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總是擔心小男生的包皮過長,不容易清洗乾淨而藏汙納垢,引起發炎,所以想在孩子還小時,就讓醫師進行割包皮手術。不過,嬰幼兒的龜頭細嫩,包皮本身對龜頭反倒有保護的效果,除非因為反覆發炎而導致泌尿道感染,或者包皮開口小到影響到排尿,才建議找醫師做進一步的診療。
Why.一出生就要割包皮嗎?
Q:聽老人家說,bobo最好在一出生就割包皮,比較不會痛,請問是真的嗎?我需要讓孩子動刀嗎?
對於新生兒來說,包皮覆蓋在龜頭上翻不下來屬於正常現象,而這也是自體保護的1種機制。過去曾經鼓吹新生兒割包皮的理由,主要是以預防泌尿道感染以及陰莖癌的發生,不過,這兩項理由至今已不是醫學上難解的問題,尤其陰莖癌在中高度開發國家已很少見,通常只會在衛生狀況落後的國家中才易發生,因此應不是讓小嬰兒非得挨一刀不可的理由。
至於剛出生就割包皮對小嬰兒而言,他並非不會痛,只是不會表達自己的痛苦,加上手術時若是沒有適當的麻醉以及好的術後照顧,對小嬰兒來說也並非好事。況且,手術本身還是有其潛在的危險性,有可能引發像是出血、傷口感染、包皮沾黏或割的過短、甚至尿道口狹窄等併發症。此外,對於極少數有尿道下裂的小男生而言,包皮是日後尿道重建很重要的材料,若是沒有確認小嬰兒是否有尿道下裂問題,更不應該把過早把包皮割掉。因此,如果真的考慮要接受手術,他建議最好要請醫師詳細評估,了解割包皮的好處和壞處後再做決定。
Which.何種情形才需進行手術?
Q:bobo快2歲了,每次尿尿時,感覺他都很用力,且尿道口的前端處還會像吹泡泡似地鼓起,即使尿完後,也還有剩餘的尿液會留在褲子上,造成褲子總是濕濕的,請問這就是包皮過長的關係嗎?一定需要動手術嗎?
A:小嬰兒的龜頭細嫩,容易受傷,包皮正可以當做不被尿液與糞便刺激的保護,廖俊厚醫師說,通常醫師都不建議在孩子還幼小的時候就進行割除包皮手術,不過,有些特殊狀況就需要請專業的兒童外科或泌尿外科醫師進行診斷,例如:反覆的包皮龜頭炎、因包皮的問題引發泌尿道感染、因發炎造成包皮的開口結疤,或者包皮的開口太過狹窄,小到每次排尿時,包皮前端就會鼓成類似小水球般時,且尿尿又像細線般噴出來,如有這些情況,就必須積極進行處理。
不過,廖俊厚醫師指出,包皮過長引發的問題,不見得一定需採用手術方式,目前也可採用擦藥膏的治療方式,只要配合醫囑,搭配用藥,並每天配合洗澡後輕輕往後推,約1個月左右就可以看到成效。
What.白色包皮垢會影響健康嗎?
Q:每天幫寶寶洗澡時,總是發現在小雞雞的地方有白色的渣狀物質,那到底是什麼?會不會影響他的健康啊?
A:一般在包皮內層與龜頭表面會因為尿液的鹽分積存所形成,總是留存在密閉相黏的空間內,如果沒有經常撥開清洗,就容易生成所謂的「包皮垢」,藏身在包皮跟龜頭間的縫隙內。廖俊厚醫師說,尿液本身屬於無菌狀態,而包皮垢也沒有形成感染的嚴重性,並不影響健康,通常只要等到bobo再大一點,包皮的開口處能撐開後,就會跟著清洗而沖走。
When.小男生的包皮問題,需要觀察到何時再決定要不要割?
Q:很多醫師都說年紀還小的孩子不需要割包皮,請問要等到年齡多大且發生哪些狀況下才必須進行手術?
A:根據台灣的國小學童調查得知,在小學3年級以前,幾乎有大約4成小朋友的包皮和龜頭完全分開,到了大約6年級時,就差不多有8、9成的小朋友會完全分開,青春期則幾乎有9成5以上的男孩完成這項過程,因此,並不是每個男生都必須接受包皮手術。
若是在青春期前有上述反覆發炎或排尿困難的情形,還是可以考慮接受包皮手術,不過,由於在國小5、6年級前,大部分的小朋友因為怕痛,無法配合局部麻醉,因此需要採取全身麻醉來進行手術,免不了有一定程度的麻醉風險。而且這個年紀的小朋友,由於龜頭從未接觸過外界,比較敏感,因此在術後傷口的照顧會比較困難。若是沒有上述情形,只是為了個人衛生或減少伴侶發生子宮頸癌的風險,其實可以等到青春期過後再進行手術,屆時,只在局部麻醉下就能施行手術。
不過,到了包皮與龜頭分開的階段,有一種情況需要特別注意,就是在包皮開口處有一圈緊縮性包皮,這種狀況有可能會發生「箝閉型包莖」,也就是說,如果勉強將包皮翻開,卻沒有適時的推回去,就會發生陰莖被過緊的包皮圈住而阻斷靜脈回流,嚴重時,甚至有可能引發龜頭缺血甚至壞死,這時,就須儘早將包皮推回或進行手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