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主張快樂學習、自主思考的教改,14年來毀譽參半,但在偏遠落後的海嘯災區,印尼尼亞斯,一場新教改正引起當地教育脫胎換骨的變化──而這背後的推手,竟是台灣的世界展望會。
尼亞斯,印尼最貧困的離島之一
位於蘇門答臘西北岸、面積5,600平方公里的尼亞斯,70萬人口中,3成處於貧窮線以下(每天收入不足1美元),將近一半的島民小學沒畢業,1到5歲的孩童有6 成營養不良,全島約一半面積無電力供應。南亞海嘯前,不要說外國人沒聽過,就連印尼人對她都很陌生。
2004年底引發大海嘯的強震,震央就位於尼亞斯北方幾十公里處。雖然海嘯只波及西海岸部分地區,但尼島的屋舍卻被震得搖搖欲墜;接著隔年3月又一場芮氏規模8.7的強震,更一舉摧毀全島半數房屋和2/3校舍,到處斷垣殘壁,幾成廢墟。
災後,各國救援團隊紛紛入駐,台灣展望會以政府「一萬個希望」專案委託的1 億800萬元,加上自己募集的1億3,000萬元經費,投入緊急救援和中長期重建工作,除了興建20所堅固防強震的永久校舍外,還引介創意教學法,為偏遠的山村吹進一股教育革新風潮。
走進時光隧道
拜訪尼亞斯的村落,彷彿走進時光隧道──50年前或是更早以前的台灣鄉間。蜿蜒的山路兩旁野生香蕉處處,不時還飄來濃烈的橡膠味;以茅草或鐵皮為頂的木造房子前,可可子和椰子葉懶洋洋地躺在地上曬太陽,偶爾才出現幾間磚造房舍。黝黑的孩子們結伴步行在上學的山路上,有些穿著拖鞋、球鞋,有些竟光著腳丫子。
車子經過一個熱鬧市集,許多攤子陳列著布匹服飾、蔬菜五榖、日用雜貨等,村民們提著袋子魚貫走路來趕集。「這裡的市集一週才一次,連好幾公里外的村民也都趁機來採購,」印尼世界展望會駐尼亞斯的專案經理艾瑞克森表示,此地的農產品和貨物都從外地運來,價格不低,但因為居民沒有交通工具,也無可奈何。
艾瑞克森表示,尼亞斯是印尼低度開發的島嶼,許多偏遠村落道路不通,全島居民平均就學期間只有5.7年,在蘇門答臘19 區中敬陪末座,有一大原因是上學太難了,許多孩子必須步行在崎嶇山路上,短則2、3公里,長則7、8公里才能到達學校,下雨往往一身泥濘,因此都視上學為畏途。
上學好難
這種情況在地震後更是雪上加霜,道路中斷、路面坍塌、雨季(11月到隔年3月)時常發生土石流,世展會在興建學校前,必須先造橋鋪路、架設蛇籠擋土牆,以補強脆弱的地質結構,才能把建材運輸到各目的地,同時也可以減輕孩子日後上學的阻力。
尼亞斯島分為南、北兩個行政轄區,北行政區較大,下有14個副區。艾瑞克森表示,由於尼島交通運輸困難,展望會蓋的20 個學校,就集中在北區的4 個副轄區。
從位於尼亞斯東岸的首府古農希多里,往西行到希利都侯副區的拉撒拉村,一路碎石綿延、地勢起伏,一個半小時的車程顛簸宛如路上行舟。
拉撒拉村的波多姆若宜小學150多名學生,來自附近5 個村莊,兩排簇新白色校舍矗立在坡度陡斜的山區,佔地不到1公頃,但看來明亮清爽。2 年級教室內,孩子們正在上數學課,桌椅6 個人排成一組,老師在黑板講解後,一一走到各桌和孩子一起撥弄桌上的小石頭,學習乘法概念。
從硬體到軟體
「我們現在的教學方式改變很多,」校長佑尼阿諾表示,用石頭來教四則運算,孩子容易瞭解,也可以拉近師生距離;他指著牆上展望會提供的精美地圖、身體構造、動植物等各類掛圖表示,這類輔助教材,以及圖書、顯微鏡等,讓教學變得活潑有效率。而牆上掛著的一張張各科作業,都是表現優異的學童作品,為的是激發良性「競爭」──這個概念也是以前沒有的。
佑尼阿諾表示,拉撒拉交通不便,很難留住老師,學校目前唯一的正職老師就是他太太,其餘8位都是居住附近、領政府津貼的兼職老師,十分清苦。所幸種種窘境在展望會資源挹注後,已大有改進,除了藉培訓激發老師的教學能力與動力,也影響村長、家長願意為教育投入,讓他對未來仍樂觀期待。
佑尼阿諾口中由展望會提供、讓學校充滿希望的培訓,是聯合國旗下的教科文組織和兒童基金會,針對未開發國家設計的「創造兒童學習環境」(Creating Learning Community for Children, CLCC)方案:包括對校長、教師和社區人士提供的校務經營、創意教學、社區參與等3 大領域的培訓。
台灣展望會印尼災區專案督導劉芬芸表示,已獲印尼政府認可、列為政策的CLCC,以學校為中心,串連社區資源,希望打造一個全方位的學習環境。方案已陸續在印尼各大城市推動,但在離島地區,因地方政府缺乏資源,很難實施。
學生本位
「展望會來蓋學校前,就事先聲明要推行CLCC,」位於基都副區、獲得CLCC示範學校榮銜的德德侯希小學校長奧古斯丁奴斯表示,當時許多學校認為做不到、不可行,紛紛打退堂鼓,但他認為這套計劃可以激發主動精神,對災後教育的重建很有幫助,於是接下挑戰,毅然加入。
「現在回想起來,我們以前從來沒搞懂教育的目的是什麼,」曼德雷黑副區哈尤村小學校長沙若法帝表示,過去老師來上課,就是把課本上的知識照本宣科交代清楚,缺乏「以學生為主體」的觀念,不知道要因材施教,發展每個孩子不同的潛能;接受培訓後,他們會拋出題目引導孩子討論,讓學生自己去找答案,管教上也摒棄以往「考不好就打」、「打瞌睡就趕出去」的打罵教育。
「現在學生上學很快樂,老師雖然負擔加重,但成就感提升,也樂在其中,」沙若法帝表示,展望會提供的培訓完全免費,但必須承諾學成後義務推廣到其他學校。一年多來他已經培訓了四百多位小學老師,「教改」的火種已經在尼亞斯點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