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的第一道健康防線
疫苗多合一 健康大利多
相信大家對於預防針一點都不陌生,然而公費、自費、三合一、五合一、7價、13價……,父母常被搞得不清不楚。甚至,為什麼注射完疫苗後,寶寶依舊受到感染,到底疫苗需不需要接種,家長應該要有具備什麼清楚的知識?
我國政府規定寶寶誕生後,必須進行公費疫苗的接種,這也是最直接與最有效防範傳染病的預防措施。隨著時代演進,疫苗也跟著有所突破,像是過往的疫苗多為單一預防某一種疾病,爾後各大藥廠便將多種疫苗混合與臨床實驗後,產生多合一的疫苗。衛生署自民國99年3月1日起,健保給付從過往的三合一疫苗(白喉、百日咳、破傷風)改由五合一疫苗所取代,有些家長跟著出現同樣的疑惑:「一下子打入這麼多混合的疫苗好嗎?」
對此,慈濟綜合醫院臺北分院小兒科主治醫師吳秉昇表示,五合一疫苗相對於三合一疫苗來說,除了保留白喉、百日咳(改為「非細胞性百日咳」)、破傷風,再增加不活化小兒麻痺疫苗和b型嗜血桿菌疫苗。不僅保護層面更廣,疫苗純化度更高,施打後的副作用卻大大降低。吳秉昇醫師舉出,像是過去典型的百日咳疫苗是將細菌殺死後再製成,純度較不高,新型五合一疫苗則將舊型三合一疫苗中的全細胞性百日咳成分,改為非細胞性百日咳,大幅減少三合一疫苗施打後常見的高燒、局部紅腫疼痛、抽筋等不良反應。
對於家長擔憂多合一疫苗複雜度的疑問,吳秉昇醫師說明:「每種疫苗在上市之前,皆已考慮不同疫苗合併時是否會出現相互干擾等問題;此外,混合疫苗施打入人體後,我們的身體能否對疫苗的每一個成分產生足夠的保護力也是重點,由於混合疫苗中的成分都是高度純化,所以不會有免疫系統不堪負荷的情形。因此,多合一疫苗的複雜度並不高,相對的副作用也降低,身體的免疫力也產生良好的效果,更可以減少小朋友挨針的次數。
多合一疫苗的複雜度並不高,副作用也降低。
多合一疫苗面面觀
三合一疫苗 白喉、百日咳、破傷風
四合一疫苗 白喉、百日咳、破傷風、b型嗜血桿菌
五合一疫苗
(健保給付) 白喉、百日咳、破傷風、不活化(注射型)小兒麻痺疫苗、b型嗜血桿菌疫苗
六合一疫苗 白喉、百日咳、破傷風、不活化(注射型)小兒麻痺疫苗、b型嗜血桿菌疫苗、B型肝炎疫苗
第一道健康防線 公費疫苗
公費疫苗究竟要不要施打?要不要在新生寶寶的稚嫩肌膚上挨上那麼多針?相信這是許多為人家長的問題。吳秉昇醫師表示,根據政府規定,符合各疫苗接種年齡的嬰幼兒一定要記得施打公費疫苗,全額由健保給付。接種公費疫苗時要記得攜帶「預防接種時程及記錄表」(俗稱的黃卡)供醫護人員參考與登錄。可上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的入口網站皆可查詢的到。
吳秉昇醫師進一步提出,公費疫苗的設置目的主要是政府為減少傳染性疾病的爆發流行,積極推動的公共衛生政策。此外,為什麼某一類的疫苗屬於公費介入?某一類的疫苗則必須自掏腰包?醫師表示,衛生署會根據過去臺灣的疾病歷史與地區疾病的流行率,評估哪一類的疫苗接種對國人最適合,配合國家的財政負擔足以應付的情況下,納入公費疫苗的選項中。
政府提供學齡前幼童免費疫苗
疫苗項目 接種劑型/年齡
卡介苗 第1劑/出生24小時以後
國小一年級普查及對測驗陰性者追加
B型肝炎疫苗 第1劑/出生24小時內儘速接種(100年5月修訂)
第2劑/出生滿1個月
第3劑/出生滿6個月
五合一疫苗 第1劑/出生滿2個月
第2劑/出生滿4個月
第3劑/出生滿6個月
第4劑/出生滿18個月
水痘疫苗 第1劑/出生滿12個月
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 第1劑/出生滿12個月
第2劑/國小1年級
日本腦炎疫苗 第1劑/出生滿15個月
第2劑/隔2週第2劑
第3劑/隔一年第3劑
第4劑/國小1年級
*A型肝炎疫苗 免費提供設籍於30個山地鄉、9個鄰近山地鄉之平地鄉鎮及金門、連江兩縣之兒童。
第1劑/出生滿24個月
第2劑/出生滿30個月
*流感疫苗 每年於流感疫苗接種計畫實施期間,免費提供6個月以上至學齡前幼兒接種。
自費疫苗 多重保護
吳秉昇醫師提到,有些新疫苗或是混合疫苗已經核准上市,表示經臨床評估後發現新疫苗可以達到預防的效果,但政府在財政經費不足的情況下,尚未全面開放公費施打,家長可評估孩子的需求決定是否至醫療院所接種,目前常見的自費疫苗有肺炎鏈球菌疫苗與輪狀病毒疫苗。
肺炎鏈球菌疫苗
肺炎鏈球菌通常生存在人體的呼吸道內,易引起肺炎與中耳炎,重者則易引起敗血症、腦膜炎等後遺症。目前國內肺炎鏈球菌的疫苗分別是10價、13價的結合型疫苗和23價的多醣體疫苗(不適用於2歲以下幼兒)。疾管局為減少中低收入戶家庭之幼童遭受肺炎鏈球菌侵襲,導致嚴重併發症的機率,自101年1月1日起,提供中低收入戶家庭5歲以下幼童(96年1月1日以後出生)接種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PCV13)。
輪狀病毒疫苗
輪狀病毒通常是2歲以下幼兒嚴重腸胃炎的主要原因,常見嘔吐、水瀉、發燒、食慾不振與脫水。目前口服輪狀病毒疫苗分別有2劑型與3劑型,但要特別注意,若是接種口服小兒麻痺疫苗需與口服輪狀病毒疫苗間隔兩週。
疫苗禁忌症首推「活性減毒疫苗」。
施打疫苗前注意事項
家長總會擔心我家孩子到底適不適合接種疫苗?吳秉昇醫師表示,針對疫苗禁忌症首推「活性減毒疫苗」(卡介苗、小兒麻痺口服疫苗、水痘疫苗、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因此,若是小寶貝的免疫功能缺陷、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者、重大疾病、或是愛滋病寶寶等,不建議施打。
吳秉昇醫師指出,活性減毒疫苗儘管疫苗的毒性下降,但活性仍然存在,一般正常小孩施打後通常不會出現問題,但是當身體免疫功能下降時接種,容易造成嚴重的致病性。
此外,吳秉昇醫師提醒,孩子在施打上述類型的疫苗時,若曾經產生嚴重的副作用或發生過敏反應等都應先告知醫師,而接種前醫師也會先詢問與評估,有沒有吃藥、輸血或是免疫功能等問題,因為若是寶寶有過輸血的情形,別人的血漿中可能含有抗體,接種的活性減毒疫苗將會被中和,而使疫苗效果減弱。
誰不適合打疫苗?
吳秉昇醫師指出,流感疫苗通常使用雞蛋製成,因此對雞蛋成分會引發休克的人建議不要施打,不過若僅引發單純的皮膚疹的症狀仍可接種。其他像是寶寶處於高燒或是病情不穩定時也暫緩施打,容易分不清疾病抑或疫苗所造成的高燒情形,其他原因則建議交由臨床醫師的專業評估。
施打疫苗後注意事項
接種疫苗後可能會發生什麼樣的狀況?吳秉昇醫師表示,通常三天內容易出現全身性的副作用,如發燒;與局部性的副作用,如部位紅腫與疼痛,甚至出現硬塊。若是因為疫苗引起的發燒症狀,可服用醫師開立的退燒藥物,但若是高燒不退,需要立即送醫治療。
吳秉昇醫師指出,針對局部紅熱腫痛的狀況可採取冰敷的方式緩解,爾後出現硬塊時可考慮熱敷的方式,但切忌長時間熱敷容易導致燙傷。此外,醫師叮嚀家長不可在寶寶的接種部位不斷搓揉,容易加強發炎的反應,接種後使用棉花棒貼著止血即可,局部副作用一至兩天將會消退。
打疫苗後發燒,怎麼辦?
吳秉昇醫師表示,活性減毒疫苗出現副作用的時間與不活化疫苗不同。像是德國麻疹疫苗、腮腺炎疫苗、水痘疫苗常見於施打過後兩週發燒,甚至出現不具傳染性的小麻疹與小水痘。因此,也常有民眾疑問:「打了疫苗後發燒,會不會對家中的孕婦出現影響?」醫師表示,這一類的病毒已經弱到無法傳染給其他人,毋須刻意擔心。
沒有準時接種疫苗,其效果將會下降。
小兒疫苗問診室
疫苗也有時效性?
常見家長忘記讓寶寶準時接種疫苗,吳秉昇醫師指出,一旦沒有準時接種疫苗,其疫苗的效果將會下降。這是因為我們身體的免疫系統會對反覆的疫苗接種產生免疫記憶,因此有些疫苗需要追加第2劑、第3劑,目的讓人體的免疫系統不斷地儲存疫苗的記憶,若是接種的時間相隔過久,人體中的抗體便可能大幅下降,而失去保護的作用。因此吳醫師再次提醒,無論再忙,都別忘了帶小朋友去接種疫苗。
接種疫苗後 將可終身免疫?
對此,吳秉昇醫師說明:「傳統的死菌疫苗,由於從病菌的某個成分所製成的疫苗,必須反覆施打,保護的時間從5到10年不等。活性疫苗的保護時間更長,最有名的就是水痘麻疹德國麻疹腮腺炎疫苗,甚至被視為終身免疫,但現實生活中已經出現注射疫苗後,長大後仍得到水痘或麻疹的情形,所以疫苗的保護力並沒有辦法達到百分之百,只能說活性減毒疫苗將比死菌疫苗的保護力更長久。
重要的是,接觸具有傳染性疾病的患者時,必須做好適當的防護措施,千萬不要以為已經接種疫苗便可以完全免疫,就不戴口罩或是不洗手喔。
疫苗接種後 依舊染病?
常見家長不解為何小寶貝已經接種疫苗卻躲不過疾病的侵襲?吳秉昇醫師表示,這類型的情況常出現在流感疫苗身上,因為接種後需要等到約2個星期後人體才會產生抗體,一般疫苗甚至需要1個月的時間,抗體濃度才會足夠保護。也因此才會建議家長,在流感季節流行之前,越早注射防護的時間也將提早。
疾病已根除 不需要接種
你是否有想過很多疾病已不復見,應該不用接種疫苗?或是大家都有打,我應該可以被保護?對此,吳秉昇醫師表示,絕對不可冒然斷定疾病會變少,所以我們可以不用再接種疫苗,因為一旦失去疫苗的保護,疾病容易再度竄出來引爆大流行。
國內外疫苗接種不同 我該聽誰的?
每一個國家的公共衛生政策對於預防疾病的目標不同,政府財政給付的疫苗也不盡然相同,吳秉昇醫師舉出,像是歐美國家不施打卡介苗、日本不打B型肝炎,建議民眾可視您長時間居住於哪一個國家,則接種當地的疫苗,正是因為居住國家的公共流行病學對您較有切身的關係。
疫苗是預防非治療
吳秉昇醫師叮嚀,疫苗是預防用途而非治療用途,更不是藥物。疫苗是將某一個成分打進人體後,訓練身體的系統提早產生抗體,像是軍事演習般讓身體預做演練,下次接受到病毒將可快速產生反應。
吳秉昇
學歷: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臺大臨床醫學研究所碩士
現任:慈濟綜合醫院臺北分院小兒科主治醫師、臺大醫院小兒部兼任主治醫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