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迷思!心臟問題隨堂考
胸口疼痛就是心臟病?心臟撲通撲通怎麼會出現雜音?關於心臟的秘密還有多少是你不知道的?快來檢視一下自己的觀念正不正確吧!
「我家小寶最近有時會嚷著胸口痛,他該不會有心臟病吧?」
胸口疼痛的可能原因很多,但僅有少數的孩子是真正罹患了心臟疾病。
振興醫院小兒心臟科主治醫師簡文彥表示,小朋友常見的胸痛原因大部分是非心因性的,也就是可能和姿勢不良造成肋間肌肉疼痛,運動後肋骨軟骨發炎,或是肋間神經壓迫等等有關。若常常噁酸水、上腹疼痛,則有可能是胃食道逆流導致胸口的疼痛。原則上,如果小朋友可以明確指出是某一個痛點,一般說來不是心臟病的機會比較大。
臺北榮民總醫院兒童心臟科主任陸振翮提醒,有時候小朋友也可能因為其他的問題而感覺胸口不適,比方說心律不整、心搏過速等等,但常礙於孩童的表達能力有限說不清楚,若置之不理長期下來恐怕會對健康造成影響,所以如果孩子常嚷著胸口不舒服,建議最好還是帶孩子到醫院檢查一下,找出確切的原因喔!
「高血脂是大人才會有的心血管疾病,和小朋友無關。」
雖然高血脂問題較常發生在成年人身上,可能導致心血管疾病、冠狀動脈阻塞,對健康帶來不小的危害,但幼兒也並非完全不會有高血脂的困擾喔!陸振翮主任提及,現代人的營養越來越好,而且高油高熱量的速食店林立、小朋友正餐不吃常以點心零食果腹,種種不當的飲食習慣使得「胖小子」的比例比以前高出許多,倘若從小孩子的血脂肪就偏高卻未加以控制,雖然小時候症狀沒有立即表現,但日後罹患血管硬化、冠狀動脈等疾病的機率也越高,健康問題比同齡者更早來報到。
研究顯示,若雙親患有高血脂,孩子的血脂肪通常也較同齡者高,可見這個問題和家長有著密切的關連。若想抵禦高血脂的侵襲,家長應該從自己開始調整全家的飲食習慣,帶孩子一起向不健康的食物說不。
「心臟怎麼可能會有雜音?應該是不小心聽錯的!」
心雜音是指心臟內血流以及瓣膜閉合的聲音
心臟就像是一個幫浦,時時刻刻強而有力的跳動著,將血液輸送到全身各處。心雜音是指心臟內血流以及瓣膜閉合的聲音,小朋友因為胸壁薄、心臟小、心跳快,所以心音比大人更加明顯,但大多數心雜音屬於功能性心雜音(又稱為機能性心雜音或良性心雜音),可能因為感冒、發燒、感染、運動、緊張、興奮、焦慮或其他原因導致心輸出量增加而出現雜音,在醫生常規的聽診檢查中,年紀越小的孩子越容易被發現有這種對健康無害的心臟雜音,而這個問題往往會隨著年紀增長逐漸消失,家長無須過度憂心。
但仍有少數的心雜音可能是一些不顯著的心臟疾病,比方說心臟瓣膜太小或閉合功能不良、心臟破洞以及其他心臟病變而造成,需進一步接受心臟超音波檢查。
「心律不整就是心跳不規律嘛!心臟偶爾多跳個幾下應該沒有關係!」
我們的心律是由自主神經控制,當我們感覺開心、興奮、緊張,或是正在運動、睡眠時,心律會因此出現不同的變化。心律不整是指心臟不規則的亂跳,小朋友偶爾在感冒時會出現心律不整,但大多能隨著感冒痊癒而症狀消失。
一般來說,心律不整的可能原因很多,包括電解質代謝異常、感染、藥物、心臟構造異常、心肌缺血、家族性、或其他不明原因,視情形需採用不同方式治療,症狀輕微者只需定期評估追蹤即可,有的則需服用藥物或是以心導管燒灼術切除不正常的傳導系統。
簡文彥醫師表示,小朋友較常見的是「竇性心律不整」,往往和呼吸有關──吸氣的時候心跳變快、吐氣的時候心跳變慢,所幸這個問題屬於良性且通常會隨年齡增長而消失,對生活不至於造成影響。另外像心房早期收縮、心室早期收縮有時也會感覺明顯心跳不規律,建議接受更進一步的檢查與治療。
陸振翮主任叮嚀各位爸爸媽媽,若發生上述的胸口痛、血脂偏高、心雜音、心律不整這四個狀況,雖然不代表孩子一定患有心臟疾病,但如果這些問題長期、頻繁的出現,還是應該帶孩子到醫院檢查確認問題,不要讓遺憾有發生的機會喔!
Part1 先天性心臟病
還記得當初在超音波螢幕上看見寶寶的心臟正強而有力的跳動著,心裡那份難以言喻的震撼與感動嗎?先天性心臟病目前確切的原因不明,可能是母體生病、環境、遺傳等因素導致,使得寶寶帶著與眾不同的心臟來到人世。
先天性心臟病佔新生兒多少比例
根據統計,在每1000名新生兒中,大約有9個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臟病(近1%的比例),但近幾年因為精密超音波檢查的發達與普及,罹病的比例有逐漸下降到1%以下的趨勢。
寶寶的心臟在受孕後第3週開始形成、第6到8週是發育的關鍵期,如果在這段期間內媽咪受到感染或環境影響、家族病史遺傳,都有可能使胎兒的心臟發育出現問題。簡文彥醫師說道,部分先天性的心臟問題比方說心室中膈缺損、心房中膈缺損、開放性動脈導管,若缺損部位較小日後有機會自動關閉癒合,另外像後面提及的法洛氏四重症、大動脈轉位,因為症狀較複雜,還需仰賴家長和病童持續有耐心的和醫生配合治療。
產檢時可能透過超音波發現嗎?
找出真正的原因更為重要
多虧了超音波技術發達,現在媽咪在產前檢查就能夠透過超音波得知孩子是否患有單一心室、單一心房、大動脈轉位等大型、複雜的先天性心臟病。除了像卵圓孔未閉合、開放性動脈導管,因為是先天存在的構造在出生後未完全關閉,所以無法在產前檢查提早透過超音波發現。
在醫院裡負責胎兒超音波確診的陸振翮主任表示,雖然有的寶寶會提早在胎兒時期就發現心臟異常,但導致檢查異常的原因很多,也有可能是受到母體本身影響,比方說媽媽的胎盤功能不佳導致寶寶心臟異常,或是媽媽有糖尿病使寶寶的心臟變得肥厚,但在寶寶出生後問題卻會自動消失,所以一旦發現寶寶有心臟的問題,找出真正的原因更為重要。
在訪談的過程中,陸主任和簡醫師也不約而同的提及,因為現在產前超音波檢查技術很好,所以反而有許多患有先天複雜性心臟病的小寶寶,會因此提早被剝奪掉生存的權利,其實依現在心臟外科的技術,即便患有複雜性心臟病亦能有9成以上治癒率,只要接受妥善治療,未來這些帶著與眾不同的心臟出生的孩子,雖然胸前多了一道疤痕,卻也能過著無異於常人的生活。
撲通撲通,每分鐘跳幾下才正常?
小朋友的心跳次數視年齡和身體狀況而略有不同,如果正在運動、緊張、發燒、哭鬧,這時心跳會自然加快,反之,熟睡時則會減緩。若以休息狀態為基準,新生兒1分鐘心跳110至150下,2歲左右的孩子85至125下,4歲左右的孩子75至115下,6歲以上的兒童則是60至100下。
陸振翮
學歷:國防醫學院醫學士/德國波昂大學醫學院醫學博士
經歷:臺北榮民總醫院兒童醫學部主治醫師/永康榮民醫院內科醫師/德國波昂大學附設兒童醫院住院醫師、總醫師(第一助手)、研究員/中華民國心臟科專科醫師/新生兒科專科醫師/中華民國小兒科專科醫師
現任:臺北榮民總醫院兒童心臟科主任
簡文彥
學歷:中國醫藥學院
經歷:中華民國小兒科專科醫師/中華民國小兒心臟科專科醫師/中華民國兒童重症專科醫師/臺灣心臟超音波學會會員/臺北榮民總醫院兒童心臟科臨床研究員/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長期進修
現任:振興醫院小兒心臟科主治醫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