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愛跑愛跳,玩太瘋,難免發生身體微微發燒,或是小碰撞、擦傷和燙傷,但是大過年期間,大人們早就為了迎接新年忙得要命,加上各大醫院及診所過年期間通常也休診,如果突然健康出個小狀況,可能讓爸媽急得雞飛狗跳。當有健康小狀況時,先不要急著送醫院。醫師建議,可先觀察兩天,若症狀沒改善再送醫;至於發生意外傷害,輕傷可自行處理,傷口較深或燙傷時,切記不能在傷口上塗抹藥膏,簡易清洗傷口後,盡快到醫院處理才正確。
【狀況1 發燒】
建議:多喝水與休息
小朋友最常出現的健康小狀況是發燒,振興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蔡明蘭認為,發燒不代表是壞事,是孩子自體免疫反應的一種。當孩子發燒時,爸媽首先要釐清幾個重點,包括,量體溫、多久發燒一次、是否有流鼻水、咳嗽、腹瀉等症狀。
在簡易排除細菌或病毒造成的症狀後,蔡明蘭說,當父母發現孩子沒有拉肚子或其他不適,只是單純的發燒時,除了讓孩子多休息與喝水外,一定要先量體溫,並做成記錄。量體溫時以攝氏38度為基準,體溫測得38至38.5度時,可幫孩子以溫水擦澡,但切忌使用酒精擦拭,以免讓體溫散失更快,反而導致體溫飆升。當體溫在38.5至39度時,可適當給予退燒藥,不過最好是讓醫師確認過,或是服用孩子上次發燒後,沒吃完的退燒藥,蔡明蘭不建議家長自行到藥房買退燒藥服用,而當發燒超過39度時,則可給予退燒塞劑。
蔡明蘭指出,三個月以下的小小孩,如果出現反覆發燒,且每次都超過38.5度時,建議趕快送醫。大一點的孩子發燒超過兩天,情況沒有改善時,也同樣需要送醫。
值得一提的是,冬天溫度較低,家長會幫小孩蓋上棉被,但對於發燒的小孩就不適宜,「這時候,如果再用棉被包得緊緊的,很容易讓孩子在半小時內,體溫上衝到38.5度,形成體內悶燒,加劇不舒服。」蔡明蘭說。
她進一步提醒,六個月以上或大一點的孩子,如果反覆發燒超過三天時,很有可能是細菌感染,如果不趕快處理,要小心造成敗血症,家長必須格外注意。她認為,孩子發燒時,最好讓他們多休息並補充水分,使用退燒藥或退燒塞劑反而是其次,但最好清楚記錄孩子的體溫變化與發燒周期的變化。
國泰醫院新生兒加護病房主任沈仲敏建議,若使用退燒藥或塞劑,最好每小時量一次體溫。發燒中的孩子,如果活動力未因此而改變,或影響食欲,爸媽可稍放心,不必太過著急,但六個月以上的小朋友才可以服用退燒藥。
【狀況2 腹瀉】
建議:慎防脫水
過年期間,免不了大魚大肉和油炸食品,大人的腸胃都可能鬧革命,更何況小朋友。沈仲敏表示,小孩腹瀉時,首先要排除是否合併發燒,如果有,可能是腸胃型的輪狀病毒所造成。
當排除是疾病所造成的腹瀉後,小朋友發生單純的腹瀉時,與大人一樣,飲食清淡最重要,白稀飯或白吐司是最佳食物,油炸食物、餅乾、糖果或糕點等甜食類,一律忌口,正在喝奶的小娃娃,「除非是喝母奶」,否則也要稀釋過後再喝。
蔡明蘭解釋,喝母奶的小孩如果出現腹瀉情況,可能是家中有其他人正感染輪狀病毒或諾羅病毒,這些病毒可經由飛沫傳染,才會導致小小孩被感染。一般而言,喝母奶的小孩比較不易發生腸胃炎。至於六個月以上至一歲的小朋友,因為可以吃副食品,建議暫停餵牛奶。
蔡明蘭提醒,家長要留意的是,除了腹瀉症狀外,小朋友也很容易出現脫水、甚至造成電解質不平衡,嚴重時會出現抽搐情況,因此,補充電解質液格外重要。她建議,一歲以下的孩子,可以到藥房買電解質液,更大一點的小孩可喝稀釋過的運動飲料,稀釋比例至少要1:1。
她認為,腹瀉也可算是身體清除體內毒物的工作,因此不必急著讓孩子服用止瀉藥。一天腹瀉次數如果在五次以下,無血便或黏液,是可接受的情況;症狀持續兩天,還是得就醫。若小朋友出現水瀉、且持續兩天,或大便有血絲、黏液時,就得趕快就醫,這種情況可能是細菌或病毒感染。
一般而言,三歲以下孩子不能隨便吃止瀉藥,通常三歲以上的小孩腹瀉,醫師才會開止瀉藥。由於止瀉藥依藥效可分輕度與強力,「如果給予強力止瀉藥,馬上讓孩子的腸子停止蠕動,這樣反而會讓腸道中的病菌孳生更快,讓孩子更加不舒服!」蔡明蘭強調,成人止瀉藥最好不要讓孩子服用。
【狀況3 跌倒】
建議:簡易檢傷法 預防隱性傷害
孩子在不小心碰撞後,除了見血的皮肉傷或骨折外,為了預防隱性傷害,如腦震盪或扭傷,國泰醫院物理治療師簡文仁建議,家長在排除外表可見的傷害後,可讓孩子先數數,例如以「單數」數到49的方式,判斷孩子的思考能力是否受損;之後,再視可能受傷的部位,讓孩子原地踏步或伸手掌玩「握拳、打開」的遊戲,用來判斷神經系統與骨頭、韌帶是否受傷。
他說,孩子的行動力不受影響,但傷口仍出現腫脹時,家長可先冰敷;懷疑是扭傷時也可讓孩子全蹲下來,讓受傷的膝蓋或腳踝復位,再進行觀察,「當腫脹情況超過五天時,才需就醫檢查。」簡文仁解釋,有很多線性骨折(骨頭出現裂痕)是慢慢出現的。
【狀況4 撞斷牙齒】
建議:斷牙先泡牛奶中掛急診種回去
年假期間,小孩玩在一起太過盡興,可能因為不小心碰撞而撞斷牙齒,振興醫院急診重症醫學部醫師田知學表示,若撞斷的是乳牙,因為還會再長恆齒,就不必太介意,若是撞斷恆齒,那麼家長可得留意了。
若是整顆牙齒(連同牙根)斷落時,記得把它泡在牛奶裡,在兩、三小時內就醫,讓牙醫師把這顆牙齒「種回去」,或許有機會救回來,日後可省下一筆可觀的植牙費用。至於斷了一半的牙齒,如牙根還在齒槽內,可先考慮做假牙。
口腔的止血可用紗布填進傷口,讓孩子咬緊紗布,再緊急就醫,請牙醫師處理。「即使是過年期間,醫院各科都有值班醫師,家長不必過度擔心。」田知學提醒。
【狀況5 擦傷】
建議:用水清洗傷口,再塗抗生素軟膏
除了身體上的小狀況外,家中寶貝最讓爸媽心疼的,就屬意外傷害。尤其是小朋友興致一來,又蹦又跳,一不小心,可能就見紅。田知學指出,被帶來急診的小朋友,常因家長只是一個閃神、小疏忽,就釀成讓人心疼的事故。
孩子只是輕微擦傷時,家長可先用清水處理傷口,再塗抹抗生素軟膏即可。但很多家長會把優碘塗在傷口上,「這樣做其實是錯誤的方式!」田知學指出,優碘主要是為傷口周邊的皮膚消毒,目的是不讓細菌跑進傷口造成感染,而不是用來消毒傷口,「如果把優碘直接塗在傷口上,反而是一種破壞,會讓傷口更不易癒合。」
至於小朋友的傷口皮開肉綻,可見到皮下組織時,家長也不要太過慌張。田知學說,除非是已有生命危險,否則第一步還是用乾淨的水清洗,一定要先進行止血,再於傷口上覆蓋紗布送醫,讓醫師進行縫合,而不是在第一時間就急著把孩子帶進急診室,孩子可能會因失血而更虛弱。
田知學也發現,不少家長為了讓小孩能快速止血,順手將菸草、雲南白藥,甚至在野外時,就以野草汁塗在傷口中,卻不知這樣做反而造成事後醫師在處置上的困擾,增加傷口感染機會,以及日後容易留下難看的疤痕。
【狀況6 燙傷】
建議:先沖冷水半小時再送醫
至於孩子容易發生的另一種意外傷害,就是燒燙傷。田知學解釋,在發生燒燙傷時,第一時間就是在燒燙傷部位沖大量清水半小時,再以濕毛巾覆蓋送醫,同樣的,不建議在傷處塗抹任何藥膏,尤其是坊間流傳塗牙膏可治燙傷,「傷處塗牙膏,會讓醫師無論怎麼沖,都沖不乾淨!」她強調。
有些家長以為,既然是燒燙傷,那麼就用冰敷來大量降溫比較快?「其實,這也是錯誤方式。」田知學說,冰敷反而會阻絕皮膚溫度的對流,讓皮膚裡的溫度悶燒。她以水煮蛋為例,在蛋煮好時,如果沒有把蛋拿出來泡在冷水裡,那麼蛋黃就是硬硬的,唯有泡在冷水裡的蛋黃才會鬆軟,都是同樣的道理。
她強調,除非燒燙傷面積很大,已經危及生命,否則一定要先沖冷水。第一時間沒有沖冷水,隔天可能就因為溫度在皮膚組織內悶燒,造成紅腫、水泡等「肉都煮熟了」的情形,讓病情更趨嚴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