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以下嬰幼兒特別小心
冬季仍流行腸病毒,勿輕忽!
冬天早已過了腸病毒的流行高峰期,但是依然可見低度流行的狀況。11月初疾管局再度發布一名9個月大的女嬰,因感染腸病毒71型,發病5天就不幸死亡的個案,使得國內腸病毒重症確定病例增加到20例。疾管局呼籲,以目前國內有14個縣市陸續檢出病例來看,家長要提高警覺,落實孩童勤洗手的習慣,杜絕腸病毒的侵襲。
夏季是腸病毒的活躍期,為何冬季還會出現感染案例?台北市立萬芳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王聖儒表示,腸病毒流行的第一個高峰是4~6月,之後緩慢降低;第二個流行期是在開學後的9~10月。由於台灣屬於亞熱帶國家,四季變化不明顯,雖然腸病毒活躍在夏季,但是冬天氣溫不會太冷,所以仍然會有低度流行的現象。
台南永康奇美醫學中心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陳俊達說明,從1998年引起腸病毒大流行開始到現在,疫情和過去相比為小規模。根據今年衛生署的統計,101例腸病毒通報中,20例為確定病例,3例重症死亡。相較於去年同期,16例確定病例,無死亡個案。就疫情來說,為低度流行;不過,每年疫情規模大小不一,仍要留意。
3歲以下為腸病毒高危險群
腸病毒是一群病毒的總稱,分為三大類病毒:小兒麻痺病毒、克沙奇病毒、伊科病毒等90餘型。王聖儒醫師指出,由於感染在腸道繁殖,所以統稱為腸病毒。
一般來說,腸病毒適合生存在濕熱的環境,而引發重症的型別以腸病毒71型為主,克沙奇病毒居次。喜好侵襲5歲以下的嬰幼兒,特別是3歲以下為高危險群。
傳染途徑
陳俊達醫師表示,腸病毒的傳染途徑主要是糞口傳染,特別是2~3歲以下幼小孩童,喜歡將手放入口中或是亂摸,不小心將污染吃入或是食入不潔的食物,都會造成病從口入。王聖儒醫師進一步表示,被感染者在發燒前2~3天,病毒就存在患者的口腔、咽喉和糞便中,這時若與他人共用餐具或是如廁後沒有洗手、口沫噴到食物或他人的口中,便會引起傳染。所以在發病後的一週內,口沫的傳染力最強。
咽峽炎、手足口症為主要表徵
腸病毒的潛伏期約1~4天,有些感染者沒有症狀;有些則出現發燒等類似感冒的症狀;或是出現疱疹性咽峽炎、手足口病、急性出血性結膜炎、病毒性腦膜炎、心肌炎等。
大約2~10天後才會出現症狀,當口腔後半部有潰瘍、破洞、水泡,就為「咽峽炎」。患者會發燒、口水變多、喉嚨痛而不敢吃東西。咽峽炎的病程為一週,然後才會痊癒。
而「手足口症」除了嘴巴有潰瘍外,手掌、腳掌、膝蓋、大腿外側、臀部皆可能有小水泡。王聖儒醫師補充,一開始為紅色丘疹,之後再形成水泡。手足口症的病程約為10天。
何時應立即就醫?
陳俊達醫師強調,若合併有高燒不退、噁心嘔吐、嗜睡、肌肉抽搐等現象,為重症前兆,甚至還可能引起併發症,如:腦炎、心包膜炎、心肌炎等,應立即就醫診治。
治療照護對策
目前對抗腸病毒的治療上並沒有特效藥,王聖儒醫師說,得到咽峽炎時,醫師多半開立鎮痛解熱的藥物,或是止痛麻醉的噴劑,降低喉嚨疼痛。爸媽在照護期間,應幫嬰幼兒補充適當的水分和營養,藉由自身的抵抗力來對抗腸病毒。患者常因喉嚨痛而不想吃,建議給予軟涼的食物,降低對喉嚨的刺激。
陳俊達醫師說,臨床上得到腸病毒而住院的孩童,多半不是因為重症住院,而是體力精神變差而住院,經補充電解質、含糖或熱量的流質飲食後,就能恢復精神。
罹病期間,仍可以哺餵母乳,不過,因為咽峽炎產生喉嚨痛,有可能吃的比較少,這時要觀察尿量是否也變少,一旦發現尿量變少,必須就醫診治,補充電解質液,以免脫水。
勤洗手,並做好衛生消毒工作
預防腸病毒的最佳方法就是要勤洗手,遵守「濕、搓、沖、捧、擦」的原則,以隔絕病毒的侵襲。
至於坊間教導進入公共場所或是學校幼稚園,用酒精進行手部消毒來預防腸病毒,其實是錯誤的觀念。王聖儒醫師解釋,腸病毒不怕酒精,若只用酒精進行消毒,只能單純殺死感冒病毒或一般細菌,無法有效抑制腸病毒。
想要做好個人和環境衛生,應遵行以下原則:
◎ 使用肥皂或洗手乳洗手:吃東西前後或如廁後,要使用肥皂或洗手乳做清潔,並謹記洗手口訣。
◎ 不要共飲共食:不要與他人共飲和共食,以免吃到患者剩下的食物,或使用患者用過的餐具,拒絕糞口傳染。
◎ 少去密閉或公共空間:避免出入人多的公共場所,降低飛沫傳染的機會。
◎ 曬太陽:腸病毒怕紫外線,所以不妨帶嬰幼兒到戶外適度曬太陽。絨毛玩具或被單要曬太陽1~2小時。
◎ 使用含氯漂白水消毒:為杜絕腸病毒的接觸性傳染,患者玩過的玩具或使用過的物品,應戴手套用500PPM濃度的漂白水進行擦拭。
◎ 熱水消毒:患者用過的碗和餐具要用60℃以上的水燙過。
隔離病患,避免傳染
預防腸病毒除了做好個人衛生和環境消毒之外,還要與患者進行隔離。陳俊達醫師強調,照顧者或是年紀愈小者被傳染腸病毒的機率很高,所以盡量不要與患者處在同一個空間,萬一家中還有年紀更小的嬰幼兒,必須與生病的孩童分開住,以進行隔離。
然而患者身體恢復後,仍有傳染風險。王聖儒醫師表示,口腔的傳染力為1~2週;糞便的傳染力可持續2~3個月,所以勤洗手才能有效防範腸病毒。
掌握333口訣
在腸病毒流行季節,家中有年幼孩童要特別留意,家長可以掌握「333口訣」:
◎ 依據腸病毒疫情統計,大多數的死亡案例小於3歲,所以家中有3歲以下孩童要特別注意。
◎ 腸病毒71型引起的重症和死亡病例,從發病到重症約3天,所以發病的前3天為危險期。
◎ 有3大危險症狀,當孩童嗜睡、持續嘔吐、肌躍型抽搐(無故驚嚇反射或突發性全身肌肉顫抖),就是重症前兆,應就醫密切追蹤治療。
對孕婦影響不大,小心垂直感染
即便腸病毒發生在成人身上的症狀不明顯,常常會誤以為感冒;若懷孕期間感染腸病毒,對孕婦本身影響不大。陳俊達醫師指出,醫學上目前沒有明顯證據顯示會造成流產或畸胎,若是在第1~2孕程期間感染到腸病毒,對胎兒沒有明顯影響,而且抗體會帶給胎兒;但是對於快臨盆的孕婦來說要特別小心。陳俊達醫師解釋,當產婦體內的病毒量高,容易造成垂直感染,嬰兒一出生很快就會發病,加上新生兒抵抗力差,出生前後感染,引發重症的機率相對提高。所以新生兒若有發燒、活動力變差、出血性斑點、肝機能異常,就要提高警覺。
台北市立萬芳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仇思源指出,孕婦懷孕期間抵抗力弱,就算得到腸病毒,症狀不若小孩來得明顯,可能只是類似感冒症狀。但要注意的是,若孕婦持續性發燒,有可能造成胎兒心跳過快,應就醫診治。
想要避免新生兒出生後感染腸病毒,應限制訪客出入,並換穿隔離衣,確實做到用手部清潔後才接觸嬰兒的衛生習慣。同時也避免親吻新生兒,才能做好防範措施。
陳俊達
學歷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
現任
奇美醫學中心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
仇思源
學歷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
國立陽明大學醫學工程研究所
經歷
萬芳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
萬芳醫院婦產科病房主任
現任
萬芳醫院婦產科專任兼職主治醫師
台北醫學大學助理教授
王聖儒
學歷
國防醫學院醫學系畢業
經歷
三總澎湖分院小兒科主任
三總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
現任
萬芳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