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識、幕僚、戰友 看到的不祇溫良恭儉讓
和民眾握手更用力,眼睛也會看著對方,幕僚承認馬還是有改變,但改變祇有一點點。為了選舉,政治人物百變千變也不厭倦,即使自恃始終如一者的馬英九,也難逃選戰鐵律。
有人說,馬英九變了!過去從來不會在選舉中罵人,但二○一二年的馬英九總統開始出言罵對手,從來不會因為選舉而改變政策的馬英九,今年則是頻頻出招,老農津貼從三一六到一千元,就是典型的例子。馬英九不再溫良恭儉讓。
但親近馬英九的人士卻無法認同馬英九變了。
這幾年和馬英九密切接觸的人,被問到馬英九改變了嗎?他們每每要想很久,最後的結論,仍然是「歹勢,好像沒什麼變耶!」一位主跑馬英九多年的媒體記者,更直接說,「如果馬英九有改變的話,現在就不會選得這麼辛苦了!」這些話,聽在幕僚耳裡,覺得沒有什麼不對,因為他們的老闆馬英九一向標榜就是「一路走來,始終如一」,沒有改變,正印證著他的始終如一。
馬英九從政多年,被喻為政壇不沾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雖然造就了他清廉自持的形象,但卻被外界認為他欠缺顯著政績的因素之一。當陳水扁在奔喪時列舉了公共工程會百大建議裡的三項建設高鐵、雪隧及101大樓時,很多人都會問,那馬英九在台北市長任內及總統三年多來,有什麼是可以拿出大做宣傳的?
但馬英九並不同意如上的評價,他在電視辯論會及政見會上,一次又一次地用數字來證明自己的政績,建構他所認為亮麗的執政成績單,祇是還是有人不埋單,嘲諷「連愛因斯坦都記不住這些數字」。
不過,外界的批評似乎傳不進馬英九的耳朵裡,接近大選的最後階段,馬英九愈來愈有自信,一來他不再看民調了,祇知拚命向前衝,他祇負責不斷握手、掃街、遊行。再來,看到台北市在最後一個周日有二十萬民眾為他走上街頭,信心自然寫在臉上。
焦慮 夜難眠 官司過程中 天天打給律師
其實私底下的馬英九是很容易焦慮的人,二○○八年總統大選時,馬英九受困在台北市長特別費案,當時包括金溥聰與律師團都評估,該案被起訴的可能性不大。
沒想到隨後傳出檢察官侯寬仁一定會起訴馬英九,當下讓馬英九夜夜難眠,後來他找了過去法務部的舊屬、理律法律事務所律師宋耀明組成新的律師團,來壯大自己的法務陣容。
但在打官司的過程中,馬英九幾乎每天晚上都打電話給宋耀明後,才能安心就寢,直到一審無罪後,宋耀明終於不用再天天接到昔日老闆的電話,馬英九當時的焦慮感由此可見。
當了總統之後,馬英九的焦慮感還是沒有消失,但打電話紓解壓力的對象換成遠在美國的金溥聰。尤其是八八風災發生後,馬英九聲望跌到谷底,國民黨人士形容,馬英九那段期間除了勘災,每晚一有時間就打電話給金溥聰,發牢騷、談事情,考慮後續各種挽救的布局,金溥聰不僅是馬英九能相信的傾聽者,也是最後的軍師。
據知情人士透露,去年副總統候選人兼行政院長吳敦義有一次和金溥聰開會,吳敦義認為老農年金每到選舉就加碼,為何不把這一千元分配到八大社福補助對象,而不是祇加碼老農年金,金溥聰一聽之下相當同意,最後算出除了加碼八大社福補助對象外,老農年金則加三一六元。
客氣 有距離 李馬僅一會 做筆記用不到
沒想到這政策利多甫一放送,就遭民進黨痛批說給老農一天加不到一顆滷蛋的錢!隨著中南部反映這樣下去「選情會崩!」金溥聰與吳敦義才又政策急轉彎,透過馬英九去拜訪國民黨不分區立委內定第四名、台灣弱勢病患權益促進會楊玉欣,透過楊玉欣的嘴說出讓老農年金加碼一千元,馬英九則順勢接受,才化解國民黨與馬英九在農業縣的窘境。
四年前的long stay,原先幕僚希望馬能透過下鄉,和廣大人民接觸,改變氣質,更有同理心,能貼近台灣社會和基層民眾,上台後,一場八八風災,馬到災區的言論,例如「怎麼不早告訴我」、「我不是來了嗎?」說法,long stay時期費盡心思建立的親民形象幾乎完全破功。
這次大選改推home stay,並沒得到預期的回響,一位立委私下評論,在野的時候下鄉,大家會對你有期待,就有效果,執政了還要stay什麼?
「沒辦法,他就是在『演』總統」,一位多次向馬建言的人士表示,馬周邊的人曾挑明地說:「不要對馬英九有什麼期待,他是一位選舉的人」,馬祇要去選舉就好,剩下來要做的事,「是我們的事,不是他(指馬)的事」。
這些話聽了令這位建言的人相當寒心,也體會到「he is a leader without ship」。
據瞭解,馬英九上任前曾拜訪前總統李登輝,起初,李對馬「印象還不錯」。李登輝曾向友人透露,當天馬是由副總統蕭萬長陪同和李登輝見面,馬幾乎全程都用台語和李對話,讓李訝異「台語講的雖然還是不輪轉,但進步很多」,而李登輝也很認真的和馬討論「六三三」,李登輝在馬來之前,已經先試算過,所以那一天見到馬的時候,好心地建議馬要注意的地方,但也提醒馬「六三三不可行」。
不過,李馬會祇此一次,後會無期,李登輝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覺得「這個人沒心」。
這位李登輝的友人說,馬和人見面時,都會很恭敬、客氣,做很多事情讓你覺得好像很尊重你,例如記筆記,或會後用書面回覆你,但實際上都是一些表面功夫,「我想馬英九當初和李登輝見面,應該早就打定主意『祇見這一次』」,一走出門,馬上就忘光光,如果馬真的都把筆記當一回事,執政就不會這麼糟糕,也不會和很多朋友「漸行漸遠」。
人際 冷處理 保釣好兄弟 如今形同陌路
一位和馬有二十年交情,年輕時就有來往的學者表示,他和馬曾經非常的密切,就像是自己人、兄弟一般,當年他們一起參與保釣運動,如今兩人幾乎形同陌路,沒什麼別的原因,祇是和馬在很多問題上「看法不同」而已,令他感觸很深,就算各自看法不同,也沒有必要保持距離、不往來,但這就是馬,和人,和朋友的關係,到底是「士大夫無私交」還是「冷」,「我想他老婆周美青應該很清楚才是」。
一位人士曾多次擔任馬選舉時的策士,對馬的「冷」就很有感觸。這幾年不再找他幫忙,原因是嫌這位人士「要價太高」,馬認為大家應該要為理想去打拚,不是為了利益,令這位政治策士大罵馬的不食人間煙火:「你的利益,就是我的生活」。
不過,這位學者認為,馬的權力意識本來就很鮮明,祇是外界多半不清楚,「我認識他這麼久,他始終沒變」,若沒有很強的權力意識,他不可能一路爬到總統的位置。
前幾年,馬接受某家平面媒體專訪,訪問過程中,祇有帶隊的媒體主管發問,並且一再提出挑戰,結束後,馬也立刻反擊,詢問在場的其他記者怎麼都不發問,接著就說:「原來某報真的都是一言堂啊!」
另一場媒體專訪更絕。這場專訪安排在上午八點半,馬當時情緒不佳,草草就結束,該媒體的專訪也很狠,最後用五十字處理,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記者事後解嘲說:「馬大概也有起床氣」。
小金 挺到底 充分自主權 做什麼隨他去
而這幾年馬英九沒有變的,還是與金溥聰的關係,金溥聰對馬的影響力,外界都清楚,也有很多寫實的「傳說」。國民黨人士形容,就像長跑一樣,最後的馬英九祇負責拚命地跑,耳邊祇剩下一個人的加油聲音,就是金溥聰的聲音,贏了!贏了!贏了!
去年,馬和金一行人到中部拜訪某位地方大老,一進門,馬恭敬地和這位大老寒暄握手,大老也招呼金,要金找位置坐。然而,到了會面結束,金始終沒有入坐,反而一直站在很遠的距離,令這位大老納悶與不快,「明明是馬的核心幕僚,為何要用站的,又不是小弟或保鑣。」
後來,大家的解讀是,馬給金充分的自主權,金想坐或是想站「都隨他去」,完全不需要顧慮主人的感受,「這對馬未必是好事」,這位地方大老說。
馬對金的「授權」,一位黨內大老也是親眼遇到,令他感到「瞠目結舌」。去年,這位黨內大老因為憂心總統選情,專程和馬約碰面,當面提建言,馬依舊是標準動作--記筆記,但是,一提到金溥聰,馬立刻停筆,當場替金辯護,「祇要提到金,馬都不同意」,和金無關的,馬都點頭稱是。
這位大老不死心,又跟馬說,「總統要做一位廣納雅言的『兼聽者』,不要當個祇聽某些人的『偏聽者』」,想點醒馬英九,外界都說馬祇聽金的話,沒想到,馬立刻反駁,「我什麼人的話都聽」。令這位大老悻悻然,不再多說什麼。
不過,有些幕僚也承認馬還是有改變,但改變祇有一點點。像這次選舉期間,和民眾握手,更用力,眼睛也會看著對方,經過喪家,也懂得進去拜一下,有人解讀「一切為選舉」,沒有選舉,老農津貼、兩岸和平協議也不會說改就改,「馬也開始知道要妥協!」為了選舉,政治人物百變千變也不厭倦,這是鐵律。即使自恃始終如一者的馬英九,也難逃選戰鐵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