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需要安胎?
媽咪們,妳對安胎的了解有多少?「安胎就是要好好的休息」,還是「安胎不是應該要吃藥嗎」,甚至「醫師說我必須住院安胎直到生產」……,以上不管哪種回答,都是為了「安胎」可能需要進行的過程。
然而,關於「安胎」妳可能還需要知道的更多:從為什麼需要安胎,認識安胎的方式,能否撐到足月再生產,寶寶和媽咪的健康能否同時關照,若是最後的結果是母子均安皆大歡喜,真是太令人開心了,不過有些時候卻必須得承受「安不住」或是「寶寶提早出生該怎麼辦」的兩難問題……
早產V.S.流產
在懷孕初期的前20週,腹中的胎兒被提前分娩出,稱為流產;懷孕20週但未滿37週時生產,則稱為早產。
掌握關鍵期 什麼是安胎?
談了這麼多,究竟什麼是安胎?聖保祿修女會醫院婦產科主任戴維琛表示,一般人習慣以「月」計算妊娠的時間,但在專業的醫療領域裡其實是以「週」作為孕期的計算方式,醫學上推估懷孕的週數是以最後一次的月經來潮到預產期的歷程約為40週(但前後約有2週的誤差值),也因此,一旦懷胎到了37週以上便可準備迎接寶寶的出生(被稱為足月生產)。
根據上述法則,懷孕經過37週以上,一旦出現任何可能生產的「徵兆」即可進入產程階段。儘管如此,在醫療實務的經驗中也會面臨34到37週是否需要安胎的評估。馬偕紀念醫院婦產部醫師黃建霈指出,每個周數出生的寶寶其預後的狀況不盡然相同,經詳細評估後若是34週生產和足月生產的差別不大時,會與孕媽咪分析生產利弊,雙方共同決定是否要將孩子娩出。臨床上也曾遇過不適合安胎的孕媽咪,也需要交由專業醫師的診斷後與孕媽咪討論,做出正確的判斷與抉擇。
黃建霈醫師表示,經歷40週的懷孕階段,有幾個時期被認為安胎與否的關鍵期(並非絕對),妊娠24~28週讓寶寶多一天的時間待在媽咪的肚子中,存活的機會將增加1~2%,留下後遺症的機會相對減少1~2%,也因此24至28週被視為安胎的關鍵期。
過了懷孕28週後,胎兒存活率超過9成以上,換句話說,有重大後遺症的機會剩不到10%。而32~34週的確存有許多安胎爭議,通常需要仔細評估母體與胎兒的健康狀況(像是妊娠高血壓會危急到媽媽的生命);體質觀察(像是孕媽咪安胎臥床可能出現肌肉衰退、骨質容易流失等問題);此外,國外曾有孕期過胖或是有心血管疾病的媽咪因為臥床時間拉長容易引起靜脈血栓等併發症,必須多重評估後才能做出利大於弊的最佳選擇。
無論如何,戴維琛主任特別叮嚀,一般人誤以為只要前三個月穩住腹中的胎兒後,就此穩定,事實上,懷孕從第1週開始到37週的時間中,隨時都有早產與流產的風險,而受爭議的32~37週分娩的寶寶,不可避免仍是存有1%的風險因素。
補充:妊娠高血壓
並非所有的懷孕媽咪都需要安胎,黃建霈醫師表示,像是有些特殊狀況並不適合安胎,安胎反而讓母體處於更加危險之處,例如妊娠毒血症,通常等到生產後問題也一併解決。
安胎原因
為什麼需要走到安胎這一步?中間的原因非常複雜,大抵離不開孕媽咪的體質因素、身體變化、年齡大小等;另一方面也與懷有雙胞胎以上或是第一胎曾有安胎經驗的媽咪相關;也有人提出安胎與孕媽咪的壓力互相影響。
1疾病因素
像是常見的陰道發炎、分泌物過多或是妊娠高血壓、糖尿病等高危險妊娠,或是其他疾病問題。
2高齡產婦
隨著年齡的向上爬升,體力也會明顯的走下坡,這是高齡產婦首先必須面對的問題之一。就早產原因探討,戴維琛主任表示高齡產婦之所以有早產的隱憂,一方面源自於年齡逐增後,所潛在的疾病問題也相對浮現,像是常見子宮肌瘤就會隨著時間慢慢擴大占據子宮的空間。不過,撇開身體因素,並非每個高齡產婦都需要安胎。
3身體因素
子宮頸提早打開也會引起早產問題,甚至引起急產。戴維琛主任說明子宮頸是保護胎兒的重要器官,以前曾經接受子宮頸手術的女性,日後容易引起子宮頸閉鎖不全。
補充:子宮頸縫合
黃建霈醫師指出,通常在產檢時有時會發現子宮頸有提早擴張的跡象,若是在20週到醫院篩檢時才被發現有此狀況,若不縫合可預期1個月左右就會被迫生產,這時候需要考慮做緊急的子宮頸縫合術,來延長懷孕週數及改善新生兒預後。若由懷孕史知道有子宮頸閉鎖不全者,更可提早於14~18週縫合子宮頸,如此做效果更好,而為什麼不選在一懷孕就縫合子宮頸?黃建霈醫師表示,通常在頭三個月時胎兒可能會被自然淘汰,並不適合在此時做縫合的動作。
4懷有多胞胎
戴維琛主任指出,許多人以為懷上雙胞胎以上是件甜蜜的幸福,但背後卻隱藏高危險的隱憂,據統計資料指出,雙胞胎約有6成的機率出現早產,三胞胎甚至高達9成的早產機率,不可不慎。
另一方面,黃建霈醫師表示,現代人嘗試透過試管嬰兒或是不孕症治療進行人工生殖,出現懷有雙胞胎以上的比例相對上升,而雙胞胎原本就是造成早產的高危險因子之一。此外,醫療環境的改變,健保的給付也讓孕媽咪選擇在適合安胎的情況下不必擔心高額的醫療費用而願意選擇安胎,儘管出生數減少,但安胎人數卻沒有明顯下降,這些都是安胎比例增加的原因。
補充:胎兒體重過重增加早產機率?
戴維琛主任表示,正常胎兒的標準體重值為2800~3200公克,一旦超過此標準值都算過重,儘管此因素對早產較沒有直接的影響,但對於需要剖腹生產的機會卻明顯增加。傳統中國人的觀念,對於一人吃兩人補的進食觀念很重視,但反而會間接造成越補體重越增越多,不僅造成子宮撐大,也會增加剖腹產的機率。
5第一胎曾安胎
戴維琛主任表示,過去曾經有安胎經驗的女性,再懷孕出現早產的機率是1/3。此外,黃建霈醫師指出,根據目前的統計資料來說,早產的比例在所有孕婦中占10%左右,曾經有安胎經驗的女性,第二胎需要安胎比例也較高,但若是前一胎已有前例可循,便可在懷孕時評估孕期狀況,早期發現與治療,像是提早將子宮頸逢合,以便撐到足月;若是因為感染導致早期破水,下一胎懷孕時應避免再度感染。
6壓力問題
戴維琛主任表示,過去與現代的社會差異性大,職業婦女奔波忙碌,壓力過大的確會導致子宮早期收縮,有些人一旦怒氣上升也會感到宮縮嚴重,增加安胎的需求,但壓力並非絕對因素,這是因為每個人對於壓力的承受與感知程度不相同所致。此外,黃建霈醫師指出,由於少子化與高齡懷孕的衝擊,會特別重視腹中的小寶貝,也讓安胎的需求明顯增多。
必知!勞基法規定孕媽咪不可從事大夜班的活動
勞基法第49條規定女工不得於午後十時至翌晨六時之時間內工作。但經取得工會或勞工同意,並實施晝夜三班制,安全衛生設施完善及備有女工宿舍,或有交通工具接送,且有下列情形之一,經主管機關核准者不在此限:
一、因不能控制及預見之非循環性緊急事故,干擾該事業之正常工作時間者。
二、生產原料或材料易於敗壞,為免於損失必須於夜間工作者。
三、擔任管理技術之主管職務者。
四、遇有國家緊急事故或為國家經濟重大利益所需要,徵得有關勞雇團體之同意,並經中央主管機關核准者。
五、運輸、倉儲及通信業經中央主管機關核定者。
六、衛生福利及公用事業,不需從事體力勞動者。
黃建霈
學歷:臺北醫學院醫學系畢業
現職:馬偕紀念醫院婦產部資深主治醫師兼產科病房主任、中華民國醫用超音波醫學會婦產科超音波專科醫師、中華民國周產期醫學會專科醫師、中華民國早產兒基金會早產兒防治小組醫師、臺灣婦產科醫學會產科品質提升委員會委員
戴維琛
學歷:CEBU INSTITUTE OF MEDICINE醫學系畢業
經歷:前San Pedro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中華民國婦產科專科醫師
現職:聖保祿修女會醫院婦產科主任
許碧鳳
學歷: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畢業
經歷:馬偕紀念醫院手術室護理師、急診室護理組長
現職:馬偕紀念醫院婦產科護理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