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光巨輪疾馳而過,在每個人生命裡必然留下深淺不一的軌跡,時而開綻笑靨如春花,卻也磨折出不少淚水與悔憾。這些深刻的美麗和愁思,都需要被銘記、被撫慰;而訴諸文字,會是最雋永、最不讓心緒崩壞的方式。
秋日夜晚,旅美作家李黎現身誠品書店,雖然年過六十,仍是那麼年輕,那麼有活力!隨著一幀幀舊照片的放映,她開始與大家侃侃而談,漫聊明媚動人的文學光景,以及寫作對她的生命意義。
出版過三十多本書,揮灑出一則則炙人篇章,李黎笑笑說:「這些年寫了多少字,我已數不清了!」
為什麼這麼熱愛寫作?李黎表示,透過文字書寫,讓她實現了與這個世界,以及周遭人事物深入溝通、連結的願望。而對文字的迷戀,其實在她童年時期便已然開展……。
獨生女的李黎備受父母及奶奶疼愛,是小朋友們稱羨的對象。只是,「寂寞」的芽苗不知不覺在小女孩心中滋長著,她納悶,為什麼大人們都不愛聽小孩子說話呢?
為了驅逐寂寞,她拾起畫筆,將自己的心情、幻想、對周遭人事物的觀察描繪下來,完成了一篇篇生動的連環畫。創作過程中,心情平靜了,寂寞被沖淡了。原來,訴說是那麼地有趣!
等到她識字之後,更不可自拔地一頭栽入文字世界裡,她開始閱讀、寫作,沉浸於浩浩湯湯的書海,也將生活感觸化作動人的文章。李黎開始體認到文字對於一個人的思想啟蒙、心情抒發有著極大的影響力:「人生識字憂患始,那是大人世界的不幸;對於童年的我,識字才是寂寞遠去、人生快樂的開始。」
文字就是有這樣「陪伴」的力量!不管是透過閱讀,以他人的生命經驗照見自我;還是我手寫我心,將腦海中冰封的悲傷、怨忿……如洋蔥般層層剝落,化作一串串淚花淋漓的字句,將情緒出清。它讓人感覺不再孤獨了,縱然當下一個人,還是能夠經由文字,開闢出與外界、與自我的對話空間;藉著一遍遍對話分享、心事交換,不但拓寬我們窄仄的視界,也為殘破的情緒,縫補出一片瑰麗景致!
後來,中年喪子的李黎,更這麼靠著文字的療癒、縫補,逐漸走出傷痛……。
那是她面臨人生最嚴峻的一次分離,十三歲的大兒子因心臟病驟逝,「當時我真的發現了文字的力量,文字療傷的力量。……」
閱讀、寫作,在風雨如晦中給予李黎最大的安慰。透過《小王子》主人翁想藉著死亡返回故鄉星球的故事,李黎對於死亡的真義有了另一番領悟;而經由書寫,讓她一一記下所有感觸,用思念串聯,以文字編纂,集結而成的《悲懷書簡》,是對兒子最真摯的憑弔和懷想,以她為人母最慈愛、不捨的心情。
很多人遭遇打擊,總避免和傷痛碰面,刻意拐個彎繼續生活,或是藉由忙碌來麻痺自己,甚至交由「時間」來療傷止痛,以為日子久了,傷口結了疤,也就好了。殊不知,壓抑的情緒宛如防堵工程,少了疏流,終有一日水漲浪高,潰堤而下。
而書寫就是疏浚工程,一字一句的爬梳裡,讓人更坦承地面對自己,也帶領我們在一次次的心情解剖、輾轉回顧中,讓眼淚流淌、傷口裸露,進而癒合。而在書寫之後,這些難以言說的、巨大的悲慟,也悄悄轉化為人生中的一瞬風景,深刻,卻不再傷人。當我們再次翻閱這些心情篇章,也能坦然接受,這就是人生。「文學的終極關懷就是人,以文字凝視人間的美與哀傷,拒絕遺忘。」李黎訴說著她的文學觀。
或許,每個人都可以試著寫自己的生命之書,清楚記錄一路走來的獲得與失去,不管悲傷喜悅,都將在文字的訴說間,化為一紙平靜,沉入大千。
|