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小米科技執行長):專注之後,考慮的問題會不一樣
「蘋果,一家從來沒有做過手機的公司,對通訊科技更是完全沒有經驗,為何可以殺進手機市場,並在兩年內全面顛覆市場規則?」現任金山軟件董事長,也是小米科技執行長雷軍,在面對蘋果iPhone成功的同時,這樣問了自己。當他一路探究蘋果的成功因素,也就催生出小米手機。
雷軍和中國聯通董事長常小兵曾在一次飯局當中,聊到如何才能帶動行動通訊時代的3G發展。過去曾經有人說是語音視頻電話,經過一段時間的嘗試發展也沒有看到成效,在蘋果成功之後才恍然大悟,原來只要專注做好一項終端設備,網路自然就會引入,3G也就被帶動了。於是現在手機用來上網的比例超過了撥打電話,在此需求之下,蘋果優勢也就不言可喻了。
在上述優勢之中,蘋果接著面對的挑戰是:要如何讓所有人都願意用手機上網?雷軍認為這就是蘋果最偉大也是最可怕的地方,不僅精通軟體和硬體,更精通服務,這也是雷軍認為的「蘋果成功的鐵人三項定律」。
軟體公司和硬體公司通常會畏懼涉入彼此領域,過去擔任金山軟件執行長時,雷軍曾經發起轉型運動,希望以軟體為主的金山軟件可以轉型成為網路公司。雷軍以Google為師,希望每位員工都能擁有Google人的特質,因此要求每位員工的筆記本貼上Google十誡,並且能背誦如流。轉型運動從2004年底開始,持續兩年之後因效果不彰而以失敗告終。
三項定律:軟體、硬體、用戶體驗
比起硬體公司,軟體公司和網路公司較為相近,但還是無法成功轉型,雷軍想到的是,從零開始。為了成功培養鐵人三項定律,雷軍決定創辦一家全新的公司,找尋具有三種基因的人,他認為只有這樣做,才有可能成功。只是要上哪兒找人才呢?
雷軍從過去的經驗告訴自己,同時具備三種基因的人才在摩托羅拉、微軟和Google,因此他從身邊認識且在這三家公司工作的優秀人才開始,嘗試說服他們共同打造一個世界五百強企業的美夢,這就是小米科技的開始。
目前小米科技團隊包括前Google中國工程研究院副院長林斌、前摩托羅拉北京研發中心高級總監周光平、前北京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主任劉德、前金山詞霸總經理黎萬強、前微軟中國工程院開發總監黃江吉和前Google中國高級產品經理洪鋒等人,陣容相當堅強。
「我從來就沒有想做中國的蘋果,更沒想過成為中國的賈伯斯,因為蘋果是不可複製的!」雷軍說,他想的是,一定要走一條和蘋果完全不同的路,才有可能成功。
雷軍所設想的小米手機,是一款「不靠硬體賺錢」的手機,售價要等同於生產成本。雷軍認為如果可以達到這個目標,那麼任何一家公司都無法與之競爭。但是其中最大的難題在於如何克服售後服務、銷售網絡體系等衍生的成本,因此成本結構勢必要依此商業模式重新打造。
無法抄襲,一定要走不同的路
一般傳統手機的銷售方式,是銷售人員每賣出一支智慧型手機就可以抽成,通常偌大的賣場有十幾位銷售人員,卻經常只有一、二位顧客,因此銷售部分就占去成本的30%~40%。為了有效降低成本,雷軍提出:為何不能用網路模式賣手機?
2010年1月,Google推出自有品牌手機Nexus One,採自家網路商店銷售策略,四個月後因銷售不如預期關閉了網路商店。
Google的失敗案例就擺在眼前,大家不免對雷軍產生懷疑:連Google都做不到的事情,你做得成嗎?對此,雷軍反駁說道:「在電子商務領域,難道我們不可能比Google更強一點嗎?我們要知道,Google厲害的是搜尋技術,而非電子商務。」因此雷軍堅定了要以電子商務模式銷售小米手機的決心,讓每支小米手機都只有送貨成本,以直銷方式有效刪減成本。
當產品概念和銷售模式都已經慢慢成形,雷軍接著思索該不該替小米手機打廣告呢?業界盛傳某手機品牌一年廣告投放金額為人民幣20億元,於是一支原先只要價人民幣2、300元的功能性手機,卻要賣到2、3000元人民幣。雷軍認為這樣的模式無法長久,他心裡想的是,「若是能將廣告費用都還給消費者呢?在今日社群媒體發達的世代,還有什麼比口碑更重要呢?」如果真能推出一款好的產品,在口耳相傳之下,自然就可以成為每個人都說好的東西。於是雷軍決定保留廣告費用,推出一款不需要任何廣告費用的手機,再度回應最初的創業初衷:賣一款接近成本價格的好手機。
2010年4月小米科技成立,2011年8月發表第一款小米手機。這是一款頂級配備的手機,零組件全部來自蘋果的供應商和組裝廠,卻是由一家從沒有做過手機的公司推出。雖然小米科技的採購能力相對較弱,卻還是可以推出售價人民幣1999元的漂亮價格。
過去最多人使用的諾基亞手機,作業系統的升級改版大約需要三年的時間,現在大家都愛用的蘋果手機,則約為一年升級改版一次。小米手機投入研發之際,雷軍再度提出破壞式的想法:為何不能以應用軟體的方式來思考?作業系統難道不能時時升級?就像是一周升級一次。
周周升級,時時改版
當時所有人都回答這是不可能達成的,但在雷軍的堅持之下,小米手機開始了每周發表一個新版本的產品周期。6月1日開始埋頭苦幹地做,8月推出第一版MIU1。
談到這裡,雷軍不得不承認每周發表新版本是壓力非常大的任務,兩天提出需求規劃、兩天開發、兩天測試,直到今日共進行70次更新。百萬名用戶的任何功能建議,只要在小米論壇有一定人數投票贊成增加,就會被列入開發規劃,每周五下午五點固定進行升級。雷軍成功運用了網路,打動社群用戶,撐起了小米手機作業系統獨特的運作方式。
目前還沒有花過任何廣告費用的小米手機,在百度指數排行榜上始終維持第二名。另外,摩根士丹利「大陸市場智慧型手機領導品牌」報告中也指出,在中國市場,小米超越中興、華為、聯想、酷派等業者,品牌影響力第九名,同時是中國國產品牌第一名。雷軍證明了靠網路口耳相傳可以做到的事,他說:「這是以網路創辦企業的嘗試,小米的經驗值得大家來看看。」
各家大廠所發表的手機當中,你能記得多少型號?身為手機控的雷軍,過去20年使用超過70支手機,他笑說卻有6支手機想破腦袋怎樣也記不起型號為何。當大家都急著幫新手機命名的同時,iPhone就是叫做顯而易見的「iPhone」,小米手機師法這樣的精神,不考慮附上只有數學家才記得住的數字型號,不讓一般消費者花心思去記這些名字。
雷軍說,這就是賈伯斯的偉大之處,一款產品將百分之百的資源聚集在一件簡單的事情之上,他照著模仿,而且非常成功,小米手機的知名度超乎想像。雷軍說:「專注之後,你考慮的問題會不一樣。」
追求極致
雷軍時常問自己:「一支小米手機賣人民幣1999元,是不是極致?」簡單來說,極致就是要把自己逼瘋、把別人逼死,如果產品真能做到這種程度,別人也拿你沒轍。小米手機推出四個月,無人可以挑戰。他甚至接著想,一年只做一款手機,明年還能堅持下去嗎?就像是聯想推出的樂Phone手機,一開始也是以一年一款手機的方向做嘗試,後來認為此法不符合中國民情而選擇放棄。僅管如此,雷軍還是繼續堅持,為什麼?
雷軍試算,若是一款手機開發成本要300萬美元,一年若推出100款手機,就等於要投入3億美元開發成本。如果用五倍成本開發一款手機,也就是投入1500萬美元的成本,效果肯定比原先的300萬美元還要好。若是能夠持續銷售一年,研發、生產、銷售成本都是最低的,這也是蘋果簡單到極致之後,所帶來的好處。
一年半之內,雷軍完成了小米手機的軟硬體建置,並且成立電子商務網站,10月20日開賣至今售出30萬支手機,銷售額已達到人民幣7億元。而這一切都是在完全零廣告費用之下達成,這就是雷軍利用網路模式破壞手機產業規則的示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