞肚子,其實這是錯誤的觀念。單純吃壞肚子造成的腹瀉大概維持一天就會結束,而且較少會合併發燒,不像輪狀病毒又燒又吐又拉,症狀往往持續一星期。
嘔吐、水瀉一定要禁食嗎?
以往認為寶寶拉肚子應該禁食5~6小時或半天的時間,讓腸胃得到休息。不過現在的觀念是感染輪狀病毒後,即便腹瀉嚴重,只要吃得下東西,還是要讓寶寶進食,只是要以清淡飲食為主。
要預防脫水,可給予口服點滴,不過有些寶寶不大能接受醫療級口服點滴的味道;不得已時可購買中低滲透壓的運動飲料,不需稀釋就能飲用。
隔離、勤洗手,降低反覆感染機會
要降低輪狀病毒的反覆感染,建議家長應注意以下幾個事項:
*勤洗手,做好隔離:了解病毒傳染來源,並加以隔離。輪狀病毒的傳染途徑包括飛沫、糞便。在疾病初期以飛沫傳染力較強;而病程進展到腹瀉階段時,在處理病患大便的時候要特別謹慎,一定要勤洗手。
*少去公共場所:流行期盡量避免帶小朋友到公共場所。
*家有大朋友更要小心:家中有大朋友要格外注意。通常第一個受感染的小朋友傳給第二、第三個時,往往第二、第三個被感染者症狀會比較嚴重。
*留意容易疏忽的角落:病毒可停留在居家物品上,並存活1天左右的時間,所以許多地方要特別注意,例如:大賣場的手推車、戶外公共場所的溜滑梯都要小心。
預防輪狀病毒,口服疫苗最有效
輪狀病毒於潛伏期已具有傳染力,雖然建立良好衛生習慣、勤洗手很重要,但如果同時採取口服輪狀病毒疫苗的接種,就可大幅提升預防保護作用。
輪狀病毒疫苗是屬於活性減毒疫苗,相當安全,不會有發燒等副作用,可以降低七成的感染機率;而且即使受感染,也能讓病程大幅縮短,症狀也輕微許多。統計發現口服輪狀病毒疫苗後,因感染輪狀病毒而嚴重到必須住院的機率,大幅降低九成之多。
目前口服輪狀病毒疫苗有2劑型、3劑型兩種,口服後都可以得到很好的保護效果。建議寶寶在出生滿6~13週就可以開始接種,最後一劑必須在出生滿8個月前完成。口服2劑疫苗時,兩劑之間至少要相隔4週;口服3劑疫苗,每劑則至少要間隔4~10週。接種時可配合五合一疫苗的時間,也可以配合肺炎鏈球菌疫苗的接種時間,可同時接種,不需要另外再安排時間。
天氣越冷,病毒越活躍,家長必須及早做好準備;尤其要按時接種疫苗,才能讓寶寶平安度過輪狀病毒的高峰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